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心肌酶譜?

心肌細胞損傷後,細胞內有些蛋白等成分會漏到血液中,醫學上透過檢測血液中的這些成分可間接反映心肌損傷程度,這些蛋白包括肌鈣蛋白

(cTn)

、肌酸激酶

(CK)

、肌紅蛋白、心臟型脂肪酸結合蛋白

(H-FABP)

和乳酸

脫氫酶

(LDH)

等。以往我們把血液中天門冬氨酸氨基轉移酶

(AST)

LDH

CK

及其同工酶、

α-

羥丁酸脫氫酶

(α-HBDH)

統稱為心肌酶譜。心肌酶譜作為心肌損傷標誌物自

40-50

年前開始對心肌炎和成人冠心病心肌缺血的診斷髮揮了重要作用,但隨醫學發展我們發現心肌酶譜診斷心肌缺血和心肌損傷的敏感性及特異性方面有一定的侷限性,近些年來

cTn

等新的標誌物出現,對醫學上心肌損害的診斷有了新的認識和提升,但目前國內各醫院仍在進行心肌酶譜檢測,本文對心肌酶譜的各成分進行詳細討論,供參考。

1

、肌酸激酶

(CK)

:又稱磷酸肌酸激酶

(CPK)

CK

與三磷酸腺苷

(ATP)

再生有關,經催化作用,它能將高能磷酸鍵從磷酸肌酸轉移到二磷酸腺苷

(ADP)

上,生成

ATP

和肌酸。催化作用可逆,也可從

ATP

把高能磷酸鍵轉移到肌酸上,生成磷酸肌酸和

ADP

。因此

CK

是一種重要的能量調節酶。它主要存在於需要大量能量供應的組織和細胞,如骨骼肌、心肌、腦及腎等。

CK

M

B

二個亞單位組成二聚體,進一步形成

3

種異構同工酶:

CK-BB

CK-MB

CK-MM

。骨骼肌中主要含

CK-MM

,佔

98%

99%

,心肌中

CK

25%

40%

CK-MB

。腦、胃腸、肺、膀

胱、前列腺、子宮、甲狀腺等器官組織主要含

CK-BB

CK-MB

主要分佈在心肌內,骨骼肌、腦組織中也有少量,但僅佔

1%

2%

什麼是心肌酶譜?

正常人血清中

CK

幾乎全是

CK-MM

,佔

94%

96%

CK-MB

活性<總

CK

5%

CK-BB

含量微乎其微,用一般方法測不出。與

CK

總活性升高相比,

CK-MB

升高對判斷心肌損傷有較高的特異性和敏感性。目前

CK

同工酶的檢測方法較多,

CK-MB

參考值上限也各有不同。一般認為

CK-MB/CK≥6%

,多提示心肌損傷,骨骼肌病變時

CK-MB

活性也可增高,但

CK-MB/CK

比值多<

5%

。也有檢測

CK-MB

亞型用於急性心肌梗死的診斷,

CK-MB

4

種亞型,但只有

3

種亞型存在於體內,

CK-MB1

為血漿型,

CK-MB2

為組織型存在於心肌細胞內,當心肌損傷時釋放入血並轉變為

CK-MB1

。正常情況下,

CK-MB2/CK-MB1

1。0

,如比值升至

1。5

1。7

時提示存在心肌損傷,檢測

CK-MB1

CK-MB2

亞型對診斷心肌梗塞更有敏感性和特異性。

CK-MB

亞型目前尚不是臨床常規檢測專案,主要用於臨床研究。

心肌炎時

CK-MB

增高的陽性率為

86。3%

CK-MB/CK

多>

7%

CK

總活性的檢測方法有酶偶聯法、連續監測法和肌酸顯色法等,目前常用是生物化學法。

CK-MB

的檢測方法有離子交換色譜和電泳法等,目前以免疫抑制法為主,該法所測

CK-MB

活性為<

25 U/L

CK-MB/CK

6%

。新一代的檢測方法是用單克隆抗體測定

CK-MB

的質量(

CK-MBmass

),用二株抗

CK-MB

的單抗測定

CK-MB

蛋白量,檢測限為

1μg/L

,此法可提高對心肌損傷診斷的敏感度和特異度,較測酶活性更敏感、穩定、迅速(

10

40 min

)且可自動化檢測。

2

、天門冬氨酸氨基轉移酶(

AST

):以前又稱穀草轉氨酶(

GOT

)。此酶廣泛分佈於人體各器官組織中,以肝臟、骨骼肌、腎臟、心肌內含量最多,腦、胰、肺等組織中也含有

AST

。紅細胞含的

AST

量約為血清的

10

倍。體內許多臟器組織受損後,尤其是肝病、肌肉病、溶血等都可導致

AST

升高,故目前已不主張單獨把

AST

作為心肌損傷標誌物。成人急性心肌梗塞發生後

6

12

小時,

AST

開始升高,

4

48 h

達高峰,持續

5

7 d

後降至正常。兒童心肌炎等如發生大範圍心肌損傷時也出現

AST

升高。因此單一的

AST

升高,不要只想到心肌的損傷。

3

、乳酸脫氫酶(

LDH

):

LDH

是無氧酵解中將丙酮酸轉化為乳酸的極重要的酶。它廣泛存在於肝臟、心臟、骨骼肌、肺、脾、腦、腎、紅細胞等組織細胞的胞漿和線粒體中。能引起各器官組織損傷的許多疾病都可導致血清

LDH

總活性的升高。

LDH

的分子質量約為

135 ku

。由

M

H

兩種亞單位按不同比例組成四聚體,形成

5

種不同的同工酶

LDH1

LDH2

LDH3

LDH4

LDH5

。這

5

種同工酶在各組織中的分佈顯著不同。健康兒童血清中

LDH

同工酶以

LDH2

為最多,其次是

LDH1

LDH3

LDH4

LDH5

。心肌中的

LDH

同工酶主要由

LDH1

LDH2

構成,以

LDH1

佔優勢。發生心肌損傷時

LDH1

LDH2

從心肌細胞中逸出,使血清

LDH1

LDH2

含量明顯增高,

LDH

同工酶的量序變為

LDH1

LDH2

LDH3

LDH4

LDH5

。一般認為

LDH1≥40%

LDH1 /LDH2

1。0

提示存在心肌損傷。但

LDH

指標臨床應用中的敏感性和特異性都不夠滿意,有報道心肌炎時,

LDH1≥40%

的敏感度僅為

33%

。目前

LDH

及其同工酶的檢測多采用免疫抑制法,並可在自動生物化學儀上操作,也有不少醫院採用瓊脂糖電泳法檢測

LDH

同工酶,其他方法還有離子交換層析法、免疫法、酶切法等。不同檢測方法其參考值也有差異。

4

α-

羥丁酸脫氫酶(

α-HBDH

目前國內仍有部分醫院檢測心肌酶譜時包括

α-HBDH

。本檢查實際上是用

α-

羥丁酸代替乳酸或丙酮酸做底物測定

LDH

總活性。用本法測定的

LDH1

LDH2

活性要比

LDH5

大得多,等於間接測定

LDH1

LDH2

活性。在臨床觀察中可以發現,凡是

LDH

總活性增高伴

LDH1

LDH2

同工酶升高時,

α-HBDH

也同時升高,故檢測

α-HBDH

與檢測

LDH

及其同工酶意義相似,心肌損傷時

α-HBDH

多升高。

雖然心肌酶譜檢測方法簡便,可以協助診斷心肌損傷,但其檢測本身也存在一定的侷限性,近年發現其特異性和敏感性都不夠理想,尤其是特異性較低,就是雖然心肌酶譜異常,

CKMB

升高,可能心臟本身並沒有損傷,就是俗話說的“假陽性”。分析其原因可能有幾方面,第一是檢查方法本身的限制,目前常用檢測

CK-MB

的方法是免疫抑制法,其原理是用抗體將

CK-M

亞基完全抑制,使

CK-MM

失去活性,再透過一系列反應來檢測

CK-MB

的活性。此法建立在忽略

CK-BB

的基礎上。如上所述,人體正常情況下

CK-BB

很少,可忽略,但如果

CK-BB

存在就會使結果偏高。另外,免疫抑制法不僅能檢測出

CK-MB

,同時可檢測出

CK-BB

、巨

CK2

、巨

CK1

等,曾有研究發現腹瀉等感染性疾病孩子心肌酶

CK-MB

也有升高。第二,

CK

B

M

成分在人體不同的發育階段本身可能有不同,處於生長髮育時期的小兒心肌酶及同工酶活性可能本身就高於成人。因此一旦檢測發現心肌酶高,一定要客觀分析,目前有些醫生一看到心肌酶譜結果超過參考值上限就認為存在心肌損傷,這種解析可能不全面。檢驗結果需要有經驗的醫生根據孩子的臨床症狀、體徵、心電圖、心臟超聲等結果綜合判斷,既要避免沒有必要的過度治療,也要提防漏掉或延誤某些嚴重的危及孩子健康甚至生命的疾病的診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