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詩三百首,張九齡為何歌詠橘子?細讀《感遇》,感悟人生大境界

《論語》中說:

君子有三變:望之儼然,即之也溫,聽其言也厲。

意思是說:與君子接觸,會感到其有三種變化,遠望時,君子是端方可畏,不易接近的;一旦接近他,卻能感到他溫潤如玉,寬和可親;但是君子一旦說起話來,一定是認真嚴厲,一絲不苟的。

這句話形容張九齡非常恰當。

雖然官居中書令,張九齡卻以詩文見稱。後世評價他委婉深秀,風度嫻雅,如玉磬含風,晶盤盛露,有古雅君子之風。但是,《新唐書》卻評價張九齡“

性頗躁急,動輒忿詈

”,意思是他性格急躁,對不滿的人事總是橫加指責,以至於成為他的短處。

為何張九齡有如此截然相反的評價?

唐詩三百首,張九齡為何歌詠橘子?細讀《感遇》,感悟人生大境界

△王和尚讀詩:賢相張九齡的雙面性格

“唐詩三百首”還選取了張九齡另外一首《感遇》詩,讀懂這首詩就能明白張九齡的品格和氣質了。

全詩如下:

江南有丹橘,經冬猶綠林。

豈伊地氣暖,自有歲寒心。

可以薦嘉客,奈何阻重深。

運命唯所遇,迴圈不可尋。

徒言樹桃李,此木豈無陰。

01。解析“橘”的文化含義,屈原為何歌頌橘子?

這是張九齡在唐玄宗開元二十年所寫,這年他64歲,被貶為荊州刺史。他詠丹橘以明志,既表達出自己高潔堅貞的品質,也暗含命運無常的深沉感慨。這首詩語言清新,詩意醇厚,堪稱佳作,也因此入選“唐詩三百首”的第二篇。

想要讀懂這首詩,必須首先了解丹橘的文化含義。戰國時期,偉大的浪漫主義愛國詩人曾經寫過一篇抒情詩,名為《橘頌》。這也是一首詠物詩,屈原在詩中熱情歌頌“橘子”的品性,在其中寄託了自己的政治理想和高尚人格。

在屈原看來,橘子有幾個非常重要的特點:

其一,橘子“受命不遷”

,即橘子天性適合在南方生長,不能夠隨便遷移,一旦遠離故土就會枯萎而死,這就是“深固難徙”。

其二,橘子“蘇世獨立”

,即橘子遺世獨立,保持天性的完整,從不隨波逐流,更不會向世俗低頭。

其三,

橘子“閉心自慎,秉德無私”

,即橘子清心寡慾,謹慎自守,始終保持著高尚的節操而沒有絲毫雜念。

唐詩三百首,張九齡為何歌詠橘子?細讀《感遇》,感悟人生大境界

△王和尚讀詩:屈原為何歌頌橘子?

正是在屈原筆下,橘子有如此多的性格特質,故而,張九齡在詠丹橘時,也會借鑑了屈原的筆法,同時在詩中也寄託了張九齡獨特的理解和對命運的思考。

02。解讀《感遇》,張九齡為何以橘明志?

張九齡起筆就說,在江南有一種丹橘,它不怕寒冷,在嚴寒之中仍然能夠翠綠蔥蘢。這是丹橘的第一個特點,不懼嚴寒。接著,他圍繞耐寒發問,難道是因為江南地氣溫暖麼?顯然不是,因為丹橘具有抗寒凌霜的特質。

《論語》中有言說:

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凋也

。“歲寒心”也是丹橘的本性,它本性堅貞,不懼嚴寒,越是在寒冷中,它越能顯示出堅強不屈的性格。至此可知,張九齡之所以熱情歌頌丹橘,就在於其“自有歲寒心”,這豈不是作者性格的寫照麼?

唐詩三百首,張九齡為何歌詠橘子?細讀《感遇》,感悟人生大境界

△ 王和尚讀詩:懷才不遇,古今同慨

張九齡是嶺南人,自幼熟知丹橘的習性,他也以家鄉盛產丹橘為傲。因此,他繼續發掘丹橘的第二個特性:果實味美,他的果實可以招待高雅的賓客,即丹橘有優良的實用價值。但是,江南到北方,山高路遠,運輸困難,而丹橘也只能慨嘆自己命運的不公。

丹橘有耐寒的特質,也有極強的生命力,並且它的果實味美無比,但是命運卻如此坎坷,“奈何阻重深”,真是一句無奈的慨嘆。張九齡被貶荊州,胸中的才學無處施展,空有為民報國的壯志,卻報國無門,他和丹橘又有什麼不同呢?

丹橘不得重用的遭遇,讓作者陷入了沉思。君子特別善於反省自我,孔子曾說:內省不疚,夫何憂何懼?透過深刻反省,如果不是自己的失誤,而是命運的安排,這又有什麼可憂慮的呢?張九齡也把丹橘的不幸遭遇歸咎於“運命”,他說:運命的好壞,在於各自的遭遇不同,天道無常,人是無法預測的。

唐詩三百首,張九齡為何歌詠橘子?細讀《感遇》,感悟人生大境界

△ 王和尚讀詩:張九齡為何懷才不遇?

但是即便如此說,也應該看到:這是張九齡無可奈何的自遣之語,其中有深沉的嘆息。張九齡直言敢諫,不懼怕李林甫的讒言,但他卻不能讓唐玄宗醒悟,最終也只有被貶荊州。這難道是命運麼?其實是張九齡有口難言的苦衷。

因此,張九齡在詩的末尾憤怒地發問:徒言樹桃李,此木豈無陰?被人只喜歡桃樹李樹,難道丹橘就不能遮陰麼?那些熱衷於桃李之樹的人,那些質疑誹謗張九齡品格的人,又怎會明白他的清白呢?而是把他當作無用之人,棄之江湖,這才是張九齡內心深沉的悲哀。因為這暗示了當時朝政的昏暗,和張九齡坎坷的身世。

因此,這首詩看似平和,其實內藏鋒芒,看似託物言志,其實也暗含許多感慨,雖然詩意醇厚,但是張九齡內心的悲傷與憤怒,卻也掩飾不住。這就是“綿裡藏針”。

唐詩三百首,張九齡為何歌詠橘子?細讀《感遇》,感悟人生大境界

△ 王和尚讀詩:奸相李林甫

03:張九齡的複雜性格,直言敢諫得罪小人

王和尚常稱張九齡是盛唐政壇的“小鋼炮”,原因就在於他性格剛強,寧折不彎,謹守著內心的道義,從不改變其志向和操守。

在《新唐書》中記載了好幾個張九齡直言敢諫的故事。

范陽節度使張守珪因軍功卓著,唐玄宗想召他入朝,擔任宰相。張九齡表示反對,他說:宰相責任重大,怎能因為軍功而授予呢?國家之所以敗亡,很多是因為官制混亂。唐玄宗就問能否給張守珪一個宰相的名義,張九齡再次表示反對,他說:官職是國家重器,怎能有名義官職,有實際官職呢?

唐詩三百首,張九齡為何歌詠橘子?細讀《感遇》,感悟人生大境界

△ 王和尚讀詩:唐玄宗剛愎自用

張九齡的直言敢諫,雖然維護了國家制度,卻得阻擋了很多人升遷的道路,也因此飽受嫉恨和誹謗。唐玄宗想提拔牛仙客為尚書,張九齡表示反對。他說:有德望之人才可以擔任國家要職,牛仙客不過是個邊疆小吏,不可提拔過高。唐玄宗想給牛仙客加封爵位,又遭到張九齡的反對。張九齡說:封爵是獎勵功勞,牛仙客身為邊將,充實國庫,修理戰備,乃是臣子的本職,給他一些金帛獎勵即可,不可封爵。

張九齡的直言勸諫,惹怒了唐玄宗,也給李林甫以可乘之機。因此李林甫汙衊張九齡是書生意氣,不識大體。張九齡政敵還伺,又被唐玄宗疏遠,故而不久被貶為荊州刺史。

正是在這種情況下,張九齡寫《感遇》組詩以明志。這也是為何在詩中,張九齡飽含孤獨和委屈的原因。

唐詩三百首,張九齡為何歌詠橘子?細讀《感遇》,感悟人生大境界

△王和尚讀詩:張九齡的憂患之心

在主理朝政時,張九齡直言敢諫,多次規勸皇帝居安思危,不可懈怠,正是在他的不斷努力下,大唐盛世才得以延續。但是,此時唐玄宗的進取心已經給大為衰減,他開始注重享樂,也慢慢荒怠了政事。有遠見之明的張九齡自然憂心忡忡,滿懷失望。這也是這首詩中,他發出“此木豈無陰”慨嘆的原因。

公元740年,即唐玄宗開元二十八年春天,68歲的張九齡因病去世,盛唐最後一個賢相隕落不久,盛世的陰霾就漸漸籠罩在大唐國土之上。

《論語》中說:

君子可逝也,不可陷也;可欺也,不可罔也

。這句話可稱是張九齡一生的註腳。

唐詩三百首,張九齡為何歌詠橘子?細讀《感遇》,感悟人生大境界

△ 王和尚讀詩:謙謙君子,溫潤如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