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女王:曾被丘吉爾輕視,一生陷各種危機,晚年被指參與葬禮彩排

“我不記得這位女王過去幾十年有過什麼讓中國人很不高興的言行。在她離世之際,我願意對她的亡靈表達尊敬,並道安息。”

這是2022年9月9日,胡錫進先生對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的評價。個人認為,老胡這次說得沒啥問題。

事實上,從當下的新聞報道來看,在過去數小時裡,世界不少國家的民眾都持類似的觀點。澳大利亞人、印度人、美國人、德國人,很多都不喜歡英國政客,但卻願意向伊麗莎白二世,道一句:安息。

英女王:曾被丘吉爾輕視,一生陷各種危機,晚年被指參與葬禮彩排

應該說,世界民眾有太多年,沒有對一個人達成如此統一的評價。而在這個時候,筆者不禁要問:

這種尊重是針對英國王室,還是僅針對伊麗莎白二世本人?

關於這個問題,1965年去世的英國前首相丘吉爾,應該是很有“發言權”的。

1952年1月,伊麗莎白的父親喬治六世病逝,年僅57歲。這位英國國王生前,為民眾辦了了不少事,死前仍在病榻前與“肱骨”之臣丘吉爾,討論著國家的未來。

他死後,26歲的長女伊麗莎白成了女王。作為老國王最器重、最疼愛的女兒,對王室來說,她當女王是最合適,而且是早就定好了的事。對此,不論78歲的丘吉爾有沒有意見,他都是無法反對的。

然而,這並不意味著丘吉爾沒有擔憂。戰爭年代,丘吉爾和老國王喬治六世合作得很好,事事頗有默契。如今,讓他和一個“小姑娘”合作,老辣的丘吉爾多少有些無奈。畢竟,從骨子裡,他是有些輕視對方的。

然而,數日後,丘吉爾就改變了想法。

按照英國慣例,每個星期二,作為首相的丘吉爾都必須去覲見女王,商量一些大大小小的事。事實上,雖然女王是不涉政的,但按照規定,她對國家事務有諮詢權、褒獎權及警告權。

那天,丘吉爾去了,而伊麗莎白則早早地就在等他,並拿出一份中東危機的緊急電報,要和丘吉爾交換意見。26歲的伊麗莎白,一句又一句,有條不紊地發表著自己的觀點。丘吉爾聽完,硬是挑不出毛病來。

英女王:曾被丘吉爾輕視,一生陷各種危機,晚年被指參與葬禮彩排

回到首相辦公室,年邁的丘吉爾衝著秘書大發雷霆,原因是:因為沒想過女王會如此關心局勢,他去之前居然沒有仔細看過那份電報,這讓他覺得很沒面子。

從這件事後,但凡是覲見女王,丘吉爾事先必做好“功課”,翻閱所有重要檔案。而正是到此時,丘吉爾才明白妻子早年說的“這姑娘長大後會很不一樣”,是有道理的。

一年後,即1953年,伊麗莎白授予丘吉爾最高榮譽嘉德勳章。當丘吉爾依照規矩,低著頭從伊麗莎白手上接過榮譽時,英國人知道:這個像“狐狸”一樣精明的老牌政客,對女王不再有輕視。

應該說,能得到英國政客們的認可,僅是伊麗莎白走向傳奇的第一步。這一步,是靠從小的自律才能實現的。而這樣的自律、甚至可以說是隱忍,也成了其一生最大的性格特點。

一:年少從軍的淑女

1926年4月21日,伊麗莎白出生於英國溫莎家族。作為這個家族首位第3代成員,她很快就受到了整個英國王室的寵愛。

雖然那時候,她和王位還沒有任何關係。畢竟,她的父親只是國王次子,並非王位的第一繼承人。這一情況,一直維持到伯父愛德華上演了一出“愛美人不愛江山”。此後,伊麗莎白的父親成了王儲。

英女王:曾被丘吉爾輕視,一生陷各種危機,晚年被指參與葬禮彩排

如今很多人討論伊麗莎白的童年和少女時代,都會給出這樣的評價:一個有個性的淑女。

先說她淑女的一面:

母親會帶她讀各種歐洲名著,並請來名校名師,為她授課。就連什麼衣服該穿、什麼衣服不該穿,母親都會鄭重地告訴她。正因生長在這樣的教育裡,伊麗莎白在很長時間裡,都是“英式淑女”的代表人物。

14歲那年,納粹德國開始對倫敦進行轟炸。就在外面炮彈轟轟作響,王室其他成員都穿著拖鞋、不顧形象地逃進防空洞時,年輕的伊麗莎白仍告訴僕人:拿我的裙子來,我不可能穿著睡衣出去。這件事,一度讓王室成員對她頗為佩服。

再說她有個性的一面:

到了二戰末期,19歲的伊麗莎白說服父親,讓她進入坎伯利地區支援英國軍隊的婦女團體受訓。自此,她成為迄今為止英國唯一一位曾在軍隊服役的皇室女性。那時候,戰友們稱她:伊麗莎白·溫莎第二中尉。

英女王:曾被丘吉爾輕視,一生陷各種危機,晚年被指參與葬禮彩排

應該說,從小的與眾不同,是英國人喜歡伊麗莎白的原因之一。但這並不代表著,她這一生中沒有危機。

二:一生陷各種危機

梳理伊麗莎白一生遇到的大大小小的危機,多數都是因為身邊的親人。這些危機包括:22歲時面對丈夫的緋聞,中年面對兒媳戴安娜之死,晚年面對兒孫們的種種“出格”行為。

先說面對丈夫的緋聞。

說起來,菲利普親王與伊麗莎白之間的愛情,確實是很浪漫的。他是她的表哥,1939年,伊麗莎白在父王的帶領下,前往特茅斯皇家海軍學校參觀。在那裡,13歲的伊麗莎白第一次見到了在那所學校就讀的表哥,並被他矯健的身手吸引。

對於外界說她是“一見鍾情”,伊麗莎白一直都沒有否認過。8年後,即1947年7月9日,兩人公開訂婚。為了伊麗莎白,菲利普宣佈放棄希臘王位繼承權,並改變了宗教信仰。

然而,就在婚後第二年,1948年10月份,與菲利普有關的一段緋聞就被傳得沸沸揚揚。當時,報紙的頭版頭條普遍都用了這樣一個標題:“親王”與“舞女”。

那個被稱為“舞女”的女子,名叫帕特·科克沃德,在當時的英國她被譽為“舞臺劇女王”。據小報傳的訊息稱,菲利普曾與帕特·科克沃德在一個舞會上貼面熱舞,並度過了數小時的秘密時光。

雖然帕特·科克沃德本人對此事,一向持否認態度,表示自己與菲利普只是普通朋友關係。甚至,後來她為了澄清這件事,還曾上訴法庭,要求法院出面制止這些流言和誹謗。

遺憾的是,仍然有不少人願意相信一切都是真的。此時伊麗莎白的處境,是非常令人心疼的。她懷著8個月的身孕,肚子裡的胎兒正是後來的查爾斯王子。

英女王:曾被丘吉爾輕視,一生陷各種危機,晚年被指參與葬禮彩排

處於“漩渦”中心的伊麗莎白,選擇冷處理這件事。她依然維持著“英國最美公主”的形象,偶爾出現在公眾面前時,仍然是一副溫暖的笑容。直到1952年她登上王位,都不曾對此事做出迴應,更不曾找帕特·科克沃德任何麻煩。

再說中年面對戴安娜之死。

坦然面對丈夫的緋聞後,作為一個女人,伊麗莎白同樣要面對“婆媳問題”。而讓她最受爭議和質疑的,則是1997年離世的戴安娜王妃。

多年來,戴安娜在英國人心裡的地位,用“捧在手心”來形容都不為過。而她的意外離世,更是英國民眾心裡的一道傷。因此,關於其葬禮的很多細節,都被放大來解讀。在這種背景下,女王伊麗莎白的一項決定引來了大量民眾的不滿。

因為戴安娜在離世前,已於1996年與查爾斯王子辦理了離婚手續,死前也已不再是王室成員。於是,按照舊例,伊麗莎白及其他王室成員都不用參加各種悼念活動。

但這一點,顯然是民眾不能理解的。在他們看來,戴安娜為王室生育了兩個兒子,女王怎麼能留在蘇格蘭高地休養,而不回倫敦參加悼念活動呢?於是,一時間英國各類小報都這樣評價王室:不近人情。

英女王:曾被丘吉爾輕視,一生陷各種危機,晚年被指參與葬禮彩排

甚至,還有不少人開始揣測,戴安娜之死的真相到底是什麼,是否與王室有關?當然,最後這一切還是平息了下來。而平息的最直接原因,則是因為70多歲的伊麗莎白做了兩件事:

其一,鄭重地發表講話,表達了對戴安娜之死的痛心;

其二,向戴安娜靈柩鞠躬。

然而,兒子查爾斯讓她承受的壓力,還遠不止這些。後來,查爾斯因要與摯愛卡米拉結婚,曾一度與母親關係極差。最後,伊麗莎白也只能做出讓步,於2005年“勉強”接受二人結婚。而在此後的數年裡,王室因為這樁婚事也一度承受了大量質疑。

當然,除了這些問題外,伊麗莎白還要面對孫輩的事。孫輩的不羈、大手大腳、各種緋聞,但凡任何人出了任何問題,伊麗莎白都要想辦法解決好。好在,在整個家族中,她畢竟是最有威信的,一切也都能處理下來。

三:晚年被指參與自己的葬禮彩排

“她首先是一個女王,而後才是一個女人”,這是很多英國人在評價女王時,最愛說的一句話。而大家之所以會有這種印象,則是源於她身上有著一般女性沒有的沉重和冷靜。

比如,在一次皇家閱兵儀式中,圍觀人群中有人舉起手槍,朝她連開了6槍。關鍵時刻,伊麗莎白牢牢抓住韁繩,控制自己的坐騎,順利地完成了儀式。事後,雖然警方發現那只是空彈,但民眾卻仍認為:女王及其絕佳的表現,向世界展示了英國王室的風采。

是的,雖然王室有種種危機,但對英國人來說,伊麗莎白一直是一個舉足輕重的存在。在位期間,她見證了世界格局的風雲變幻,以至英國人很喜歡對美國人說:流水的美國總統,鐵打的英國女王。

甚至,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正是因為她的存在,澳大利亞等國才會有所顧忌。一位澳大利亞高官在討論澳大利亞是否該成為共和國時,曾說過這樣一句話:

“我認為現在人們都在關注女王,但等她離開、去世後,繼任者出現,澳大利亞將對此展開新的討論”。

這名高官的話,顯然代表了不少聯邦國政客的想法。這一點,英國人顯然是知道的。因此,他們對於女王去世後的一系列事,必然會做出種種準備。

於是,一份名叫“倫敦橋行動”的秘密檔案,便被披露了出來。

這一檔案,最早被媒體公開是在2017年,由《衛報》披露。4年後,又有更多細節被曝光,其中明確指出一點:

女王伊麗莎白曾親自參與自身葬禮的彩排。

英女王:曾被丘吉爾輕視,一生陷各種危機,晚年被指參與葬禮彩排

一個90多歲的老人,與旁人討論自己的身後事,本也不算稀奇。但是,卻要參與到自己葬禮的彩排當中來,則多少令人有傷懷。

而且,據媒體曝光,這項“倫敦橋行動”的策劃是非常周密和細緻的。比如,一旦伊麗莎白駕崩,官方會以“倫敦橋倒塌”作為暗語,將死訊告之首相。而後,官方網站什麼時候變成黑白、將於多少分鐘內降半旗、棺木將會在何時由白金漢宮移至威斯敏斯特宮,這一系列大小事務都在計劃裡寫得明明白白。

對於這份計劃的曝光,伊麗莎白本人沒有太多回應。畢竟,哪怕是在生命的最後幾年,她的時間仍被排得滿滿的。她每天仍需要打起精神來,看各種檔案,在各種儀式盡力維護著屬於女王的儀態。

2022年9月8日,伊麗莎白病逝,終年96歲。她給世界留下的,是一段傳奇,以及包括“歷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英國君主”等一系列紀錄。

不管她身後的英國,將來是否會如很多人所說“淪為一個三流國家”,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對她的國家,伊麗莎白二世已盡力。

末了,筆者也勸那些近年在世界政壇頻頻“無事生非”、跟著美帝“上躥下跳”的英國政客們:你們多幹點該乾的事,別再把國家往陰溝裡帶,給自己的國家和民眾謀一條光明的出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