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交響樂,一定要知道的四大家族

交響曲

(Symphony)是古典音樂的樂曲型式,是包含多個樂章的大型管絃樂曲,一般是為管弦樂團創作,樂隊會包括

絃樂器

(包括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低音提琴)、

木管樂器

銅管樂器

打擊樂器

,編制在30至100人之間。交響曲多半會有四個樂章,第一樂章通常是奏鳴曲式。交響曲會有包括所有樂器的大譜表。而各樂器演奏家會有隻對應各自樂器的樂譜。有些交響曲會包括人聲(例如貝多芬的第9號交響曲)。

聽交響樂,一定要知道的四大家族

木管家族

在管絃樂隊中,沒有哪個樂器組中的樂器像木管組那樣形式迥異

如果不是因為知道所有這些木管樂器的原型的管身都是鑽孔的木質管,人們一定會對被歸類到此組的很多樂器感到不解並提出這樣的問題:為什麼它屬於木管樂器?現代長笛銀光閃閃,完全是金屬製成,但它就屬於木管樂器;單簧管雖也屬於木管樂器,可它表面鑲滿金屬按鍵,也差不多遮蓋了木管的材質特點。其實,這些事實都關係到幾千年來木管樂器的演化。

聽交響樂,一定要知道的四大家族

管樂器(如笛,或者吹管)是人類最早發明的樂器。原因顯而易見:一根獸骨或一段中空的樹枝只要鑽出幾個孔,就可以成為橫笛;把秸稈壓扁,放在嘴唇間,就可以是雙簧管的簧片。

聽交響樂,一定要知道的四大家族

在木管樂器組中,可謂聚集著全樂隊的獨奏大師。從樂隊定音這個環節就可以看出來:雙簧管總是給出標準音“a”, 所有人都要跟著它的標準調音。其他的樂器組都沒有木管組如此特殊,

作曲家需要經常考慮其統領全域性、高居整體樂隊之上的獨奏風格。

也沒有哪個樂器組能像木管組那樣,在

賦予樂隊千變萬化的色彩

方面如此重要。然而,木管組的這個優勢同時也是其劣勢所在,就像雙刃劍效應一樣。木管樂器發出任何一個糟糕的音,都會“汙染” 整個樂隊效果,長笛或單簧管如果吹錯了音,在聽眾哪怕是業餘聽眾聽來,都會感到非常糟糕難受,突兀刺耳。

絃樂家族

絃樂組樂器構成了管絃樂隊的“骨幹”,或者說是“基礎”。

小提琴

絕對是絃樂組中的明星,這不僅因為它大多數情況下演奏旋律聲部,也是因為它承擔了音響戲劇“主角”的功能。關於小提琴和小提琴演奏有很多的秘密。被譽為“小提琴巫師”和“魔鬼小提琴家”的尼可羅帕格尼尼是19 世紀無與倫比的藝術大師,他的琴技超出他當時所有的同行們,而他充滿熱情激烈的演出則能讓觀眾為之陶醉,有的人甚至還因此眩暈。每一個演奏家都與他所駕馭的樂器有著私密、至親的關係,他知曉其樂器的裡裡外外和方方面面,知其長處和短處,知其鋒芒和軟肋,他了解這件樂器在演奏時,哪個音區會特別優美,哪個音略有困難,最高音有些“發飄”等等諸如此類的細節問題。說到絃樂器,這種人與樂器之間的私密關係尤為重要。俄羅斯的大提琴家姆斯蒂斯拉夫列奧波爾多維奇羅斯特羅波維奇曾這樣描述他的斯特拉迪瓦里大提琴:“我的樂器出生於1711 年”。

聽交響樂,一定要知道的四大家族

如果說小提琴是“主角女高音”,那麼

中提琴

就是中音,大提琴是次中音,低音提琴是低音,與人聲的四個聲部相對應。中提琴(Viola)比小提琴略大,音域也比小提琴低五度。它來自一個大的“中提琴家族”。

中提琴的聲音比小提琴更低沉、柔和,具有如同天鵝絨般的質感。

由於在技巧方面不如小提琴那樣精湛多姿,所以長久以來中提琴一直處於小提琴的陰影之下。一些大作曲家比如C。 M。v。 韋伯和柏遼茲在一百五十年前就在中提琴的聲音中發現了新的特殊之處,他們都在自己的作品中對中提琴加以表現。對於樂隊音響的完整性來說,中提琴非常重要,而在絃樂四重奏中,中提琴更是必不可少,它扮演著關鍵的角色。

聽交響樂,一定要知道的四大家族

小提琴和中提琴的各種音色可能性,

大提琴

幾乎也都可以呈現,而在音量和音區跨度方面,後者甚至更勝一籌。在早期,這種樂器作為中提琴家族裡的“膝蓋提琴”,它的確是夾在膝蓋之間進行演奏的,而今天的大提琴則由或長或短的琴腳支撐固定。在大提琴家每次進行演奏前,都可以看到他調整和固定琴腳。大提琴的音高比中提琴低八度,具有無以匹敵的寬廣音區:

從低沉的低音到美妙的中音,再到最高音——演奏家把這種晶瑩剔透的高音稱為“永恆之雪”。

演奏最高音的時候,大提琴家的左手幾乎能接觸到弓弦毛,演奏“永恆的雪”時,需要運用大拇指。理查施特勞斯在他的交響詩《唐吉珂德》裡運用了大提琴的全部音區。泛音技巧在大提琴上可以非常輕鬆地使用。而弱音器用在大提琴上產生那種朦朧似紗的效果也比小提琴或中提琴要好。

聽交響樂,一定要知道的四大家族

絃樂器家族中體積最龐大的成員是低音提琴,它與兄弟姐妹相比,顯得尤為另類。

小提琴、中提琴和大提琴的琴絃音高為五度排列,而低音提琴卻是四度排列,也就是說,兩根弦之間的音程為四度。

與其他絃樂器不同的是,低音提琴的琴弓持法為下手位,因為這樣的持法更能用得上力量。這種持法也叫“德國學派持法”。如果按照“法國學派持法”,低音提琴的琴弓持法就和大提琴一樣,即上手位。低音提琴需要演奏者體力充沛,體格健壯。有人曾計算過,一個低音提琴手在一場馬勒交響曲的音樂會上所消耗的體力,相當於一個礦區工人在礦井裡的八小時勞動。為了能準確駕馭這個龐大的樂器,樂手需要站立演奏或坐在貝斯椅上進行演奏。

豎琴無疑是最古老的樂器之一,也是數千年來人類繪畫藝術歷史中最經常呈現的樂器之一。

在古埃及的法老陵墓裡,在中世紀的壁畫中,在幾乎所有的博物館裡,我們都可以看到與豎琴有關的文物。在一幅距今大約三千年的關於動物音樂會的妙趣橫生的畫中,人們可以看到一匹馬在用前蹄撥動豎琴。《聖經》裡也記載,大衛王在他的時代就已經在為他豎琴的音準而操心,和今天的人們一樣,在圖畫中他甚至拿著校音器。豎琴有很多根弦,最開始只有五到六根,發展到今天,它擁有了四十六到四十八根弦。把這麼多弦完好地組合在一起,需要造琴師卓越的製造技術。從能夠發出音響的共鳴板底部向上伸直的琴絃排列在金屬邊框內,最低音的琴絃長度最長,達1。5 米,最高音的琴絃長度最短,只有7 釐米。早期的豎琴的琴絃數量較少,音域自然也比較窄,但演奏者知道怎麼用手來按住琴絃,縮短共鳴的長度,這樣就可以改變和豐富音高的變化。

聽交響樂,一定要知道的四大家族

銅管家族

在管絃樂隊中,銅管樂器的音響效果與打擊樂器一樣以雄渾響亮著稱,音色輝煌、熱烈,雖然音質各具特色,但洪大的音量和寬廣的音域為銅管樂器組的共同特點。

從發音原理來看,銅管樂器利用氣流振動嘴唇發音,藉由吹嘴(杯嘴)協助,匯入樂器共鳴發聲。吹嘴的形狀、大小配合著不同的運唇方式,而且音色也會有所不同。銅管樂器改變音高有兩種方式:一、壓放按鍵或推拉滑管,來改變管身的長度,二、吹奏者改變嘴唇振動的發聲頻率。

取一個長達四米的阿爾卑斯號角,把它的號管捲一捲,再把它壓一壓,縮成團,裝上一些活塞通氣口,就變成了現代的圓號——這個過程也是這個樂器演變的歷史。

一個圓號手需要敏銳的聽覺,一個有力量的舌頭,當然更不用說合適的嘴唇,因為所有一切都取決於此。從吹奏高音的繃緊的“檸檬嘴”到較鬆弛的“噘嘴”,還有吹奏低音時對各種唇形都必須加以掌握。

聽交響樂,一定要知道的四大家族

在古時候,小號是一種皇家樂器。在社會地位方面,小號手和鼓手的地位要遠超其他音樂家。海頓時期的樂隊中,小號手與圓號手以及其他樂器演奏者能夠和平共處,坐在一起進行演奏,但是往前追溯一百五十年,情況則非常不同,小號與定音鼓這兩種樂器是被禁止出現在某些“有失體面”的場合的。何為“有失體面”的場合呢?這方面也有詳細規定,例如:當有吹口哨者或圓號手在場的時候,或有喜劇演員在場的時候,或有丑角演員在場的時候,或在市民或農民舉辦婚禮的場合,等等。

長達數百年的樂器發展進化史充滿了傳奇色彩,其模式往往如此:樂器製造匠在這方面想出個新點子,演奏家在那方面提出了某種技術上的改進,或者作曲家想象並提出樂器應發出某種聲音,演奏家和樂器製造匠按照他的意圖進行配合。但也有少數樂器較少變化——長號就是其中之一。

長號是小號的近親。可以如此比喻長號的歷史:大約六百年前,出現了一對姐妹。她們同時成長,慢慢在身體上長出了卷和臂的結構,妹妹在結構上向內收縮,就成為今天的小號,姐姐則在結構上向外擴充套件,在五百多年前,姐姐就成為了長號。

圓號和小號演奏者所操心的種種事情——斷音和各種管、活塞和閥門等等,在長號演奏者這裡都沒有。

它的“身軀”由兩個彼此嵌搭的長形管組成,而且可以彼此滑動。當左手手持長達約一米半的長號時,右手進行管身的伸拉,讓管內吹動的氣柱變得或短或長,進而吹響想要發出的音響。長號柔和吹奏時發出的聲音,非常接近人聲的音域。的確,長號的發聲與歌聲相似,最優美的音色就是在中音區弱奏平滑舒緩的旋律線,比如馬勒的《第三交響曲》中那樣。當然,長號也可以如鋼鐵般冷酷無情,發出審判日般的巨響,甚至可以撼天動地。

大號絕對是銅管樂器組裡最重的,也是整個管絃樂隊裡聲音最低的樂器。

就像阿爾卑斯號慢慢演化成普通圓號那樣,我們也可以視大號為長號在體積上逐漸擴充套件後的產物(大號在1835 年正式出現並被註冊樂器專利權)。大號作為銅管組的低音樂器,通常在樂隊中位於低音長號的旁邊。演奏這個樂器是名副其實的“重量級”演奏。

聽交響樂,一定要知道的四大家族

打擊樂家族

交響樂隊中,最有趣、花樣也最繁多的樂器組,應該就是打擊樂器了

。翻開一本現代交響音樂作品的總譜,大量充滿異國情調的打擊樂器名字會蹦出來:邦戈鼓、康加鼓、沙錘、鐃鈸、瑪林巴琴、木琴、拇指琴箱鼓等等,因為在現代音樂中它們經常會被運用。打擊樂器組可以被比喻成“魔法廚房”。正像一個廚藝非凡的廚師用嫻熟的手法將各種風味的調料精心分配後,可以為我們帶來美味的珍饗一樣,打擊樂器演奏家也可以用他專業熟練的技法為我們的耳朵帶來味道十足的聽覺享受。由於音樂中經常有對快速鼓點的要求,打擊樂演奏家需要靈活如鼬。

聽交響樂,一定要知道的四大家族

打擊樂器怒刷存在感!

定音鼓往往以君臨天下的姿態高居交響樂團後排的最高點,位於打擊樂器組的核心位置。

但大部分時間裡,定音鼓都是在休息,因為這麼“重量級”的樂器,作曲家可不會經常用。恰恰由於出現的次數很少,定音鼓鼓手必須謹慎小心,留意不能錯過進入的時機。不過最重要的是控制音高,因為鼓的大小不同,音的高低也有所不同。

此外演奏家還經常要面對不同的樂譜,同時控制多種樂器。一個常見的場面是:他的右膝蓋上方懸掛著三角鐵,再往上掛的是兩隻鈸,左側是桶子鼓,旁邊是邦戈鼓和小鼓,最後還有作為背景的亞洲寺鐘。對於不同樂器,要使用不同的打擊工具,而且最重要的是要留意樂譜——在樂曲進行困難的部分,比如演奏管鍾、木琴或馬林巴的快速段落時,必須要背譜演奏,因為不可能一邊讀譜一邊在金屬管或片上快速敲擊。

聽交響樂,一定要知道的四大家族

聽交響樂,一定要知道的四大家族

交響樂佈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