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吶喊》,你再去品這三個書名

《吶喊》不愧神作。準確來說,它由《吶喊》、《彷徨》和《故事新編》三部分集結而成。看完全書你再去品這三個書名,很有意思的,《吶喊》收錄的文章如我們很熟悉的孔乙己、狂人日記、藥、阿Q正傳都是對舊時代吃人、愚昧的封建制度以及被這制度困住的中國民眾的吶喊,魯迅在序裡有這樣一段話,

“假如一間鐵屋子,是絕無窗戶而萬難破毀的,裡面有許多熟睡的人們,不久都要悶死了,然而是從昏睡入死滅,並不感到就死的悲哀。現在你大嚷起來,驚起了較為清醒的幾個人,使這不幸的少數者來受無可挽救的臨終的苦楚,你倒以為對得起他們麼?”

在讀《吶喊》時,驚訝於魯迅先生的文字和文字所蘊含的思想。

看完《吶喊》,你再去品這三個書名

《吶喊》這本書如其名,是先生想要吶喊。向誰吶喊?愚昧麻木的國民?吶喊什麼?宣傳新生事物——新思想新文化,對舊事物的批判。

吶喊中全是短篇小說,其用詞造句簡練銳利,短短的幾句話,便可將人物關係情節塑造的完美,文學水平之高,十分值得我們學習。但其思想更值得我們學習,對人性的剖析,對舊社會批判。

在讀這些文章中,我感受到了魯迅先生對孩子,對年輕人,對還未被舊文化荼毒的人的關懷,他認為孩子們承載著希望,他們將是新生事物的代表,新思想會在孩子們身上孕育綻放。

看完《吶喊》,你再去品這三個書名

從黑暗中炬火一般的《吶喊》,聲嘶力竭喚起中國人的新生,到看似沒那麼尖銳,卻充滿真實人性的《彷徨》,直至最後將膾炙人口的古文講得有聲有色的的《故事新編》,我不得不跪服於魯迅先生極具震撼力又頗具幽默感的文字下。

初高中時不喜讀書,看見課本上長篇大論痛罵中國的魯迅更是厭煩,但心中只記得他是中國的文豪。看著課本中他的文章,文筆清清淡淡,沒有華麗的詞藻,竟然有過“就這文筆我也寫得出來”妄想。但通讀過一遍這三本著作之後,我發現魯迅在寥寥幾筆的情況下,構建出一個個貪婪,自私,委曲求全的人物,就不得不讓人拍手稱讚又發人深省。現在讀罷才意識到迅哥兒的作品不僅在文字上造極,更在思想內涵上洞穿千古,甚至直至今日其思想也讓人振聾發聵。也許這就是洞察社會本質的文字吧。

確實,在缺少閱歷,歷史文化,文學素養之前,在面對這樣的經典著作時常常就會浮於表面。僅僅看到文字表層的含義,而更為精彩的深刻內涵卻難以觸及。但這一層內涵恰恰是看文學作品的樂趣之一,這一表層至深層的挖掘能夠讓人體會思維的樂趣,增加更多的情感體驗,學會用冷峻的目光去審視社會。

就像全文開篇的阿Q那樣,四千年來奉行的“吃人”傳統的人,會不會他也位列其中?“吃人”的東西不僅以前有,現在也有。或許形式已經擺脫了封建的束縛,但依舊張開著血盆大口向著每一個過來的人。我們看魯迅的作品時,不僅要理性批判裡面的人物與社會現象,也要時刻反思自己,是否也是傳承“吃人”的烏合之眾?

吶喊

魯迅著

文學藝術

免費閱讀

看完《吶喊》,你再去品這三個書名

李大釗:“這是中國最好的一部小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