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年間一和尚和女子私奔,女子半夜要與其圓房,和尚:師父不讓

古語有云:“藝術來源於生活,而高於生活”,今天咱們就來聊一聊一個民間故事。

故事發生在清朝雍正年間,在京城裡有一個寺廟,寺中香火也還算是昌盛。廟裡有一個年輕僧眾,法號寧空,寧空從小便被住持所收養,在寺廟中長大。

長到了二十多歲,在寺廟中生活了二十餘年的他,此時正是大好光陰、少年懷春,縱使從小接受住持教誨,也不免有些嚮往外界的生活,這一切都被住持方丈看在眼裡。

雍正年間一和尚和女子私奔,女子半夜要與其圓房,和尚:師父不讓

小和尚寧空

有一天,寧空在為香客服務時,看到了一個美麗的少女。一時之間,他的心神似乎都被那位女子給勾走了,寧空居然起了凡心,他一直都執迷於那位女子,想再見一面那位女子。

可是,很長一段時間內,寧空都未能如願。並且自打那日之後,寧空就像是丟了魂一般,做什麼事都沒有心思與感覺,不管是每日敲鐘唸經還是習武煉體,都是一副心不在焉的樣子。

老方丈看在眼裡,見到寧空這幅樣子,也只能是哀其不幸怒其不爭,忍痛將他逐出寺中,希望能讓他反省反省。然而,出乎方丈的意料,他的行為深得小和尚的意思。

在寺中,他荒廢了20年的大好年華,早就過膩煩了,下山追求新生活也好。只是,沒過幾天,寧空就為這個愚蠢的決定感到了後悔。

雍正年間一和尚和女子私奔,女子半夜要與其圓房,和尚:師父不讓

因為以前在寺廟裡,平日既沒有什麼苦重工作要做,也不用為吃飯發愁,伙食雖然不好,但卻呢狗填飽肚子。

從小生活在廟裡的自己,離開了寺院、又沒有一技之長,要去哪裡給自己給自己掙一口飯吃呢?就在寧空迷茫的時候,就像是上天垂賜,還真讓他找到了一份活幹,那就是去做大戶人家看家護院的侍從。

對於平常在廟中侍奉佛祖的寧空來說,“侍從”倒也算得上合適的一份工作,而當地有一個名叫張發的財主,因他在家裡排行老五,當地人都管他叫張五爺。

張五爺也是一個為富不仁之人,平日裡是做盡了各種壞事,強搶民女對張五爺來說那都是家常便飯。百姓們對其可謂說得上是恨之入骨,但卻礙於他的權勢,也只能是敢怒而不敢言。

雍正年間一和尚和女子私奔,女子半夜要與其圓房,和尚:師父不讓

有一天,張五爺帶著寧空出門了,走著走著他突然停了下來,要說有什麼能讓張五爺停下來,那也只有長相俊俏的姑娘才能做得到了,只見張五爺招呼自己的手下,讓他們把一個女子帶到身前。

寧空與一個少女

僕從聽到命令之後,就如同虎狼一般衝了上去,可是寧空卻並不為張五爺的命令所動。因為他知道為人處世須行善事,行不得惡事的道理,出於慈悲心腸,他還勸說張五爺:

人在做、天在看,積德行善則福報自至,從惡便有災禍臨頭……張五爺聽罷,不氣不惱,但卻將小和尚抓了起來。

因為他覺得這個人吃自己的飯,還不對自己效力,留著也沒什麼用,還不如時不時折磨一下,消遣一下時間。

雍正年間一和尚和女子私奔,女子半夜要與其圓房,和尚:師父不讓

後來,張五爺就將兩人關入後院的柴房之中,就這麼過去了三天。三日後的午後,張五爺的妾室高氏因午後閒來無事,來到後院散心,卻在無意之間聽到了女子抽泣之聲。

一時好奇的妾室,便向侍婢問道:此乃何人?為何哭泣?侍婢說:老爺在幾日前將一位姑娘鎖來,就關在這後園的柴房之中,還有一位僧侶。

丫鬟原本是不想讓妾室管閒事,免得老爺發怒,連帶著我們也受罪。不過,妾室是一個心腸很好的人,也不再跟奴僕多說什麼,找到了被綁在柴房裡的兩人,急忙將二人放出府去。

與此同時,妾室還給了他們一些銀兩作為補償。兩人掏出來之後,便一路遠行,一口氣走出十餘里地,算是安全了,這才決定尋個客棧投宿。

雍正年間一和尚和女子私奔,女子半夜要與其圓房,和尚:師父不讓

當時,寧空向女子問道:“尚不知姑娘名姓,”女子沉默片刻,最後還是開了口:小女子姓趙,名喚作趙婉……而後,兩人前去了就近的一家客棧。

有意思的是,兩人來到了客棧之中,夥計卻告訴他們,只剩下一間客房了。聽得如此回答,雖然說男女授受不親,但也只有如此,畢竟沒有別的選擇。

兩人領了鑰匙,來到房間門,進了房間之後,趙婉停頓片刻,似乎是在思考什麼。思考片刻後,便對著寧空說:公子為了我遭遇此禍,真可謂是仗義豪俠之人,此情此恩,小女子無以為報,惟願以身相許。

現如今,你既已被逐出寺廟,那就算不得出家之人,不如與我成就好事,也算是姻緣一樁。寧空心中大驚又大喜,正當他準備點頭答應的時候,腦海中卻浮現出了老方丈的身影。

雍正年間一和尚和女子私奔,女子半夜要與其圓房,和尚:師父不讓

原來是一場夢

深受老方丈20餘年的教誨,他不由得猛然一驚,一把將趙婉推開。同時,小和尚對女子說,阿彌陀佛,我雖不是佛門弟子,但佛卻早已在心中,還請姑娘自重……

然而,就在這個時候,伴隨著一陣雲霧的出現,趙婉顯出了真容。卻不由得令寧空大驚失色,眼前的人,亦或者說並不是人,而是神明,並且竟是他侍奉多年的菩薩。

他不由地抬起頭向周圍望去,只見客棧的陳設早已消失不見,變回了寺廟的景緻。換句話說,就是自己原先所在的那所寺廟,與此同時老方丈從遠處走來。

他對著菩薩致歉,但菩薩卻說:此子天性未泯,我心甚慰……事後,小和尚也瞭解到了事情的原委,原來這一切都是方丈早已計劃好的,是對他的一種磨鍊。

雍正年間一和尚和女子私奔,女子半夜要與其圓房,和尚:師父不讓

方丈有心想要歷練歷練寧空一番,便把他送入幻境之中,經歷人世間的坎坷之後,才能夠堅守了心中的那一份執著,而小和尚也沒有辜負大師的期待。

多年後,方丈大師圓寂,寧空作為繼承他衣缽的人,故事到這裡也就結束了。此事也詮釋了一句話,雖然說師傅領進門,修行在個人,但名師才能出高徒,沒有師傅的指引與教導,又如何能走上更高的山峰呢?

對此,你有什麼看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