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國藩:若是性格猶豫,優柔寡斷,領悟這四點才能走順人生路

“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為師為將為相一完人。”這是歷史給曾國藩的一句評價,能被稱為“千古第一完人”,曾國藩自然有他的獨到之處。儘管剛開始的他也是性格孤僻,做事優柔寡斷,直到後來他立下

16

字座右銘,才改掉這性子。

曾國藩:若是性格猶豫,優柔寡斷,領悟這四點才能走順人生路

一、物來順應

當事情到來的時候,一定不要逃避和拖延,坦然面對,積極解決,才是正道。優柔寡斷的人養成這種習慣的原因之一,就是對後果的害怕。他們畏懼犯錯,不敢下手,遇人怕人,遇事怕事,所以在很多事情上也浪費了不少時間。項羽在奪取楚軍兵權時,闖主帥大營斬宋義,可謂乾淨利落。鉅鹿之戰項羽以少勝多,體現了卓越的軍事才華,可在鴻門宴上,卻因為他的優柔寡斷讓劉邦跑了,鴻門宴看似是項羽和劉邦兩人的對決,實則是秦末兩大軍事政治集團的妥協。當時很多人勸說項羽斬殺劉邦,可他卻不聽勸,變得更加猶豫不決,後來劉邦的手下樊噲又在席上發出感慨,令項羽信以為真,所以就放走了劉邦,失去了殺掉他的好機會。

曾國藩:若是性格猶豫,優柔寡斷,領悟這四點才能走順人生路

人生應該秉持的最好狀態是

“物來順應,物去不留”,無論什麼事情來到自己生命中,都坦然的接受,無論是驚與喜,都不會過度的排斥。

二、未來不迎

未來發生的事情,不需要迎上去想它。有人曾問曾國藩:

“您每天日理萬機,軍務政務繁忙,但是您學問方面做得也非常出色,是怎麼做到的?”曾國藩回答:“未來不迎,活好當下”。

杞人憂天的故事我們都知道,不過都是些庸人自擾罷了。唐朝的陸象先是一個很有氣量的人,當時太平公主專權,宰相蕭至忠等大臣紛紛投靠她,只有象先潔身自好,哪兒也不去。後來象先出任劍南道按察使,一個司馬勸象先說:

“定要採用些刑罰才能樹立起您的威嚴”。象先卻說:“當政的人只需要講理,何必嚴刑拷打呢?天下本來無事,都是人自己給自己找麻煩,才會把事情越弄越糟,如果剛開始便能清楚的認識到這點,便不會有那麼多複雜的事了”。

曾國藩:若是性格猶豫,優柔寡斷,領悟這四點才能走順人生路

三、當時不雜

做一件事自然就要專注,三心二意必然會失敗。明成祖朱棣是明朝第三位皇帝,在位期間

“躬行節儉,水旱朝告夕振,無有壅蔽。可是這樣一位雄才大略的皇帝,卻因為在一件重要事情上粗心大意,至今仍被人們所詬病!他竟然選擇了一個別的皇帝已經用過的年號:永樂。而且用過這個年號的竟有三位皇帝。第一位是張重華,他年輕有為卻英年早逝,而這個小國前涼也才存在了二十多年就徹底覆滅了。第二位皇帝是張遇賢,他的政權更是短,僅一年便結束了,因為這個皇帝靠鬼神來執掌江山,想必是一開始就沒想著長遠。第三位就是水滸傳裡的方臘,他利用教會發動起義,讓宋徽宗都寢食難安,最後還是敗在了朝廷的十五萬大軍下。

所以迷信的古人覺得朱棣這件事做的很少欠妥當,不過後來他也向世人證明了,使得他執政的

“永樂”存在了

22

年。

由此可見,人們在下定決心做好一件事時,就要堅定信念,做到心無雜念,才能不困於世俗。

曾國藩:若是性格猶豫,優柔寡斷,領悟這四點才能走順人生路

四、既過不戀

論語中講:

“往者不可諫,來者猶可追。”其意在於,已往的事情已不可挽回,你再是留戀又有何用呢?宋真宗朝的丁謂,會來事,靠著跪舔後宮寵妃劉娥這個民間賣唱女,把劉娥捧成一國母后,丁謂成功進階大宋帝國權力巔峰的首相。只是他壞事做盡,霸凌宋真宗留下的家眷,後來劉娥太后做事決絕讓丁謂一黨都下了地獄,只是劉娥既往不咎,留了丁謂的小命,把他流放到邊疆了。

已經發生的事雖不能挽回,可也不必牽掛,放下會使你輕鬆很多,人生路上也會輕如鴻毛,無事一身輕。

曾國藩:若是性格猶豫,優柔寡斷,領悟這四點才能走順人生路

小結

當你遇到事情不能及時做出決定還在怨天尤人的時候,就回想一下曾國藩的這句座右銘,當斷則斷,每一個決定的背後是你成功的藍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