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2025年北京遴選100所新型智慧校園示範校 校園無線網路覆蓋率達100%

到2025年北京遴選100所新型智慧校園示範校 校園無線網路覆蓋率達100%

近日,北京市教育委員會印發《北京教育資訊化“十四五”規劃》。《規劃》提出,到2025年,北京教育資訊化實現“七個全面”的發展目標,即教育新型基礎設施全面建成、教育大資料應用全面深化、智慧化教育管理服務全面普及、師生資訊素養和能力全面提升、資訊科技與教育教學全面融合、資訊化育人環境全面升級、網路安全保障能力全面增強。教育資訊化推動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創新的作用更加凸顯,促進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質量、最佳化教育結構的作用充分彰顯,在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中發揮重要的支撐引領作用。

本市將加快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提升雲網承載能力,最佳化市、區、校各級網路,完善北京教育專網,接入國家教育專網,實現網路提質增速,學校千兆接入率、班級百兆接入率、校園無線網路覆蓋率達到100%。推進5G、IPv6和新一代區域網等網路技術規模化部署,建成北京教育雲,為各級各類學校提供便捷、穩定、安全的資訊基礎設施服務。

本市將建設覆蓋全市、多級聯動的教育大資料平臺,形成統採共用、分採統用、全面匯聚、迴圈迭代的資料共享交換機制,構建以教育大資料為基礎底座的資訊系統建設模式。充分利用市大資料平臺賦能,使用其共性元件服務,研發教育資料大腦,構建學生、教師、學校三類全息畫像,促進資料應用,服務於學校評價、教師發展和學生成長。聚焦學位預測、招生入學、教學質量、體質健康、評估監測、校園安全等熱點難點問題,開展建模分析和趨勢研判,推動資料驅動的教育科學決策和精準治理,同時將聚合的教育資料和資訊產品向市大資料平臺反哺,為管理決策及相關業務需求提供服務。

升級智慧資訊平臺,提升教育管理與服務能力,推進各級各類教育資訊系統深度整合,實現教育公共管理平臺智慧升級,具備需求快速響應和功能彈性擴充套件能力,支撐管理流程最佳化與業務協同,推動教育管理流程智慧化轉型,實現教育 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以智慧技術支撐依法治教,建立基於信用的分級分類管理機制,實現監管科學化、數字化,有效防範風險;健全教育公共服務體系,統籌入學、考試、綜合實踐、學籍、就業、督導、數字檔案等業務,推動教育服務事項“網上辦、掌上辦、指尖辦”,提升接訴即辦和政民互動資訊化支撐能力,將問題訴求關口前移,逐步實現未訴先辦,增強人民群眾對教育的獲得感和滿意度。加強管理服務資訊系統統籌設計,堅持集約建設、整合共享、安全保障等要求,建設共性通用平臺,實現低成本、短週期、高質量資訊化應用開發,為區域、學校提供便捷、優質、高效的服務;充分發揮市場化作用,拓展數字教育資源供給主體,為資源持續迭代與匯聚共享提供製度保障,探索將線上課程資源融入日常教學體系,支援優質數字資源開放共享。

提升師生資訊素養,強化資訊科技應用能力。建立校長資訊化線上線下培訓機制,每人每年完成不少於32學時,三年實現全覆蓋,進一步樹立教育資訊化發展理念,提高校長資訊化的統籌規劃、組織實施、績效評價能力。將資訊素養納入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將資訊意識、計算思維、資訊技能和資訊道德等有機融入教育教學過程。深化網路學習空間應用,鼓勵學生建設個性化網路學習空間,提升學生自主學習和自我發展能力。

加快學校基礎網路、數字資源、資訊系統和科學性軟體工具的普及應用,提高學校教育教學創新能力,加快以學習者為中心的教育教學方式變革程序。創新智慧時代學校辦學條件,打造技術賦能新空間,推進物聯網技術及各類智慧感知裝置校園應用,實現校園公共設施統一管理和智慧排程,提升學校管理能力。制定北京市智慧校園建設評估標準,開展智慧校園達標評定,實現全市中小學智慧校園達標率85%,遴選100所新型智慧校園示範校。開展“網際網路學校”“未來學校”等試點示範建設,開放課堂、貫通課程、突破邊界,引導學校建立新技術條件下資料驅動、自適感應、泛在互聯的下一代學習環境,創新人才培養模式。

充分利用科技賦能,提升基礎教育育人能力。推進資訊科技在保教工作和幼兒園安全等方面的應用,保障兒童健康成長。建立突破時空邊界、泛在靈活的動態學習組織方式,推廣新技術支援下走班選課、校際協同、校企聯動等開放的教學模式,實現差異化的“教”和個性化的“學”,有效減輕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深入探索人工智慧、虛擬現實、智慧感知等新技術應用,打造網路化、沉浸式、智慧化的新型教學模式,提升教育教學效果。智慧助教普遍融入教學環境,為教師提供好用愛用的新型教學工具,支援教師完成備課、課堂教學、作業批改、學習評價等任務,實現人機共教、人機共育。最佳化“空中課堂”,實現高質量課程資源全天候供給,推廣“雙師課堂”,發揮名師引領作用,實現名師資源全市共享,探索“融合課堂”,創新網路化、智慧化、沉浸式教學方式,實現學生隨時、隨地、隨需學習。加強對海量資源及應用資料的挖掘分析,構建自適應學習系統,師生精準獲取優質資源,形成在教育教學中成就教師、成長學生、師生共同發展的良好生態。

利用大資料、人工智慧等現代資訊科技,創新評價工具,實施多維度綜合性資料評價,提高政府、學校、學生、教師、用人等評價的科學性和規範性。開展無感式、伴隨式資料採集,利用人工智慧進行多元化、過程化大資料分析,實現各學段全過程縱向評價、德智體美勞全要素橫向評價,實現教與學評價的智慧化。建立教師教學和專業發展數字檔案,開展師德師風、教學活動、科學研究、社會服務等方面基於資料的科學評價。推廣新一代資訊科技支援的智慧化評測、線上面試等人機協同招考方式,提高工作效率和質量。完善網路化、規模化機考,提高招生考試工作的組織管理和監控能力,確保考試公平、公正、安全。將教育資料作為督導評估重要內容,完善資訊化評估監測機制,增強督導評價的專業性、獨立性和客觀性。

貫徹落實網路安全法等法律法規,壓實網路安全主體責任,強化部門協同治理,完善網路安全長效工作機制。健全教育資料全生命週期的保障制度,建立資料分級分類防護機制,做好個人資訊、未成年人資訊和敏感資料管理,降低資料安全風險。

文/北京青年報記者 武文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