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的古典園林今何在?

在人們的習慣認知中,提到園林,特別是江南園林,往往首先想到蘇州園林。但蘇州園林成為一種典範,是清代太平天國運動後才開始逐漸形成的一個審美定式。太平天國以前,談到園林一般均會把揚州、常州、南京等計算在內,尤其是在明代,常州園林的名氣甚至超過了蘇州園林。而且,在園林建設史上,清代又出現了一位地道常州藝匠——戈裕良,作為我國古代園林疊山藝術最後一位大家,其作品得到了“其堆法優勝於諸家”的盛譽。

常州的古典園林今何在?

常州園林曾有過的輝煌歷史,現在的人並不太瞭解,這與常州以往對歷史文化宣傳的乏力和所經歷的遭遇有很大關係。

常州自建成延陵邑開始,作為行政區已有二千五百多年曆史,是吳文化的主要發源地之一,素有“三吳重鎮、八邑名都”之譽。常州與蘇州、杭州、北京在史學界並列稱為歷代出文人學者最多的四個城市,素有“千載讀書地”、“文人甲天下”、“文獻之邦”以及“詩國”的美譽。清代康熙帝和乾隆帝各6次南巡必遊常州,北宋大文豪蘇東坡更是十多次迴游常州,並終老於此。常州古城故居曾經舊館遍佈,人文古蹟仰俯皆是;美景流韻,山水含情,處處流淌著江南的婉約。

常州的古典園林今何在?

常州自古就有“百園之城”的美譽。據史料統計,常州城區及陽湖縣、武進縣舊地,有文字記載的知名園林就有一百五十多座。但由於歷史的原因,常州城歷史上曾遭受過數次殘酷的浩劫,其中尤以三次戰火對園林產生了毀滅性的破壞,是造成園林數量驟減的直接原因。

第一次為宋末元兵屠城,是常州建城以來最慘烈的一次,常州城毀於一旦;第二次是太平天國之亂,城池損毀大半,民風剛烈的常州人口數量銳減一半,物質文明再次受到重創;第三次是日寇侵華掠城,燒殺搶掠過程中,常州城物質文明再次受到重創,正是這三次戰火使得今日常州古典園林遺存屈指可數,實在令人惋惜。許多園林因此消失,很多相關文字記載及實物也消失,給考證帶來很大困難,致使常州園林曾有的名望被湮滅於歷史的塵埃中。

常州的古典園林今何在?

除戰火對常州古園林的破壞導致實際現存園林的數量極少以外,經典遊記對常州古典園林的記述也顯缺失,成為後來常州古典園林不為人所知的原因。著名建築學家童嶲的經典著作《江南園林志》,收錄了江南許多園林,但由於是旅行所經之處的記錄,當時未到過常州與鎮江,使這樣一部連並不在江南之列的揚州都寫入的著作,唯獨遺漏了常州與鎮江,給後人造成常州與鎮江並沒有園林的誤會。

常州的古典園林今何在?

這裡所說常州園林是指位於常州城區的主要園林,即歷史上常州郡城內的園林,不包括以前常州郡城管轄的江陰縣、宜興縣、無錫縣、靖江縣和今天的金壇、溧陽。我在常州列代所擁有的一百五十多座知名園林中,提取了一些更有代表性的園林統計如下:春秋時期的闔閭避暑宮、南北朝時期的太平寺林園,隋代的毗陵宮(離宮),唐宋時期的東山園、陳襄花園、孫覿山莊、郡圃、九柏山房,元代的梅林精舍,明清時期的近園、意園、約園、陶園、水竹居、歸樂園、石園、洛原草堂、止園、青山莊、蒹葭莊、羅浮園、東第園、半園、竹葉園、亦園、客園、曹園、東園、陳園、菱溪草堂、更生齋西圃、韻園、寄園、貽園,楊園、桃園,來鶴莊、青門草堂,民國時期的未園、聊園、暫園、競園、求實園等。

常州的古典園林今何在?

常州的園林建造歷史悠久,根據《鹹淳毗陵志》記載,最早的一座私家園林是蔣氏“山亭”,可追溯至1700年前,此亭位於城西,其中“漢封蔣澄為侯,其後有家焉”的描述,可以認為這是典型的宅第園林。

常州的古典園林今何在?

常州最早的行宮別院是毗陵宮,始建於隋大業13年(公元617),因隋煬帝東巡會稽(今紹興)需路經毗陵,便疏拓運河(京杭運河)建成三閘,毗陵郡的奔牛閘便居其一。隋煬帝聽說毗陵郡(即常州)北攜長江,南臨太湖,就連“宏覽博物君子也”的江南賢達季札也被受封於此,於是決定來毗陵一遊。於是隋煬帝下令常州通守路道德集十郡兵匠數萬人建行宮,當時常州名毗陵,因此叫毗陵宮,亦稱離宮。它位於今城南夏城橋、橫誇村南邊,茶山勤豐村境內,東至採菱港,南靠大通河,西接龍游河,三面環水,是方圓十二里江南豪華的行宮。

行宮內建有涼殿4座,四周環以清泉流水,種植名貴花木。宮苑中鑿有夏池,建16座後宮,每座宮宇之間,均建有迴廊複閣、丹碧絢麗,極盡豪華。行宮設計仿造洛陽西苑,但華麗遠勝西苑。隋煬帝本想作為下江南駐陛之地,但之後在農民起義浪潮中被拆除, 頓成廢墟。公元618年三月,隋煬帝還沒來得及來離宮享樂,就被手下殺死於江都。當年宮城遺址稱城巷。如今唯一遺蹟僅有大通河上的夏城橋名和離宮路名還繼續存在。

常州的古典園林今何在?

進入唐朝,常州的手工業和織造業己經相當發達,佛教興盛,常州興建寺院之風日盛,寺觀園林得以發展,其中有常州最古老寺院之一的——太平寺(初名建元寺),建於南齊建元年間,由齊高祖蕭道成所建。於唐乾元年間(756~760)經法偁和尚改建後,寺院規模為常州之冠,頗負盛名,蘇軾曾在此作《太平寺觀牡丹》《題常州太平寺簷匐亭》等詩。

另一著名寺院是天寧寺,其開山祖師為法融禪師,寺始建於唐永徽年間(公元650~655年),於北宋政和元年(1111)更名“天寧寺”,享有“東南第一叢林”、“一郡梵剎之冠”的美譽,作為該寺院一部分的“天寧林園”,便是今日紅梅公園的前身。

常州的古典園林今何在?

艤舟亭公園(東郊公園),也稱東坡公園,相傳北宋大文豪家蘇東坡先生曾十多次來常州,並終老於此。曾乘船至此停泊。東郊公園,便是蘇東坡當年棄舟登岸入城之地。後南宋有人為紀念在常州終老的蘇東坡,建艤舟亭以示懷念。艤舟亭位於園內南山頂,亭不大但造型精美,乾隆皇帝下江南時,曾4次賜詩,親筆題“玉局風流”匾額。園內至今留存有乾隆下榻的行宮遺址。公園內繞過曲廊,豁然開朗,林木蔚秀,水石清奇,呈現出我國古典園林風格。大運河繞園東流,使其更富江南景色。

常州的古典園林今何在?

宋末至元年間,由於南宋末年元兵的南侵,常州人便奮起抵禦,元《大德毗陵志》稱常州人民為“不達時宜者,不能望風迎降,所以衣冠文物,掃蕩無餘”。常州城在經歷了那場史無前例的大屠城後,不僅人煙稀少,經濟蕭條,致使元代之前的建築遺存所剩無幾,園林建設多受影響,直到明初,隨著經濟的復甦和發展,古常州造園活動真正又興起。

常州的古典園林今何在?

經過明清兩代的休養生息,常州又積累起豐厚的物質財富。尤其是在明代,常州園林的名氣甚至超過了蘇州園林。

如“止園”,是明代常州園林最傑出的代表,在中國園林史、中國繪畫史上地位顯赫。

2017年,國內第一座以園林為主題的國家級博物館——中國園林博物館,將已經消失的歷史名園“止園”在復原研究的基礎上再現。當時該館打造並展出了兩件館藏精品,一件是舉世聞名的圓明園,代表了中國古代皇家園林的最高成就;另一件就是明代常州止園,為古代私家園林的傑出代表。

常州的古典園林今何在?

止園位於常州城北,建造於萬曆三十八年(1610),佔地50多畝。園主人吳亮萬曆二十九年(1601年)進士,官至大理寺少卿。據吳亮《止園記》稱:“茲園在青山門外,與嘉樹園相望。”由《不朽的林泉》一書據此推定,止園位於今常州市區關河中路以北、晉陵中路以東的區域,在城北的青山門外。吳亮辭官後,構築了面積約為32000平方米的止園,並由晚明獨樹一幟的山水畫家張宏為止園寫照傳神,繪製了一套20開的《止園圖》。

常州的古典園林今何在?

《止園圖》不幸遺失國外,明清易代後,止園毀於戰亂,《止園圖》也流離漂泊,在歐美藏家手中幾經輾轉。直到美國學者高居翰的出現,才讓止園再次得到重視,而止園舊址現也已不復存在。中國園林博物館與北京林業大學合作,對明朝末年已經消失的南方私家園林進行復原研究,以吳亮所著《止園集》、明代畫家張宏繪製《止園圖》冊和常州地方誌等文史資料為復原依據,由上海工藝美術大師闞三喜製作止園模型,真實生動地再現了止園的歷史風貌,也展示出中國古代南方私家園林造園的精髓。止園復原立雕模型全長 5。4 米、寬 4。4 米,共包括山石 11 處、花木近千株、橋樑 10 座,以及 60 多幢各式建築。

常州的古典園林今何在?

青山門外的第一莊“青山莊”,清代詩人袁枚來常時看到的青山莊毀後,非常傷感,有詩云:“竺歌聲斷水雲寒,草草亡家暝目難。我與主人曾有舊,青山不忍上樓看。”描繪了青山莊毀後的景象。

青山莊位於青山門外五里的鳳嘴橋畔(今紅菱村、高田村範圍內),由明代萬曆年常州文人吳襄所建。清初,青山莊轉讓徐氏,康熙年間又被鎮江人張軾所購得,面積擴充至140餘畝。進入園內,“層嵐疊翠水木明瑟,涼房燠館曲折迴環”。自門首“三山在望”第一重起,松蔭堂、水鏡軒、新月廊、留春亭、臥雪樓、智光塔錯落其間,亭臺樓閣猶如江南“大觀園”。而歸雲岫、涵碧池、小山坳、渡雲梁完全讓人置身於自然山水之間;登臨層樓高閣,可觀園內四十二景,又望園外江陰、海門諸山。至“煙雨橫塘”佳景,更讓人寄情放懷,可惜的是青山莊荒廢於清代乾隆時期。由於園主遭難入獄而園棄,最後湮沒為一片農田。不過,在本世紀初,園內殘跡依稀可尋,一度此地建有青山莊賓館,現也不存在。

常州的古典園林今何在?

被譽為“三千梅花綻北門”的“羅浮園”,位於青山門外的羅浮壩。明代嘉靖年間,常州吳氏三兄弟相繼造園,老大吳襄在北郊建了“青山莊”, 老二吳宗兗在南門築起 “蒹葭莊”,老三便 在此營造“羅浮園”,廣植梅花三千株,成為常州的賞梅勝地。而今,地處城東的紅梅閣植梅千株,地廣20 餘畝,而此處植梅三千株,可見當年羅浮園之規模。主人取名“羅浮”是因仰慕蘇軾而已。廣東惠州有羅浮山,這裡疏影橫斜、梅花似雪。當年蘇東坡被貶惠州時,先遊羅浮後赴任,並作下詠梅名篇:“梅花山下梅花村, 玉雪為骨冰為魂。紛紛初凝月桂樹,耿耿獨與參黃昏。”以後羅浮成為梅花的指代。園主根據羅浮 意境,築園植梅,樓閣隱於花間,亭榭染於枝上,羅浮之園一時成為常郡名勝。可惜,羅浮園後來毀於兵災。

常州的古典園林今何在?

白蕩河邊的“蒹葭山莊”,蒹葭莊又稱茶山草堂,位於城南三橋頭的白蕩河邊,由明代翰林院學士吳中行小兒子吳宗兗所建。

清初邑人董以寧有詩云:“茶山曲徑遠聞香,柳弄新晴半欲黃。有約翻嫌前度早,重來卻憶少年狂。寒花久待遊人屐,芳榭遙鄰牧馬場。指點園林無限思,幾回蕭瑟對斜陽。”說明清初時此園規模甚大,莊內風光無限。蒹葭莊造園的巧妙之處在於,借得白蕩之半入園,自然成趣。沿湖築有明月廊、雲外堂、學稿樓、綠蓑庵、眾度庵、芙蓉城,臺榭臨湖而築,樓閣點綴其間,山明水秀,一派江南風光。園內另有披裘公祠,已念春秋時期季札與路不拾遺的披裘公。清代邑人胡芋莊有詩云:“黃金改鑄披裘像,白蕩重乘泛月航。終覺茶山風物好,深尊何處許料量?”清代著名詩人洪亮吉也有詩云:“蒹葭莊,來鶴莊,更有蘆墅菱堪嘗。歸來樓上開扉望,正見光從海門上。江波濯月月更涼,千戶萬戶堆新霜……”晚清,由於種種原因莊園被毀,到解放前夕,僅存部分殘跡。

常州的古典園林今何在?

上世紀七十年代,舊地附近建起常州第一座外事旅遊賓館“白蕩(江南春)賓館”,這座曾經接待了多位國家領導和無數國內外賓客的赫赫有名的江南春賓館,也已於幾年前被開發商夷為平地,國賓館三十幾年的繁華盛景,已然似美麗的蒹葭山莊一般煙消雲散,成為江南一夢。

常州的古典園林今何在?

城西荊川讀書處“陶園”,清乾隆年間,曾任廣州知府的常州著名學者趙翼有詩記述了這座城西名園:“前賢速墅綠楊灣,水木清華遠市圓。並世文章無北地,當年聲望此東山。”陶園地處小南門外懷南鄉白衣庵,今荊川公園荊川先生讀書處內,為明代抗倭名將、翰林院編修、兵部侍郎、鳳陽巡撫唐順之辭官還鄉時所築。

常州的古典園林今何在?

園內約五畝,園內崇臺遂館,珍石奇卉,旁倚閣,自成清華。五言樓、懶雲閣、春池館、石牌坊等點綴其間,小橋、碧水、茅廬,園牆繞以周邊。陶園原為唐荊川讀書處,當年先生在此閉門謝客,潛心攻讀,著述立說。為此,唐順之外孫孫慎行曾撰書碑碣以記之。明代以後,此園數次易主,最終歸艾圃一位叫陶自悅的先生所有,遂稱陶園。不久再次易主,直到清道光年間,陶園才由陶氏族孫得之,為此更名“復園”,取“復得之園”之意。可惜,咸豐年太平天國戰爭中復園又遭兵災,樓焚閣毀,300 餘年歷史的郡西名園毀於一旦。民國時期,陶園又歸由唐氏後裔管理。至今,在唐荊川墓區重建五言樓、懶雲閣等建築,闢荊川公園,而書有“唐荊川讀書處”的牌坊仍然屹立在當年陶園舊址上,過其地者,莫不感慨。經過保護和修復過的園子,早已煥然一新,每天也是遊人如織。

常州的古典園林今何在?

雪洞古巷園半開的“半園”,清代邑人對這一古 園作過這樣的描繪。“半園尚覺名依舊,此日園應半開。乍可投閒時已去,不堪記憶客重來。”半園,顧名思義只是全園的一半。園位於雪洞巷內,因園內石池繞曲,冬天可見石洞積雪, 故有“雪洞”之名。

常州的古典園林今何在?

此園原為唐氏八宅之一“貞和堂”的後花園,由唐荊川祖父唐貴建於明代。半園幾番易主。先由唐荊川玄孫唐宇昭得其半,自稱“半園外史”。到了清乾隆年間,貞和堂一分為二, 南半為莊氏所有,後半(含半園)歸錢姓所得。這個錢姓就是乾隆年間狀元錢維城之弟錢維喬。也許這個“一半算園”的地方,是畫師書家宜居之地。當年唐氏父子在這裡留下傳世墨寶,後來,這對錢氏兄弟又在常州畫壇贏得美譽。錢維城所畫“東坡艤舟圖”,乾隆曾親自題跋輔詩,如今此畫價值已越過千萬。

常州的古典園林今何在?

半園最後的園主為錢以振。此時的半園,雖說是半園之半,但規模仍具。園內闢有曲池,架有小橋, 沿長廊穿過亭臺可達石舫和軒榭。池岸立太湖巨石,澗道曲折可通,園北建有四面都,是玻璃窗的廳堂,四周種植海棠、紫薇、桂花等名貴樹種。可以說,半園內是怪石嶙峋,花木茂盛。

常州的古典園林今何在?

建國初期,半園部分改作第二初級中學操場, 餘下部分又於上世紀七十年代末移作它用,一代名園不復存在。如今這座早已消失的古典園林,青果巷貞和堂的後花園——“半園”,據瞭解隨著老城廂的復興,也將逐漸得以恢復。

常州的古典園林今何在?

“聊園”位於北直街祥源觀巷(大樹頭),建於民國八年(1919),為苔岑吟社觴詠之所。嶺社由錢振鎳、餘瑞、汪贊綸、金武祥、錢以振等人“為儲存國粹、啟迪後進”而創辦,錢振鎳等人任名譽會長,餘瑞任會長吟社成員餘瑞、吳劍門等與海內同仁利用拱真道院(祥源觀)舊址捐款建成聊園。

常州的古典園林今何在?

院落於1920年建成,正房三楹。四周雜植梅、柳、桃、杏及芭蕉等。周圍蘭蕙蘅芷,緣階參差;牡丹芍藥、紫藤薔薇,生機盎然。聊園佔地不大,卻十分精巧,入園有小山,盤旋而登,四野可瞻。中間有半野草堂,後有紉秋軒,西北有舫,名“瀟湘秋雨舸”。步入詩社,但見滿庭花木,四壁圖書,社員縱論古今中外之大事,宴暢楚王臺榭之風情,為此,社址取名“聊園”。聊園的最大特點是,專由同仁暢詠詩詞而建造,數百年間為江南首倡。很有意思的是,江南園林一般多為私家所有,惟獨聊園成曲觴歌詠之園,當時的武進縣縣長姚紹枝還特釋出告:“知會居民人等,毋得藉端滋擾”,由此可見,有“詩國”之稱的常邑,到了民國初仍見如此風雅情景。汪贊綸(字作黼),清光緒年進士,官至二品。辛亥革命後曾任江蘇省典業公會會長,由於其力助公益與孝道,被時任民國大總統的徐世昌譽為“模範縉紳”。吟社與聊園的建立,汪贊綸功不可沒,以後也常來園活動。民國十九年(1930) ,輔華初級中學(今市三中)從青果巷的唐氏宗祠遷至聊園,這座邑人吟唱之所改作了他用,聊園也就不復存在。

常州的古典園林今何在?

以上只是例舉了常州古典園林中一小部分園子,古代常州園林數量之多,型別之豐富,的確令人回味無窮。著名方誌學家李兆洛有記述:“吾鄉明中葉以後,頗有園榭之盛,如吳氏之來鶴莊、蒹葭莊、青山莊。”社會的穩定、文化的繁榮均促進了常州私家園林的發展,出現了文人園林,代表的有近園、陶園、半園、亦園、韻園、楊園、客園、桃園、寄園等,均為明清時期所建,散佈於城郊內外的園林多達40餘座。

常州的古典園林今何在?

在經歷過清軍破城,太平天國戰火的摧殘之後,常州古典園林大部分已經頹廢,即使是明清時期建造的數十座私家園林,至改革開放前後,亦僅存四家清代至民國初期古典園林(近園、約園、意園、未園)。其中,國家級文保單位近園(又稱惲家花園)和未園儲存最完整。約園殘存下的一部分景觀成了第二人民醫院的後花園,古風不再。意園經過七八十年代隨白雲溪一起拆毀,已留存不多,所幸目前已在緊鑼密鼓的修復中。

常州的古典園林今何在?

上世紀九十年代以前,殘存於常州老城街巷和老宅內的一些私家園林,如今也隨老城廂的消失而消逝了,這是常州歷史文化的巨大損失,非常期昐在恢復老城廂建設的過程中,也再能複製和重現它們昔日的風采,這是我作為一名常州人的殷切期昐,讓我們一起呼咉古常州這些經典的園林早日歸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