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宮六百年:於宮闕之間尋繹從未中斷的中華文明

故宮六百年:於宮闕之間尋繹從未中斷的中華文明

每年6月的第二個星期六,是文化和自然遺產日。今年迎來六百歲生日的故宮,作為我國古代宮城發展史上現存的唯一完整例項和最高典範,以及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大、儲存最完整的古代宮殿建築群,是中國首批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認定的“世界文化遺產”。

回望故宮六百年,這處世界文化遺產最值得人們珍視的是什麼?在故宮博物院故宮學研究所所長章宏偉看來,故宮耐人尋味之處,不僅在於古建築群本身,更在於它早已成為中國傳統文化精神的物質載體。故宮的古建築、文物藏品、歷史遺存以及在此出現過的人和事,共同構成了一個不可分割的文化整體。在故宮,人們能夠感受世界上唯一沒有中斷過的文明。

——編者

故宮六百年:於宮闕之間尋繹從未中斷的中華文明

今天依然矗立的紫禁城,帶給人們最為直觀的震撼,來自雄偉壯麗的建築,精巧至極的營造技藝

◆以嚴謹的佈局、嚴格的建築等級,合乎著儒家的禮數

◆故宮包括了中國明清官式木結構建築的所有特點,太和殿是整個皇宮的巔峰

◆單體建築因為用途和使用者不同,在間架、屋蓋、構造、裝飾、彩畫等方面處處體現著嚴格的等級差別

除了難以計數的珍貴藏品之外,故宮的建築本身堪稱一件體量最大的藏品。當人們走進故宮,該如何看懂這件特殊的藏品呢?

歷經六個世紀風雨的北京故宮,依然保持著原有的風貌,雄偉壯麗,氣勢恢宏,格局嚴整。故宮佔地72萬平方米,有房屋8000餘間,歷史上曾作為明清皇家宮城的核心區域,是中國明清官式木結構建築的最高典範,也是現存最悠久、最博大、最完整的古代皇宮建築群。1987年,它以 “中國古代皇宮的唯一完整例項以及它的世界遺產價值”,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自明成祖朱棣肇建以來,這座城池多次經受了雷擊、火災等災難的侵害,也見證了滄桑鉅變。而至今巋然不動的紫禁城,不僅震撼了人們的內心,也促使著人們對紫禁城的營造進行深入的思考。

這座偉大城池的建設,是當時作出決策的皇帝,明確禮制、管理工程的大臣,從事設計、測繪、畫樣、燙樣的建築師,以及五行八作中負責營建的眾多工匠合力而成的傑作。在明清時期,這座宮殿是皇帝處理國家政務的場合,也是其家庭居住、休息、娛樂以及進行其他活動的場所。故宮的建築群規模龐大,按照朝政禮儀、生活起居、宗教祭祀、園林休憩、內務管理等皇家的各種功能需求與禮儀制度,形成不同的功能片區與圍合的院落單元。紫禁城於明清兩朝皇家使用期間,空間功能格局基本保持不變,建築物歷經修葺、改建和增建,真實、完整儲存至今的宮殿建築群及其空間場所,是明清宮廷制度的形象見證。面對故宮,人們會發思古之幽情,那麼還原歷史的場景,就有著滿足人們探知歷史訴求的意義。

儘管故宮規模龐大的建築群幾乎包含了宮、殿、樓、閣、堂、亭、臺、軒、齋、館、門、廊等全部中國古代官式建築型別與相關營造技藝,人們從中卻能看到這樣一種一以貫之的建築設計理念:以嚴謹的佈局、嚴格的建築等級,合乎著儒家的禮數。總體佈局以尊禮為尚,單體建築也同樣受到 “禮”的制約與影響。紫禁城是北京的中心,太和殿就是紫禁城的中心。這是紫禁城最雄偉的建築,從地面到屋脊高35。05米,是整個皇宮中的最高值。現在的太和殿是17世紀康熙朝所重建的,共55間,由72根柱子支撐。這座殿堂的屋頂是宮殿中等級最高的四大坡廡殿頂,兩重房簷。斗栱的數量也最多。上簷用九踩斗栱,下簷用七踩斗栱,屋面為二樣黃色琉璃瓦,體制最尊,琉璃構件也最大。

紫禁城裡的單體建築因為用途和使用者不同,在間架、屋蓋、構造、裝飾、彩畫等方面處處體現著嚴格的等級差別。

例如,從面闊間數(單體建築中每四根柱子圍成一間),能夠看出建築的等級地位。面闊九間、進深五間的建制是最尊貴的,叫 “九五之尊”,通常只有皇帝才能用。極個別皇帝賜建的建築也會採用 “九五之尊”的形制,如曲阜孔廟大成殿。

修建於宮門與宮殿之間的丹陛橋也可以反映建築等級。丹陛橋是一種建於地面之上的高臺式建築,大致呈南北向,以磚石砌成,因留有拱劵而被稱為“橋”。檯面的中間為御道,以青條石鋪設,兩側則以青磚墁地。

建築的屋頂形式同樣與等級相關。紫禁城裡那麼多單體建築,它們的房屋屋頂是屬於不同等級的。明清時期官式建築的房頂分九級,由高到低依次是:重簷廡殿頂、重簷歇山頂、單簷廡殿頂、單簷歇山頂、捲棚歇山頂、尖山式懸山頂、捲棚懸山頂、尖山式硬山頂、捲棚硬山頂。房屋屋頂形式的選用與房屋的用途和使用房屋的人的地位必須相稱,不能違制。重簷廡殿頂是最高規格的,太和殿、乾清宮、坤寧宮、皇極殿採用此種房頂形式。重簷歇山頂與重簷廡殿頂相比檔次是降了一格的,太和門、天安門採用此種房頂形式。單簷廡殿頂的檔次是又降了一格的,體仁閣、弘義閣、景陽宮、鹹福宮採用此種屋頂形式。東西六宮基本採用單簷歇山頂。

就連走獸這一安裝在垂脊簷角上的裝飾,其數量的多少都和等級絕對相關,數量越多級別越高。太和殿有十一個走獸,規格最高,脊端為騎鶴仙人,然後依次是龍、鳳、獅、天馬、海馬、狻猊、押魚、獬豸、鬥牛、行什。皇帝寢宮乾清宮有九個,較次一級。皇后寢宮坤寧宮有七個,東西六宮有五個。根據走獸的數量,我們就可以判斷建築的等級。

和等級密切相關的,還有建築彩畫,包括紋樣、顏色、用金子的數量等。一般以和璽彩畫最為尊貴,旋子彩畫為其次,蘇式彩畫再次。慈禧太后居住使用的宮殿較多的使用蘇式彩畫。彩畫型別和等級與建築使用功能有關係,不能簡單地說是慈禧太后喜歡蘇式彩畫的原因。

明清兩代的皇宮舊稱紫禁城早已為眾所知,現在通常的解釋是:我國古代認為三垣星座中的紫微垣是天帝所居,“王者立宮,象而為之”,紫微、紫垣、紫宮等便成了帝王宮殿的代稱。出於維護皇帝權威和安全的考慮,富麗堂皇的皇宮同時也修築得壁壘森嚴,使常人不能進入。皇宮既喻為紫宮,又是禁地,紫禁城因此得名。而這顯然是望文生義的解讀。 “紫禁城”一詞出現得很晚,萬曆《明會典》是目前所見明代唯一正式使用 “紫禁城”名稱的官修書,明末太監所寫的《酌中志》中也作這一使用,除此之外,整個明代沒有幾個人使用過 “紫禁城”這個詞。清室入主明故宮,從原來大明統治下偏於一隅的地方割據政權,一變而為全國的統治者,且自順治元年開始,清廷所有文獻都使用“紫禁城”來專指這座城池,其用意值得深究。

故宮六百年:於宮闕之間尋繹從未中斷的中華文明

從皇室私有到對外開放,開闢中國博物館事業新紀元的故宮,是世界上最重要的中華文化藝術寶庫

◆珍存著1862690件套可移動文物,其中超過九成為國家珍貴文物

◆1000多萬件清宮檔案,上世紀初與殷墟甲骨、敦煌手卷一起被譽為中國近代文化史上的三大發現

◆故宮及其皇家收藏是中國傳統文化精神的物質載體,也成為了中國傳統文化最有代表性的象徵物

從物質層面看,故宮只是一座古建築群,但它不是一般的古建築,而是皇宮。中國曆來講究器以載道,故宮及其皇家收藏凝聚了傳統的特別是輝煌時期的中國文化,是幾千年來中國器用典章、國家制度、科學技術以及學術、藝術等積累而來的結晶,既是中國傳統文化精神的物質載體,也成為了中國傳統文化最有代表性的象徵物,就像金字塔之於古埃及、雅典衛城神廟之於希臘一樣。

如今,故宮不只是中國最大的文化藝術博物館,而且是世界上極少數同時具備藝術博物館、建築博物館、歷史博物館、宮廷博物館等的功用及特色,符合國際公認的“原址保護”“原狀陳列”基本原則的博物館和文化遺產,是一座博大精深的中國歷史文化寶庫。

1862690件套可移動文物由故宮博物院珍藏著。其難得之處,不僅在於數量龐大,更在於其品質之高,其中屬於國家珍貴文物的數量超過九成,佔全國珍貴文物總量的四成以上。

故宮所包蘊的學問,更可以明清紫禁城和海峽兩岸兩個故宮博物院為研究核心。

今天海峽兩岸故宮博物院的書畫收藏,它的底子主要是由乾隆年間的書畫收藏打下的。這一時期的書畫收藏主要有三個來源,一是繼承的舊藏,二是清宮內部的創作,三則來自宮廷之外。由於歷史原因,明代宮廷的書畫收藏留到清代的,為數寥寥。乾隆皇帝繼承的舊藏,主要是繼承他的父祖輩的舊藏。清宮內部的創作,留下的書畫數量相當多。宮廷裡經常組織高水平的職業畫家專門繪製作品,到了乾隆時期,宮廷中的繪畫機構被正式命名為“如意館”,這裡甚至出現了“中西合璧”的繪畫現象——郎世寧、王致誠、艾啟蒙、賀清泰、安德義、潘廷章等很多有著西洋傳教士身份的畫家,將西方的繪畫方法帶到宮裡。內廷的繪畫,往往會在落款處寫有 “臣某某恭畫”的字樣,在自己的名字前面加一個“臣”字。不過在帝王后妃的肖像畫上,畫家不署自己名款。至於來自宮廷之外的書畫收藏,由官員們進貢的佔了不小的比重,一種被稱為 “宮中進單”的檔案對此有過記錄,而我們現在看到的“宮中進單”,大約一半是乾隆年間的。除了進貢,皇帝也會購買書畫,比如《富春山居圖》無用師卷就是乾隆買下的。可以說,正是透過各種手段並舉,乾隆朝宮中書畫收藏達到了清朝歷史上的最高峰。

值得一提的,還有明清朝廷纂修的內容宏富的書籍。例如乾隆帝修纂的《四庫全書》,耗費十年時間,成為規模空前、集中國古代典籍之大成的叢書。《四庫全書》所依憑的底本,有很多是珍貴的善本書,尤其是宋、元時代的刻本和舊抄本,有的甚至是從古書內輯錄而出,如從《永樂大典》中輯錄出而收入《四庫全書》的就有385種,很多已經失傳的書籍因此得以儲存下來。《四庫全書》的編纂在整理古籍的方法上創新迭出,在輯佚、校勘、目錄學等方面都澤被後來的學術界。其典籍的裝幀,包括書夾、書匣等,構思精巧,工藝絕倫,也體現了清代在書籍裝幀方面的出色技能。這部卷帙浩大將近10億字的巨型叢書,當時就抄寫了七部,分藏在南北七閣。紫禁城裡的文淵閣就是專為收藏這部鉅著構築的藏書樓。歷史的原因,1933年,文淵閣所藏的《四庫全書》隨故宮文物南遷,後來又到了寶島臺灣,珍藏在臺北故宮博物院。今天,當我們走進文淵閣瞻仰藏書古樓的風采時,便會情不自禁地產生四庫回樓的企盼。

故宮有著厚重的歷史積澱和豐富多彩的文化資源,古建築、文物藏品、歷史遺存以及在此出現過的人和事,共同構成了一個不可分割的文化整體。故宮古建築、宮廷文物珍藏有重要的價值,歷史文化遺存也同樣意義深刻。除傳統的古代藝術珍品以及宮廷典制、日常生活中自然遺留的歷史文物外,故宮還收藏著大量的檔案文書。

以現在位於故宮西華門內的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為例,就藏有1000多萬件清宮檔案。這是上世紀初與殷墟甲骨、敦煌手卷一起,被譽為中國近代文化史上的三大發現之一。故宮博物院與其他單位還共同藏有“樣式雷”建築圖檔10000餘幅。其中包含有宮殿、皇城、行宮苑囿、陵寢、衙署、王府、廟宇、營房、橋樑、河道、內外簷裝修以及在慶典中臨時支搭的樓閣戲臺等的工程專案圖樣,有展現為平面圖的地盤樣,有相當於立面、軸側圖或透檢視的立樣,有展示結構的大木立樣等。按設計階段可分為糙樣、糙底樣、底樣、細底樣、進呈圖樣等。這部分建築圖檔,集中反映了清代國家建築工程設計的標準程式及雷式畫樣的圖學成就,真實記錄了清代皇宮的建築設計及其營建活動。故宮所藏昇平署檔案與劇本則是研究清宮演戲的寶庫,此外還有演員的扮相臉譜、穿戴提綱,演劇的道具行頭,戲臺,晚清演劇名角的唱片等等,這些都是清朝宮廷戲曲活動的實物證明。根據這些檔案和實物,能夠儘可能地復原當時是怎麼演戲的,這對於恢復清宮演戲舊貌、發揚中國戲曲傳統,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

故宮六百年:於宮闕之間尋繹從未中斷的中華文明

作者:章宏偉,故宮博物院故宮學研究所所長

編輯:範昕

*文匯獨家稿件,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