賑災的“賑”以前就是振動的“振”

賑災的“賑”以前就是振動的“振”

說說賑災的“賑”。這字原來是振動的“振”。那“振”咋能表示救災。他不能表示救濟災民,和災連一起賑(“振”)災表示救濟災民。

我們看一下字根辰在賑災詞裡含義。第一是覆蓋,或試圖覆蓋,他有把災難損失控制住含義。口頭語叫罩得住。第二是溫柔是緩解,緩解災難痛苦,第三是重複。

賑災的“賑”以前就是振動的“振”

我們回顧一下舊社會遇到災年,大戶人家,或者統治者看老百姓要餓死,開粥棚,免費喝粥,就是賑濟災民,問題是今天每人一碗粥,不能捱到來年糧食下來

賑災的“賑”以前就是振動的“振”

所以凡是賑災都不是孤立事件,不能一次完事。就有重疊重複含義。賑災的賑一直是提手旁振動的“振”,現在的賑是俗體字,用的時間長,大家都懂,字典也就收錄,所以現在賑災的“賑”寫作貝子邊。

賑災的“賑”以前就是振動的“振”

《史記·平準書第八》

其明年

【元狩三年(前 120 年)】

,山東被水災,民多飢乏,於是天子遣使者虛郡國倉廥

[kuài草料庫]

以振貧民。猶不足,又募豪富人相貸假。尚不能相救,乃徙貧民於關以西,及充朔方以南新秦中,七十餘萬口,衣食皆仰給縣官。數歲,假予產業,使者分部護之,冠蓋超然客相望。其費以億計,不可勝數。於是縣官大空。而富商大賈或蹛

[dài環繞]

財役貧,轉轂

[gū車輪,這裡指車]

百數,廢居居邑,封君皆低首仰給。冶鑄煮鹽,財或累萬金,而不佐國家之急,黎民重困。

譯文:

第二年,山東遭受水災,百姓們大多飢餓乏困,於是天子派使者取空各郡國的糧倉來賑濟貧民。仍然不夠,於是又徵募豪富之家借糧給貧民。還是不能解救他們,於是把貧民遷到函谷關以西,或遷去充實朔方以南的新秦中地區,共七十多萬人,衣食都依靠官府供給。幾年內,政府供給他們土地農具等,派使者分割槽管理他們,使者的車子往返絡繹不絕。花費數以億計,數也數不清。當時國庫一無所剩,而那些富商大賈有的蓄積財物,奴役貧民;前呼後擁,車乘百餘輛;屯積居奇,封君對他們也都伏首低眉,仰仗他們供給物資。有的冶鑄煮鹽,家財積累到萬金,而不幫助國家的急難,黎民百姓陷於重困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