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修行,需要了解“先天”與“後天”的差別

網路玄幻小說中常常這樣一個詞“先天境界”,就是每個修行者都必須要先要達到這個境界,才能開始新的修行,也許你會認為這是胡說,其實在道教學說中,真的有“先天”一說,只是與網路小說中的描述有所不同。

道教修行,需要了解“先天”與“後天”的差別

道教認為天地萬物都是由“氣”構成,其至高神三清中的元始天尊就是由元炁化身而面,故而道教認為在人的身體也有氣的存在,故而道教修行,都以氣為主,但在這個過程中,卻分為了“先天”與“後天”。

先天

在上面我們說道元始天尊是由元炁所化,而在道教中,這一元氣就是先天之氣,也是道教“三一”哲學思想中,“一”的化身,且這一絲元炁,衍生出“三”,“三”再變化萬物。

道教修行,需要了解“先天”與“後天”的差別

而這“一” 是沒有經過變化的,也沒有經過後天的改變,是最為純淨的所在,故而在道教中,先天是修行者的目標。

後天

在道教學說中,他們認為只要一從母體中出來,呼吸了空氣吃了任何東西,那就沾染了後天的汙濁、從先天掉到了後天,故而道教修行者一生都在追求重新回到先天,也就是不食五穀,而這也是為什麼道教會有辟穀這一境界的由來。

道教修行,需要了解“先天”與“後天”的差別

但是要從後天重返先天,談何容易,畢竟人食五穀而生,不可能達到完全不進食的階段,故而在古代道教中,有一些道教修行者每日只會食少量的核桃,其餘情況下基本不食,但即使是這樣,也很難達到先天境界。

為什麼道教修行一定要達到先天

既然先天這麼難到達,直接後天修行不就行了嗎?其實這與道教“形而上”的哲學概念有關,道教認為先天主靜,後天主動;先天無形,後天有形;亦認為先天是與生俱來的,所謂道法自然就是這個道理,而後天則是靠修學而致,任何人都可以。

道教修行,需要了解“先天”與“後天”的差別

在老子《道德經》第五章中就已經將這個問題說明了: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天地之間,其猶橐龠乎?虛而不屈,動而愈出。多言數窮,不如守中。

只有到達了先天,才能瞭解宇宙萬物的執行根本,超越時空,從而達到天人合一的境界,故而道教修行者一生都在追求先天。

想了解更多精彩內容,快來關注愆之行

“氣”和“炁”是不是同一個字?如果不是,分別是什麼意思

十個道士九個醫,也不看道教的始祖是誰

道教嚴格的收徒制度,才是傳承的核心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