“非凡人生”張愛琳| 滬劇人生

滬劇,是上海地方戲曲劇種

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

滬劇舞臺上明星薈萃,流光溢彩,

湧現了一批大家、名角。

“今日閔行”即日起推出“滬劇人生”第2季

本季共10集,

為你講述滬劇發展中那些人、那些事。

今天介紹的是

“非凡人生”——張愛琳

音訊後附張愛琳《珍珠塔》:“哭塔”唱段

提起張愛琳,大家都會想到中國文壇著名作家張愛玲,以及她坎坷的人生。實際上滬劇界也有一位與她一字之差同樣命運的女子。2010年,上海人民廣播電臺的“吳曲鄉音”製作了一期滬劇彈詞戲劇目的唱段,其中有《珍珠塔》“哭塔”一段,演唱者咬字清晰有力、運腔軟糯自如、感情真摯細膩。她就是著名滬劇老藝人張愛琳。

“非凡人生”張愛琳| 滬劇人生

張愛琳

張愛琳,祖籍松江,1908年出生於藝人家庭,父親張福根是個唱本灘的藝人,生有二女,大的取名素貞、小的就是張愛琳。張愛琳天生一副好嗓子,從小就是唱戲的料,八九歲就跟著父親、姐姐一起開始了走街穿巷的賣藝生活。滬劇界有句老話叫“響梗勿及啞糯”,張愛琳憑著自己小沙帶糯的嗓音,唱紅了市區各家茶樓。正當她的藝術即將步入黃金時期的一刻,命運發生了極大的變化。

1926年左右,張愛琳正隨父親在松江地區演出,一日在松江駐軍的一名軍官耳聞張愛琳的名氣,特請張福根的班子去唱堂會。張愛琳的唱腔深深吸引住了那位軍官,隔日就請人去張家說媒,要討張愛琳為妻。經過和張福根的幾番商量,婚事最終被迫答應了。婚後的張愛琳,生活安逸舒適,丈夫對她也十分關心,日子過得很不錯。張愛琳的丈夫在當時的松江也是有頭有臉的人物,怎能允許妻子再出去拋頭露面。從小喜歡唱戲的張愛琳,一下子離開舞臺,猶如籠中之鳥使她終日愁悶。都說張愛琳有點幫夫運,結婚不久,那位軍官就榮升督軍,張愛琳也成了督軍太太,並隨丈夫一起赴天津上任。

1930年初冬,張愛琳剛去天津不久。天津勸業場請來了上海正演得紅火的施家班來演出申曲。由於無權無勢,施家班剛到天津,就遭到干擾,生意清談。施春軒心事重重,愁眉不展,焦慮萬分。正當一籌莫展時,戲班裡的一名演員突然想到此時天津當督軍太太的張愛琳。施春軒親自登門拜訪,並請張愛琳出面幫忙。經過張愛琳的幫忙,沒有人再來干預施家班的演出,張愛琳還出面幫施家班捧場,一時間,勸業場門庭若市,大家對施家班的演技都讚不絕口。演出的最後一天,施春軒還特意邀請張愛琳上臺客串演出,為施家班助威。此後,離開舞臺多年的張愛琳心中又燃起了唱戲的念頭。

在天津督軍府,張愛琳雖然生活是幽閒的,可是內心卻空虛無聊,一直想等機會重返舞臺唱戲。為了破滅張愛琳的舞臺夢,在她丈夫的勸導下,她抽起了鴉片,漸漸地染上了毒癮,終日昏沉。

上世紀30年代社會動盪,時局混亂,督軍倒臺,無奈之下張愛琳隨丈夫返回上海。不過,此時的她已經沒有了昔日督軍太太的風采,精神萎靡、毒癮纏身,夫妻倆生活發生困難。不久丈夫去世, 張愛琳大受刺激,為了生活她只能重新走上舞臺。雖然脫離舞臺多年,可是一上舞臺,張愛琳優美動聽的唱腔,又使觀眾得到了藝術的享受。由於身體的原因,她基本在電臺播唱,《十嘆空》、《哭塔》等都是她的拿手傑作,經常受到諸多聽眾的點播。可當時,電臺經常封鎖,使她沒有固定收入。毒癮又使她身無分文,無處安身,窮困潦倒。後來,一位叫王樂生的琴師和她走到了一起,照顧關心她,生活十分艱難。

1949年解放後,社會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藝人也得到了政府的關心。張愛琳也受到了人民政府的救助,透過戒毒所的治療,其身心得到了一定程度恢復。政府鼓勵她重返舞臺,為人民服務,介紹她參加蓬萊區的合眾滬劇團,擔任團長。張愛琳猶如重新投胎,煥發出新的藝術生命,演出了《狸貓換太子》等許多古裝劇目。

1956年8月17日,中國劇協上海分會召開成立大會,出席大會的會員251名,其中就有張愛琳。作為在小型劇團的領導,張愛琳還作了書面發言,希望政府多支援中小型劇團,多關心老藝人的生活,讓他們能參加到整舊工作中來,發揮老藝人的作用。

1958年,合眾滬劇團撤消,在政府的關心下張愛琳被文化局安排到崇明滬劇團,擔任副團長。12月2日這天,崇明港廟鎮的碼頭上站滿了迎接的隊伍,崇明滬劇團的演職人員打著腰鼓來歡迎張愛琳的到來,限於當時的條件,只能用人力獨輪車把她接到團部。看到這樣的場面,不由她深感政府的溫暖流下了激動的眼淚。張愛琳在《母親》、《戰土在故鄉》等進步題材的劇目中擔任主要角色。1962年,得知崇明滬劇團在上海國泰劇場演出,上海人民滬劇團的丁是娥、石筱英等都來看望她。上海人民廣播電臺還特地聯絡了劇團,並邀請張愛琳錄製了《珍珠塔》“哭塔”,誰知這竟成了絕版。

1963年,張愛琳隨劇團在海門毛家鎮演出時,由於年老體弱,突然生病吐血,經當地人民醫院全力搶救,最後醫治無效去世。張愛琳是崇明縣政協委員、人大代表、劇協委員。對她的離世得到了當地政府與劇團的重視,全團規定停演三天,以示哀悼。靈堂就設定在當地劇場,舞臺正中懸掛著悼念的橫幅,周圍擺放輓聯和花圈,張愛琳的棺木放在花圈的中間。出殯時,劇團的所有樂隊成員充當吹打手,熱鬧而又隆重。上海、崇明、海門等地的政協、劇協、文化局的領導都趕來參加她的悼念活動,當地群眾蜂擁而來盛況空前。

“非凡人生”張愛琳| 滬劇人生

“非凡人生”張愛琳| 滬劇人生

作者:陶一銘

自幼受家庭的影響與環境的薰陶,有著濃厚的灘簧、戲曲情結。尤其,本灘、申曲他情有獨鍾。有關灘簧的相關內容,他全部收藏,彷彿“他就是為灘簧而生”。

自17歲認識滬劇前輩王雅琴後,他更是利用業餘時間四處尋訪,20多年來,他與二百多位滬劇老藝人結緣、求教,竟成了忘年交。從中,他記錄整理搶救了多部即將失傳的灘簧老戲,使它們有了傳承、有了延續,有了流傳,他的“灘簧齋”便成了一個研究灘簧的“庫房”和平臺,從而也成就了他一位“草根”的滬劇研究第一人。

“非凡人生”張愛琳| 滬劇人生

播音:高佩明

“學上海話”微信公眾號首席播音員,普通話一級播音員。從事播音工作至今已近40個年頭,曾為閔行廣播電視臺新聞記者、編導、製片人。歷年來有多部電視新聞、電視專題及播音作品獲獎。

2013年編導、策劃閔行電視臺第一個大型選秀節目,閔行廣播電視臺“我是明星”滬劇電視大賽,並擔當大賽主持人及大賽觀察員。

2014年再次編導策劃了上海市“鄉音和曲”“我是明星”滬劇電視大賽。

作者:陶一銘

編導:高佩明

顧問:洪立勇

製作 合成:高佩明

製片:李翔

監製:孫立

總監製:茅傑

原標題:《“非凡人生”張愛琳| 滬劇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