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劇透!《信條》觀影前必看!

因為最近敏感時期,學校算是封閉管理,外加上我們要搬寢室,一系列事情都還弄得挺繁瑣複雜的。

我昨天為了避免時間排程上出問題,就趕著去看了一場《信條》的首映。

首映狀態欠佳,很多東西並不是一下子都能消化。相信也會有一些觀眾跟我差不多,但是這個片子想看明白個80%其實並不困難。

再考慮到今天還是有一部分觀眾還沒有看這個電影,我們今天就簡單地補補課,不串《信條》的故事線,不劇透,但是把其中一些比較關鍵的概念提出來,給大家進行一個簡單地梳理。

這樣無論你有沒有看電影,在看完這篇推送之後,都會更方便的讓你去理解這部電影。

信條

Tenet

無劇透!《信條》觀影前必看!

對比諾蘭的其他作品,《信條》這部電影在觀感上其實並沒有《盜夢空間》《星際穿越》那麼順暢。

換句話說,這部電影的敘事手法,讓它比以往的諾蘭作品更加晦澀一些,也更考驗觀眾的理解能力。

所以我在看完電影之後,才大概的瞭解了之前有博主說《信條》燒腦難度的問題。

但是呢,我認為,咱們普通觀眾也沒有必要去產生畏難情緒,特別是你還關注了我,就更沒必要擔心這類事情了。

無劇透!《信條》觀影前必看!

首先要理解《信條》,最重要的就是理解它的一個核心概念。

什麼是鉗形時間運動?

《信條》這部電影簡單來說,就是一個大的鉗形時間運動套一些小的鉗形時間運動。

只要你能夠理解,這個東西大概是怎麼回事,你再去理解《信條》就會簡單許多。

那麼關於鉗形時間運動,我們就還需要知道一個更底層概念,也是我們高中都學過的。

叫做

“熵”

無劇透!《信條》觀影前必看!

不得不說,現在電影博主真的啥都得知道,好在我物理還行,大概能給大家解釋一下。

“熵”這個概念出自於“熱力學第二定律”(也叫作“熵增定律”)

熱力學第二定律說的是“

不可能把熱量從低溫物體傳向高溫物體而不引起其它變化。

也可以說是

孤立系統的熵永不自動減少,熵在可逆過程中不變,在

不可逆過程

中增加。

那麼相信有很多人看到這裡還是很懵逼,就是“熵”到底是什麼?感覺還是特別抽象。的確,如果想要很好的理解這個東西本身是需要一定的微積分和機率論基礎的,不過也別擔心,我們可以試圖用更通俗的方法理解它。

就像諾蘭在電影裡所說,沒必要整那麼明白,你去感受它就好。

現在你跟著我想想象,想象我站在你面前,我面前有一個水箱。

我的水箱兩邊放等量的水,一邊是40度,一邊是60度。

我中間放一個擋板,我擋板抽開,這個水是不是就變成50度了。

那麼這一箱水,也就從一開始的40/60,變成了整體的50。

它的狀態發生了一個改變。並且這也是不可逆的,因為不可能說我現在再把擋板插進來,水會重新變為一邊40度一邊60度。

無劇透!《信條》觀影前必看!

那麼這個時候我們再對應“熱力學第二定律”的兩種說法。

1。“

不可能把熱量從低溫物體傳向高溫物體而不引起其它變化。

自然規律中,水變成了總體的50度,而並非40度的水溫度越來越低,60度的水溫度越來越高。

2。

孤立系統的熵永不自動減少,熵在可逆過程中不變,在

不可逆過程

中增加。

40/60的水變成了總體50得水,系統發生了不可逆的改變。

這種改變就是發生了“其他變化”,而為了定量的描述這種變化,我們就說它的“熵”增加了。

而在一個孤立的系統中,熵是一直增加不會減少的。

那麼為什麼熵增加帶來的變化是最終都變成50度的水呢?

這就是非常出名的玻爾茲曼表示式,“熵”就是系統總會出現最大機率的情況。

這個問題,與電影關聯性不大,所以我們就不再過多闡述,感興趣的同學可以自己去學習理解。

無劇透!《信條》觀影前必看!

那麼什麼和《信條》相關呢?就是“

麥克斯韋妖

其實“麥克斯韋妖”這個概念在《信條》中就有彩蛋顯現。

為了解釋這個,你可以跟著我繼續回到我們的水箱面前。

還是等量的水,中間一個擋板,一邊40度一邊60度。

這個時候我們要理解一個東西,就是所謂的溫度,它的本質是分子

平均動能

的宏觀表現。

也就是說,分子的平均動能越大,溫度越高。

那麼40度的水分子和60度的水分子,它的運動狀態顯然是不一樣的。

同時值得注意的是,我們強調的是“平均動能”,也就是說

40度的水分子中間,也會存在有的分子動能高,有的分子動能低。

正常情況來說,我把擋板抽開,兩邊的水分子開始交融,發生互換,最終趨於穩定。就變成了總體50度的水。也就是我們上面所說的

熵增

可是現在出現了一個奇怪的現象,麥克斯韋妖出現了。它是由麥克斯韋提出的一個概念。

無劇透!《信條》觀影前必看!

麥克斯韋妖替代了我,它不讓我來抽擋板了。反而換成了它來當保安。

它開始有選擇性的來讓分子移動,它選擇讓40度中移動快的水分子到60度,讓60度中移動慢的分子到40度。

這個時候就不是我們的“熵增”了,反而是出現了“熵減”

如果真的存在這種妖怪或者是尖端科技,就可以打破“熱力學第二定律”,改變我們現在所認知的世界。

那麼這樣的事情到底可不可能呢?

我們用最簡單的量子力學來說,是不可能的。

至少是以我們現在的科技水平是不可能的。

因為我們測算分子的速度,大多數還是使用發射電磁波的方法。

這種方法難免的會對分子本身的狀態產生影響,也就不可能讓我們進行完全意義上的無功篩選。

同時跟我我們專業的知識(我是學資訊的)

夏農提出了“資訊熵”的概念,那就是我們去分辨分子移動快慢,就是一個處理資訊消耗能量的過程。

所以我們認為麥克斯韋妖是不可能存在的。

無劇透!《信條》觀影前必看!

可是我們生活中總是存在一些科學很難解釋的現象,讓我們覺得的確是存在很多未知領域去等待我們挖掘。

而《信條》其實就是讓“麥克斯韋妖”變成了現實。

“熵”雖然只是一個熱力學概念。它說的是

孤立系統的熵永不自動減少,熵在可逆過程中不變,在

不可逆過程

中增加。”

可是我們卻忽視了一個東西,那就是我們抽開擋板之後,除了水溫發生了變化,還有什麼發生了變化呢?

是時間

既然是不可逆,就是有方向,既然有方向,就會出現一個時間向量。

常規情況下我們都是處於一個“熵增”的狀態,所以我們經歷的就是正向的時間向量。

但是,如果麥克斯韋妖出現,我們所有人都可以進行“熵減”的話。

帶來的影響就是,我們的時間向量也開始相反。

“熵減”的人,就成為了《信條》中那種“倒放”的人。

無劇透!《信條》觀影前必看!

實現“熵減”過程,在電影中呈現的非常簡單,就是透過某種黑科技,進去之後,就可以將裡面的物質變為“熵減”狀態。無論是物品還是有機生命體,都可以這樣。

那麼這個時候,我們終於是可以來說電影中的核心概念,也是最容易把各位觀眾繞暈的那個東西。

就是“

鉗形時間運動

無劇透!《信條》觀影前必看!

“鉗形運動”這個概念並不複雜,相反在很多戰爭謀略上是早有應用。

更簡單點說,鉗形運動就是從敵人的兩邊開始夾擊,讓敵人腹背受敵。

那麼換做“鉗形時間運動”就是讓“熵增”的人和“熵減”的人在特定的孤立系統中同時出擊。

這樣一來帶來的巨大優勢就是,正向時間的人會透過逆向時間的隊伍獲取到未來已經發生過的事情的時間資訊。

從而佔據資訊優勢來進行攻擊。

電影中也有專門的戲份對這樣的方案進行呈現。

就如同這部電影的片名一樣《TENET》也是一個對稱的鉗形結構。

所以《信條》這部電影之所以在看的時候會覺得有點迷糊,其實難度並不在於理解,而是記憶的混雜。

電影中會存在許多的這種鉗形時間運動,大的套小的,小的套更小的。

所以如果想要理解,在我們明白原理之後,再去簡單地劃分,仔細的數一數有多少個這樣的對稱結構就能逐步明朗了。

無劇透!《信條》觀影前必看!

對於大多數觀眾而言,我覺得這部電影就是一個玩概念的電影。

諾蘭在電影裡面也已經說了,這一些科學概念,也不是說每個人都要整的那麼明白,但是你可以用心去感受。

就是如果這些黑科技真的存在的時候,也是一個非常可怕的局面。

而諾蘭就是透過電影,帶你提前進入了那樣的未來狀態,比如你就可以體驗到“熵增熵減”同時出現,會是一個什麼樣子。也許你無法理解,但相信你會有自己的心裡感知和反應。

這部電影的節奏非常快,所以我也建議各位,如果你不是天賦異稟的人,在觀影過程中是沒有必要一直給自己“我要看明白”的心理暗示的。

因為這就會和我昨天晚上一樣,最終就像是遇到了不會做的數學題,始終停留在讀題階段,但腦子是空白的。

總體來說,我覺得這部電影是一個非常有意思的體驗型電影。在穿越、輪迴這樣的時間玩法已經數見不鮮的時候。

諾蘭再次把時間和空間玩出了新意,我認為這是非常了不起的東西。

如果你已經看完電影,也很想明白電影到底具體講了點啥,歡迎大家明天繼續來看推送。

我會帶著大家來串一下時間線,去解答大家心中的疑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