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沙土地引來稻花香——遼寧彰武沙化土地治理見聞

新華社瀋陽9月24日電題:沙土地引來稻花香——遼寧彰武沙化土地治理見聞

新華社記者崔師豪、武江民

科爾沁沙地南緣,遼西北小城阜新市彰武縣,茂密的防護林外,一側是順風疾下的風沙,一側則是蜿蜒伸展的柳河,沿岸農田內,金黃色的水稻顆粒飽滿,一陣陣清香撲鼻而來。

沙邊上種水稻,這是68歲的王炳軍想都不敢想的事。他所在的彰武縣大冷鎮上三家子村,是出了名的沙土地。每到冬春時節,風沙一夜之間便可侵襲萬畝田地,人們待在家裡不敢出門。

2020年,遼寧省水資源管理集團啟動了計劃總投資26。5億元的柳河生態綜合治理專案,以期透過“以水含沙”進行“旱改水”,鎖住科爾沁沙地南移的腳步、減少柳河河水中泥沙含量。

要將種玉米的沙地改造成種水稻的水田,訊息一出,反而引來村民們的質疑聲。“以前連玉米都種不好,風沙一來,人都得追著苗跑。”王炳軍說,那段時間,鎮裡、村裡來了很多幹部,挨家挨戶地做工作。

仔細聽後,他才明白,“旱改水”是先建堤防,減少柳河水裡的泥沙含量,再利用管道引入富餘的水資源,建成稻田溼地,逐漸留茬固沙,改善耕地沙化問題。再三考慮下,他才決定把自家地承包出去。

2021年初,旱田改水田一期工程正式開工。1萬多畝農田內,隨著田間水渠、矩形槽的鋪設,逐漸形成了一塊塊規整連片的水田。5月,上游鬧德海水庫的水源被引入,旱田變成了名副其實的水泡田。

可建水田容易,種水稻卻難。因為彰武縣土地沙化嚴重,保水保肥難,育苗生長遲緩。當地政府又找來了遼寧省農科院專家,經過反覆研究與實踐,提出沙地育苗新策略,將85棟水稻育苗大棚分為6批,按照秧齡陸續移栽下田。

從那開始,王炳軍每天都要去稻田裡走走轉轉。看著稻田逐漸由綠轉黃,聞著隨風蔓延的稻花香,喜悅慢慢躍上他的心頭。“沙土裡種水稻,原來真能成。”

目前,彰武縣已完成沙化土地改水田約1萬畝,後續還將改造約5萬畝的沙地,繼續讓沙地變綠洲。(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