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如何減碳?最佳化空間結構 減少大拆大建

封面新聞記者 賴芳傑

“成都市的碳排放在全國同類城市當中處於較低水平,但是反過來這句話就告訴我們,其實成都減碳的壓力非常大,因為意味著我們剩下來的都是難啃的硬骨頭了。”

10月12日,成都市召開生態環境建設專場釋出會,成都市發改委總經濟師陳健在回答記者提問時表示,成都市著力供給端和消費端同步減碳,全方位最佳化空間、產業、交通、能源結構,從根本上推動形成綠色低碳的生產生活方式。

成都如何減碳?最佳化空間結構 減少大拆大建

最佳化空間結構

加快構建集約高效的城市空間格局

陳健介紹,科學的空間佈局是經濟社會低碳發展的底層基礎,透過推進產城融合、職住平衡,可以減少通勤時間、提高城市執行效率,用更少的能耗支撐更多的經濟社會功能。

成都市重點推進TOD專案綜合開發,同時補齊公共服務設施短板,今年上半年開工公共服務設施專案141個,建成20個,獲批全國首批一刻鐘便民生活圈建設試點。減碳還要減少大拆大建,因為水泥、鋼鐵、建材生產建設過程中碳排放較高,成都市持續實施城市有機更新,今年上半年開工老舊院落改造專案436個,持續打造“金角銀邊”,讓生態成為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推動建築綠色低碳發展,將我市民用建築平均節能率要求提高到72%,今年上半年節能改造既有公共建築28。7萬平方米,全市有111個樓宇獲得了全球綠色建築LEED認證。

持續最佳化產業結構

加快構建綠色低碳迴圈經濟體系

產業綠色低碳轉型是城市可持續發展要破解的重要命題。陳健介紹,成都市在大力實施產業建圈強鏈行動的基礎上,乘勢發展綠色低碳優勢產業,今年上半年,光伏產業規模增長80%,動力電池及儲能增長92%,全市綠色低碳優勢產業實現營業收入增長超過25%。同步推動產業綠色化發展,建立重大產業專案能耗、排放等招引前預評估制度,提前把好專案招引關;同時實施行業精細治理,推進8個重點園區、44個工業叢集VOC專項整治。

積極推動迴圈經濟發展,成都已成為國家“無廢城市”試點和廢舊物資迴圈利用體系建設重點城市,中心城區廚餘(餐廚)垃圾無害化處理(三期)、萬興環保發電廠(三期)、龍泉驛區150萬噸/年建築廢棄物資源一體化示範專案等重大基礎設施專案加快建設,今年上半年,生活垃圾資源化利用率達到84。57%。

持續最佳化交通結構

加快建設高品質綠色運輸體系

陳健介紹,成都的碳排放結構有一個明顯的特徵,交通是碳排放的主要領域,其減碳主要是構建“軌道引領、公交優先”市民出行格局,強化“軌道+公交+慢行”融合發展與高效銜接,目前城市軌道運營總里程達到558公里,軌道交通佔公共交通分擔率超過60%。

今年上半年,新開及最佳化地鐵接駁公交線路11條,完成50個地鐵站出入口周邊50米範圍內公交站最佳化配置,讓公交和地鐵的換乘更加無縫高效融合。加快打造綠色貨運物流體系,穩步推進公水聯運、鐵水聯運,建成成都國際鐵路港多式聯運專案,成功建立全國首批綠色貨運配送示範城市。今年上半年,成都國際班列預計開行量超2500列。全面推廣節能低碳交通工具,今年上半年,新增新能源汽車7。1萬輛、保有量31。1萬輛,居非限購城市第1。新建充電樁超2萬個(累計建成超8萬個),淘汰高排放老舊車超3700輛。

持續最佳化能源結構

加快構建綠色低碳安全高效能源體系

能源生產端是減碳的主戰場,成都市著力強化清潔能源供給保障,全力推進骨幹電網“蓉耀工程”建設,全市電網安全負荷已提升至1650萬千瓦,同時為了提升新能源消納能力,彭州燃氣調峰電站、大邑崇州抽水蓄能電站、團結水利樞紐等重大能源專案有序推進,電化學儲能應用示範和金堂縣整縣屋頂分散式光伏開發試點進展順利。著力實施清潔能源替代攻堅,推進15個重點領域電能替代,全市清潔能源佔比提升至62。6%。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歡迎向我們報料,一經採納有費用酬謝。報料微信關注:ihxdsb,報料QQ:3386405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