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民俗日曆來了!正月初一:放炮仗、拜大年

大年初一有哪些習俗?

春節俗稱“過年”,原名“元旦”,“元”的本意為“頭”,後引申為“開始”,因為這一天是一年的頭一天,春季的頭一天,正月的頭一天,所以稱為“三元”;因為這一天還是歲之朝,月之朝,日之朝,所以又稱“三朝”;又因為它是第一個朔日,所以又稱“元朔”。正月初一還有上日、正朝、三朔、三始等別稱,意即正月初一是年、月、日三者的開始。因此,這一天是春節慶祝中最隆重的一天。

辛亥革命之後,將西曆1月1日定為“元旦”,農曆正月初一定為“春節”。新中國成立之後,保留了這一做法。因此,春節作為農曆新年是比較新的說法。

開門炮仗

大年初一早晨,開門大吉,傳統上是先放爆竹,叫做“開門炮仗”。爆竹聲後,碎紅滿地,燦若雲錦,稱為“滿堂紅”。這時滿街瑞氣,喜氣洋洋。

據說放“開門炮”越早越好,象徵當年做什麼事都會順利、如意、發財,農民會五穀豐登。

目前,在我國一些農村地區仍然流行放炮仗。不過,由於很多地方特別是一些大城市基於環保等因素的考慮,在一定區域禁止燃放煙花爆竹,人們過年也越來越環保,年俗本身也在不斷變化。

拜大年

拜年是我國民間的傳統習俗,是人們辭舊迎新、相互表達美好祝願的一種方式。通常,正月初一的拜年是家長帶領小輩出門謁見親戚、朋友、尊長,以吉祥之語向對方祝頌新年。幼者須叩頭致禮,謂之“拜年”。

古時有拜年和賀年之分:拜年是向長輩叩歲;賀年是平輩相互道賀。拜年一般從家裡開始。初一早晨,晚輩起床後,要先向長輩拜年,祝福長輩健康長壽,萬事如意。長輩受拜以後,要將事先準備好的“壓歲錢”分給晚輩。

在給家中長輩拜完年以後,人們外出相遇時也要笑容滿面地恭賀新年,互道“恭喜發財”、“四季如意”、“新年快樂”等吉祥話語,左右鄰居或親朋好友亦相互登門拜年或相邀飲酒娛樂。

隨著時代變遷,拜年的習俗也日趨簡單了。孩子們給祖父母、父母拜年時尚有叩頭作揖的,給鄰居拜年就不必拘泥了。問候語也變成了“新年好!”“過年好!”等時新語言。語言和形式雖然變了,但是祝福的心情沒有變。

掃帚的“生日”

傳說中,大年初一是掃帚的生日,這一天不能動掃帚,否則會掃走運氣、破財,把“掃帚星”引來,招致黴運。

除夕夜將家裡掃除乾淨後,年初一不動掃帚,不倒垃圾,如果非要掃地不可,須從外頭掃到裡邊。備一大桶,以盛廢水,當日不外潑,怕因此破財。這一習俗至今還有地方保留著。

新年裡也不可以打碎杯子、碗等瓷器,打碎了是破產的預兆,得趕快說聲“歲(碎)歲平安”或“落地開花,富貴榮華”。

轉自:央視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