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這十年之理想生活》編劇滕肖瀾:與觀眾產生共情是最關鍵的

電視劇《我們這十年》正在浙江衛視等平臺熱播,10月23日剛播完的單元《我們這十年之理想生活》(以下簡稱《理想生活》)由滕華濤執導,滕肖瀾編劇,楊子姍、陳赫主演。該故事以“人類命運共同體”為主題,以義烏進口商品博覽會和中歐班列為背景,講述了華僑女孩、進口展國際部負責人、外企人員等義烏普通老百姓之間的情感故事。《理想生活》編劇滕肖瀾在接受新京報記者專訪時表示,所有影視作品表達的都是人與人之間的關係,“首先我們要考慮如何把人物寫得動人,與觀眾產生共情,這個是最關鍵的。”

《我們這十年之理想生活》編劇滕肖瀾:與觀眾產生共情是最關鍵的

楊子姍飾演華僑阿香。

“阿香”取材於滕肖瀾在義烏的見聞

“很多人都知道義烏是做小商品出口很知名的城市,但恰恰我們把筆墨放在進口商品博覽會。這其實就存在天然反差。”滕肖瀾於2022年5月接到了出品方華策提供的大量文字資料,以及對義烏當地人的採訪錄音,很快形成了以義烏進口商品博覽會和中歐班列為背景的故事雛形。在滕肖瀾看來,近十年我國不僅致力於貿易出口,同時也在把好的東西引進來,《理想生活》應當表現出經濟高質量發展,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提升;高水平對外開放更是讓所有人都成為受益者。

因此,《理想生活》聚焦於一位生活在義烏的華僑阿香(楊子姍飾),她在義烏開了一間小雜貨鋪,賣茴香豆、黃酒、工藝品、中國式刺繡等。在義烏一眾國際超市之中,這間雜貨鋪就像一道獨特的風景線,看似微不足道,卻代表著煙火氣中的平凡人對美好生活的追求。這個角色也取材於滕肖瀾在義烏的見聞。她用“大氣”來形容這座城市的高質量發展,“不僅在硬體上,義烏的貿易口岸非常現代與開放,更重要的是,這是一個十分包容的城市。當我跟當地很多外國人交流時,他們說,從不用擔心自己是外國人而遭到異樣眼光,每個人都可以和這個城市‘打成一片’。”

除了華僑阿香之外,《理想生活》還塑造了進口展負責人、外企職工、個體小商品超市經營者、餐廳經營者、社群業委會主任等形形色色的職業,有中國人,也有外國人。在滕肖瀾看來,所謂“理想生活”,絕不能僅對於“高質量發展和對外開放”進行大而化之的表現,而應當寫出每一位生活在義烏的老百姓真真切切的生活變化,“我們想展現出,這裡的每個人都是高水平開放的受益者,在物質生活和精神層面都得到了收穫和昇華。”

《我們這十年之理想生活》編劇滕肖瀾:與觀眾產生共情是最關鍵的

《理想生活》講述了在義烏生活的人們謀發展的故事。

以親情、愛情豐富作品表達

《理想生活》不僅展現了“人類命運共同體”這樣宏大的時代主題,同樣以最平凡的情感故事為依託,講述了普通人在中國經濟快速發展之下精神生活的富足與昇華。

故事中的阿香熱愛編織技藝,這是她遠在西班牙的祖父傳授給她的祖傳手藝。但由於她一直以為是祖父造成了父親去世,於是她偏執地將熱愛深埋心中,也拒絕了和祖父的一切聯絡。而藉著義烏舉辦進口商品博覽會的機會,阿香的祖父作為參展商來到中國,再次見到了心心念唸的孫女,一場祖孫之間的和解故事就此展開。

在滕肖瀾看來,親情線是阿香自我成長的重要助推力,讓這個華僑女孩在親情迴歸中重新拾回內心的熱愛;同樣,祖孫二人小到衣食住行,大到價值觀的格格不入,再到後來彼此達成融合、理解、相親相愛,這也代表著在義烏這個城市隨處可見的中西方文化碰撞與融合。

《我們這十年之理想生活》編劇滕肖瀾:與觀眾產生共情是最關鍵的

陳赫(右)飾演進口展國際部負責人彼得曹。

而對於親情之外,《理想生活》為何要增加阿香與進口展國際部負責人彼得曹(陳赫飾)的朦朧愛情線,滕肖瀾表示,彼得曹對於阿香更多是情感上的陪伴與支撐。當彼得曹知道阿香喜歡編織地毯,他真誠地幫助阿香與祖父解開誤會,同時鼓勵她追求自己真正熱愛的事情,過自己想過的生活,“如果真正熱愛一樣東西,我們可以衝破所有的障礙,去努力,去爭取,這也是‘理想生活’的另一種具體表達。”在滕肖瀾看來,無論是否主旋律題材,最終影視作品表達的都是人與人之間的故事。創作者不能以俯瞰視角去審視時代,這樣很難與觀眾產生共鳴,“我們需要讓觀眾覺得這個故事寫的就是身邊的事,情感上比較好接近;接近了他們才會願意看下去,才會接受作品裡真正想要表達的內容。”

新京報記者 張赫

編輯 佟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