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情裡,有時候不想麻煩別人,反而會給別人增添更多的麻煩

01

以前的我總覺得“凡事不求人”是一種對自己嚴格的處世態度,可隨著年齡和社會閱歷的增長,我漸漸不太喜歡這樣的自己了,可這性格一旦養成,就不太容易更改。

我很糾結,這種進退兩難的感覺一直煩擾著我。

一邊想要拋棄這種故步自封的思維,一邊又特別想讓自己的人設重建。

直到最近我看了一檔欄目,裡面有一句話讓我印象深刻:

——“你們別因為我折騰了!”

這句話就是《花兒與少年》裡劉敏濤所說的。記得她說完後,鏡頭就直接給到了楊冪——楊冪顯然非常不贊同,坐在那裡直搖頭。

這事得從頭說起。在最新一季節目裡,劉敏濤和張凱麗、楊冪睡在房車裡,其他幾個姑娘睡在帳篷裡。

因為劉敏濤睡眠較淺,加上還有人打呼嚕,她幾乎整夜沒有閤眼。第二天大家一起收拾行李的時候,她的狀態就快離線了。

不過,要強的劉敏濤沒因此停下幹活的腳步,在短暫的休息之後,又繼續投入錄製當中。

一天的錄製接近尾聲,劉敏濤氣色和狀態實在太差了,引起了趙今麥和楊冪的注意,這時候她才說:這幾天幾乎都是整夜沒睡著。

感情裡,有時候不想麻煩別人,反而會給別人增添更多的麻煩

幾天幾乎整夜沒睡?這可是個大問題啊!

但就是為了解決睡覺這個問題,楊冪和劉敏濤差點吵起來。

楊:讓大家一起睡帳篷?

劉:太麻煩了不用不用。

楊:讓凱麗姐睡帳篷?

劉:不用不用不用不用不用不用。

大家提出的所有解決方案,劉敏濤都否定了,因為覺得不能給人添麻煩,不希望大家因她折騰。

她說:“大家一直關注並照顧我,我就有壓力,怕拖大家後腿,我不想再給她們再添麻煩。”

她的核心訴求,是“不麻煩別人”。

“不麻煩別人”看起來好像是沒什麼問題的,還顯得自己獨立、強大,但事實上真的如此嗎?

就像楊冪問劉敏濤一樣:“你有沒有想過,越怕麻煩別人,越給別人添麻煩這件事呢?”

02

不想麻煩別人,結果給別人增添了更多的麻煩。

心理學家阿德勒認為:“我們不是人類的唯一成員,周圍還有許多其他成員。我們生活著,與他們發生關聯。

感情裡,有時候不想麻煩別人,反而會給別人增添更多的麻煩

個體的缺點和種種限制使得他不可能獨立完成自己的目標。

如果他獨自生活,自己想方設法處理問題,那麼他只會自取滅亡。”

自己的事情就該自己做嗎?但事實上,我們都做不到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從前的我就是那個怕麻煩別人的人,生活上,生病了自己扛,絕不麻煩別人陪同去醫院;

學習工作上,本來一次就能解決的問題,卻因為自己沒能力解決又不願意麻煩別人,無意間給更多人增添了麻煩……

後來我才明白,我的身邊有同事,有朋友,有家人,

他們是我最柔軟而堅硬的後盾,我可以去尋求他們的幫助。

03

其實,所謂“不用麻煩他人”是依賴無能患者的一個最明顯的體現。

所謂“依賴無能”,就是恐懼依賴他人,儘可能迴避對他人的需要,同時也可能伴隨著對“被依賴”的排斥,無法與他人建立深刻的聯絡和長久的關係。

身邊不乏朋友和熟人,但那些試圖親近他們,與他們建立連線的人或多或少,都會在某個時刻發現和他們之間,隔著一堵牆。

感情裡,有時候不想麻煩別人,反而會給別人增添更多的麻煩

為什麼會這樣?

“依賴無能”來源於脆弱的自尊和信任感。

1、自尊

在成長過程中,長期感到需求無法被自身擁有的資源所滿足。

對於一般人而言,接受別人的幫助會讓他們感到溫暖,而對於“依賴無能”患者而言,接受別人的幫助讓他們感受到的更多是虛弱和沒有力量,甚至羞恥。

長時間的經歷,就會養成“不願麻煩別人或接受幫助”的思維。

2、安全感與信任感

依戀模式有四種:安全型依戀、迴避型依戀、矛盾型依戀、混亂型依戀,而“依賴無能”患者主要偏向於迴避型依戀。

這種依戀是如何產生的呢?

一般而言是原生家庭中和父母的相處模式所致。

當自己表達負面情緒時,會被父母壓制,當自己做的不好時,父母會失落,甚至苛責,當向父母表達依賴時,他們傳遞給自己的是一種“你給我添麻煩了”的感受。

如何治癒?

找到一個足夠親密的人,他能夠自然表達對你的依賴,並且對你的“迴避“予以包容。

感情裡,有時候不想麻煩別人,反而會給別人增添更多的麻煩

04

約翰·那恩說過:“沒有人是一座孤島,誰都無法自全而活。”

依賴是人類社會的基本狀態,人類社會的底層邏輯就是社會化的合作——聯合生活。

所以,請大膽的去依賴和靠近,依賴並不是所有的事情都與別人一起完成,而是在確認自己目前的能力無法很好地解決當下問題的時候,及時地伸出向外界求助的手。

當你有足夠的力量和勇氣去獨自處理自己的絕大部分事情的時候,也可以去給予別人自己的幫助。

我們都做好一個擁抱的姿勢吧,有人需要的時候大家互相擁抱;當沒有人的時候,我們也可以偷偷抱抱自己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