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處賞月佳?文古傲狂生

何處賞月佳?  文/古傲狂生

中秋是賞月的好時候。人們不禁要問,到哪裡去賞月效果最好呢?我們不妨看看古人都喜歡在哪兒賞月,或許能從中得到一些啟示。

●亭臺樓閣 上亭臺樓閣賞月就是不錯的選擇,因為視野開闊。蘇軾的那首《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傳誦千古,但很少有人知道它是東坡先生在密州(今山東諸城)的超然臺上一氣呵成的;唐代詩人趙嘏的《江樓感舊》十分有名:“獨上江樓思渺然,月光如水水如天。同來望月人何處?風景依稀似去年。”至於此江樓在哪兒,暫無考證。此外,王昌齡在南齋、白居易在湓亭賞月,有流傳下來的詩詞為證。

●水邊 水邊賞月也是古人的最愛。張若虛在那首“孤篇壓全唐”的《春江花月夜》裡,一氣用了12個江字(有的版本13個),向我們揭示了作者的賞月地在揚州長江的入海口;唐代賢相張九齡則是在海邊賞月,於是便有了“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的名句傳世;孟浩然安歇在建德江的小船上;王維徘徊在潺潺的溪流和池塘邊;杜牧則徜徉在揚州的二十四橋邊,看來,詩人們對水邊賞月還是很熱衷的。

●山上 山上賞月也是一個非常不錯的選擇——站得高望得遠。李白吟詠《峨眉山月歌》時,似乎擁有一雙千里眼,從山上一下就瞅到了三峽和渝州(今重慶)。古人喜歡在山上建寺廟,而山寺賞月既欣賞了美景,又接受了一番文化薰陶,何樂而不為呢?於是,許渾在鶴林寺、皮日休在天竺寺、張孝祥在金山寺,紛紛賞月,此樂何極啊!

●塞外 邊塞詩人高適有詩云:“雪淨胡天牧馬還,月明羌笛戍樓間。借問梅花何處落?風吹一夜滿關山。”大曆十才子之一的李益也以邊塞詩著稱,他的名作《夜上受降城聞笛》曰:“回樂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不知何處吹蘆管,一夜徵人盡望鄉。”看來,邊塞派詩人則最樂意到塞外賞月。

●院子裡 賞月是一件樂事,在自家或別人的院子裡都很好。詩仙李白有許多賞月詩,其名作《靜夜思》《月下獨酌》很可能就“發源”於院子。為什麼這麼說?你想,有井床或胡床(即馬紮)(“床前明月光”),栽滿花、擺著酒(“花間一壺酒”)的地方,可不是院子嗎?而杜甫寫《月夜憶舍弟》時正流亡於秦州(今甘肅天水),大概也沒什麼心思遊山玩水,窩在院子裡賞月,就成了自然而然的事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