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東臺:秋遷候鳥飛抵“國際機場”條子泥鳥類種數達410種

水天一色、鹽蒿漸紅、萬鳥競飛……秋日的條子泥溼地不加掩飾地展示著它的自然奔放之美。

秋遷候鳥“國際機場”

江蘇東臺:秋遷候鳥飛抵“國際機場”條子泥鳥類種數達410種

入秋以來,江蘇東臺條子泥這個鳥類“國際機場”,作為東亞-澳大利西亞候鳥遷徙路線上的重要“中轉站”,眾多秋遷候鳥飛抵,灘塗上一片喧鬧景象,其中包括勺嘴鷸、小青腳鷸、黑臉琵鷺等珍稀鳥類,吸引了不少觀鳥愛好者、鳥類研究專業人士前來打卡。

“條子泥溼地是鳥的天堂,來這裡棲息的鳥類數量種群都很多。這幾年我每年都來拍鳥,拍到有勺嘴鷸、小青腳鷸、黑臉琵鷺等。”來自常州的生態攝影師楊菊芬十分激動。

條子泥溼地擁有大規模的潮間帶灘塗、保持完好的原始生態,孕育了數百種底棲生物,為鳥類提供了豐富的食物來源。由於生態環境不斷最佳化,近年來過境遷徙的珍稀鳥類數量和種類也越來越多,世界上僅存約600只、有“鳥中大熊貓”之稱的勺嘴鷸,以及全世界最瀕危的一種鴴鷸類候鳥——小青腳鷸選擇到這裡覓食、換羽。

不久前,鳥調人員記錄到瀕危物種小青腳鷸達到1221只,打破了去年1164只的紀錄,連續三年突破學界預估,是目前為止全球記錄到小青腳鷸的最高種群數量。

據北京林業大學東亞—澳大利西亞候鳥遷徙研究中心研究員賈亦飛介紹,早在8月初勺嘴鷸的“先頭部隊”已經飛抵條子泥,9月、10月不同批次的勺嘴鷸相繼到達。

休憩候鳥“安居勝地”

江蘇東臺:秋遷候鳥飛抵“國際機場”條子泥鳥類種數達410種

為了讓這些鳥兒在條子泥休憩“安居”,東臺在條子泥溼地建立國內第一個固定高潮位候鳥棲息地——“720高地”,併入選全球“生物多樣性100+案例”,被譽為生物多樣性保護的“中國樣本”。專門打造了一套獨具條子泥特色的4A級資訊化系統,包括景區氣象站、潮水位監測、智慧鳥類識別、無人機反制系統、國家標準潮水位監測系統、電子圍欄聯動系統等33項功能模組。在技防到位的基礎上,還嚴格執行人防措施。

在720高潮位候鳥棲息地,沿海經濟區條子泥溼地“金牌服務員”姜文魁無微不至、精抓細管,給它們貼心地安排了園藝師和保潔員,盡最大努力呵護這些溼地精靈。姜文魁介紹,720鳥類高潮位棲息地營造了三種生境:深水區、淺水區和光灘區。整個水體根據鳥類專家的建議,不定時地進行更換。

在一堤之隔的灘塗上,姜文魁的隊友們正與互花米草進行艱苦的“地盤”爭奪戰。20多名綠化工人每天早出晚歸,爭分奪秒地挖除互花米草幼株。這種原產美國的外來物種不僅和鳥類爭奪地盤,而且因其根系發達,會改變灘塗溼地底棲生物的群落組成,對鴴鷸類等鳥類生境造成極大破壞。條子泥溼地在不斷進行人工干預的基礎上,與紅樹林基金會、復旦大學、北京林業大學開展多項治理課題研究,探尋根治解決的途徑。

遷鳥安營“永久居民”

江蘇東臺:秋遷候鳥飛抵“國際機場”條子泥鳥類種數達410種

據統計,目前條子泥溼地已經記錄到鳥類種數達410種,其中國家一級保護野生動物21種、國家二級保護野生動物71種。52種物種被列入IUCN紅色名錄,包括極危物種4種、瀕危物種8種、易危物種16種、近危物種24種。鳥類生存棲息環境越來越好,有些種群乾脆選擇留在這裡安營紮寨做條子泥的“永久居民”,享受這裡良好的生態環境。

隨著條子泥的曝光度、人氣指數急速抬升,這塊珍貴的世界自然遺產地的生物多樣性保護亟需從政府主導型的1。0版升級到政府、民間共同發力的2。0版。

在黃(渤)海候鳥棲息地(第一期)成功申遺三年之際,今年8月27日至28日,條子泥溼地管理和公民科學專案研討會在東臺沿海經濟區舉行,來自紅樹林基金會、北京林業大學、勺嘴鷸世界自然基金會、山水自然保護中心等國內外著名科研機構的知名鳥類保護專家和研究學者線上線下匯聚一堂,共同分享依賴條子泥的多種受脅遷徙鳥類的國際研究情況,以及各國的溼地保護案例等內容,搭建頂尖科學家、公眾與關鍵候鳥棲息地管理方合作的溝通平臺及網路,引導社會力量參與世界級瀕危水鳥的保護行動。

據瞭解,沿海經濟區將複製720保護模式,在條子泥墾區,打造更多像720一樣的鳥類高潮位棲息地,推廣溼地保護模式,將川水灣1。7萬畝的退漁還溼區域按照條子泥的標準,基於自然的解決方案,為鳥類提供更多的棲息地和家園。邀請更多高校、基金會、公眾參與到條子泥溼地保護當中,將溼地保護的成果和理念傳播給更多人,努力做好溼地生物多樣性保護“東臺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