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厭學叛逆、輟學休學不讀書,具體有哪些型別呢?

問題不是頻空出現的,有因必有果,孩子厭學、想輟學,我們應該找到孩子想輟學的原因。

在這裡,我們對幾個不同類別的孩子進行分析:

第一類別

:當孩子只會學習,長期以來只做這一件事,不做其它事,不做家務也不出去玩兒,也沒有去什麼運動的愛好,生活中除了學習還是學習。時間長了會讓孩子產生厭倦, 厭倦了以後會產生枯竭,產生倦怠,覺得沒有意思,沒有新鮮感,然後就會放棄,就會產生“我想輟學”這樣一個想法。

第二類別

:孩子非常討厭學習,寧可工作也不想學習。未成年的孩子生活在父母的庇護下,在象牙塔裡,考慮事情是不成熟的,因為他並沒有去體驗生活的方方面面,他只是討厭A ,以為B比較合適,以為不上學了,做其他的任何事情都比較愉快。孩子從來不理解什麼叫天天拖地板,什麼叫天天做飯,什麼叫每天都要洗衣服。他從來沒有體會這樣的生活,所以孩子以為學習是世界上最艱苦的事情,然後他就想逃避。

孩子厭學叛逆、輟學休學不讀書,具體有哪些型別呢?

第三類別

:孩子平時學習成績還不錯,學習能力也沒問題,卻覺得學習沒用,只想輟學去工作。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一種情況:這些孩子學習成績還挺好的,學習能力也沒問題,並沒有什麼困難,但是他們卻沒有什麼學習勁頭了,體驗不到成就感、心理上得不到滿足,沒有了追求,就想放棄學業。這型別的孩子產生輟學的念頭,原因可能是他們出現了

心理枯竭

現象。

孩子厭學叛逆、輟學休學不讀書,具體有哪些型別呢?

心理枯竭就好像是汽車沒油了,他再也學不動了。出現心理枯竭以後就會出現學習倦怠,沒有動力支撐他們學下去。一個人學習或者工作的動力,主要是來源於他有一個遠大的目標,這個目標不是說眼前要做成什麼。如果一個人每天都是應付眼前的一個又一個的考試,一張又一張的卷子,還有每天完成作業,那麼這樣的生活會讓他看不到未來,看不到更遠大的目標,他也沒有目標,那麼這樣的生活他會覺得我就一直這麼幹多沒意思,就會產生放棄的念頭。

分析了原因,接下來就是改怎麼做了:

首先,調整好孩子的心態,端正態度。

如果有的孩子不在意:我回家養活你也行,反正我就不學習了。家長可以給孩子請一個禮拜或者兩個禮拜的假,讓孩子每天在家做家務。把這些事情全做完了,就可以玩遊戲,什麼時候想上學了再上,很快所有孩子最後都選擇了上學,能夠讓自己掌握更多的知識和能力,將來才能夠去幹更多的事情,因為每個人都是希望有成就感的。

其次,理論聯絡實際,落實到實處

。如果單純講學習的用處,學習的意義,現在小孩大腦裡是不願意接受的。但是透過給孩子一些

社會實踐

,一些家務勞動,一些體驗,還有一些對比,幫他建立這樣的聯絡:到底學習有什麼用,有什麼意義,什麼是理想和責任。讓孩子能夠堅持去完成自己的學業!

孩子厭學叛逆、輟學休學不讀書,具體有哪些型別呢?

最後,家長要引導孩子,幫助孩子建立一個更遠大的目標。

就是給孩子壓擔子,用生活的具體目標來讓孩子承擔一定的責任,可以多給孩子講一些榜樣的事例,讓孩子學習。孩子要選擇我是在家裡做家務來幫助父母,還是透過將來我上大學以後工作掙錢來養活父母。讓孩子從小就意識到他的未來要擔負起對家長的責任,然後要再談到國家的興旺就指著你們年輕人了。

沒有孩子天生就厭學,只要我們好好引導,就能把孩子拉入正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