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新變法是在怎樣的時代背景中推進的?康有為為其做了哪些事情?

前言

梁啟超曾經向康有為請教治天下之道,康有為回答說:“以群為體以變為用,斯二文立,雖治千萬年之天下可已,”所變”,即實行變法,所謂“群”,可分三種:“國群日議會,有春日公司,土群日學會。而學會又是前“二者之母”。有為對創學會極為重視,為維新運,“既上求變選於上覆思開會振上氣於下。決心次在京師組學會,以“強學會之日”。他“以為氣乃保國之基磁令各省志士各為學會,以相求”。

開保國會為保國而呼號

率先聯合廣東省在京人士於1月5日,在南海會館成立學會,入會者20餘人。學會成立後“名動京師,在康有為的勸動下,林旭聯合張鐵君等旋京福建省人士於1月31日在福違會館成立國學會。與康關係密切宋伯魯、楊深秀與竹、李等聯合映西、山西省人士於2月8日成立關學會,接著與康“過從密”、曾參加學會的內傳讀楊銳,

也於月同聯合四川省京官於四會館開學會。這些學會與學會“同聲相應”,為保國會的創立打下基礎,作了組織準備。

維新變法是在怎樣的時代背景中推進的?康有為為其做了哪些事情?

▲梁啟超

在各省學會的基礎上,鑑於“舉國在於沉舟之下,覆屋之中”,“魚爛瓦解、有若旦夕”,以伸國憤”挽救瓜分危局,於是與盛發起,聯合各省旅京官及應試公車等二三百人開保國會於粵新。康有為《保國會序》,貼在會所,號召志人,合救國,並《保會章程》,揭示開保國會的緣起曰:“本會以國地日,國權日削,國民日困,思維持振救之故開斯會,以保全,名為保國會。

”其宗旨是“保國家之政權土地”,“保人民種之自立”“保聖(孔)教之不失”,即“保國、保種教”,“講內治變法之宣”,“講外交之故。

入會者“激發憤厲,刻念國恥”

第一次大會,即保國會的成立大會,於4月17日在宣武門外菜市口南面南橫街的東新館(今南橫街11號,南橫街小學)隆重舉行。是日,“上自二三品大員,翰科道,各部員郎主事各官,外至公車會試之人,下及於在京之行商坐賈,無不畢集”,共有200餘人。

門首“上書特書保國會字樣,會場設在後院樓,樓上樓下坐無虛席,公推康有為等人上臺演說。

康有為“聲色俱厲”,慷慨陳詞,指出中國四萬萬人,如“牢中之囚,為奴隸,為牛馬,為羊,聽人驅使,聽人割宰”,真是“奇慘大痛”。回鴉片戰爭以來所受列強的侵略,尤其是近40日列強的要挾逼迫竟達,“來日方長,何以歲”?中國若再不自強,句、越南、印度、波蘭滅亡的命運,必將落在中國身上。進而指出,“救亡天之法無他,只有發憤而已”,“人人有亡天下之責,人人有救下之權”。“果能合四萬萬人,人人熱憤,則無不可為者”中國必能得救。

當他講到悲痛處,“淚隨聲下”,聽眾也“有泣下者第一次大會開後,廣東同鄉守舊派許應騤、兵部左侍郎楊,出面反對開保國會,誣為“惑眾斂錢,行為不正,嚴加斥逐”,不準再在粵東新館開會。

4月21日召開第二次大會,改在宣武門外達智橋衚衕河南會館嵩雲草堂舉行,公推梁啟超等發表演說。他指出“今之憂瓜分懼危亡者遍天下”,但卻不積極行動起來,尋求振救之道,而認為事無可為,坐待列強分割,國家必致滅亡。

假使四萬萬人“各竭聰明オカ之所能及者,以行其分內所得行之事”,必可救國家免於滅亡。號召大家合群開學會,以講求救國之道。

維新變法是在怎樣的時代背景中推進的?康有為為其做了哪些事情?

▲康有為

第三次大會假貴州會館舉行,後兩次會“人皆百數”。十八行省除山東之外均有人參加,龍以西廣東浙江為最多。其中的知名人士成積極分子有李端、宋伯魯、陳、楊銳、劉光第、李嶽瑞、徐仁鏡、徐仁錄,以及康有為的門人梁啟超、麥孟華、林旭、梁朝傑、況仕任、龍應中等人。保國會是瓜分危機下的產物,它高舉愛國旗幟,以保國救亡相號召,是一個愛國救亡團體,經康有為、梁啟超等人的演說之後,“朝野上下,皆惕惕以夷禍為優”,啟迪人們認清當時處於被瓜分的危局,關心國家命運,激發人們的愛國精神,探求救亡之道,起了很大作用。

它是戌維新運動中規模最大,宗旨最富愛國性,影響最深遠的一個學會,《保國會章程》規定:“自京師、上海設保國總會,各省各府各縣皆設分會”,可見康有為是想把保國會辦成從中央到地方,規模巨大的全國統一組織。

初步具有資產階級政黨的形,可惜未實現。保國會開成後,康及其弟子擴大戰果,積極發動各省成立自保學會,浙江、雲南、四川旅京同鄉,相繼分別成立了保浙會、保滇會和保川會,參加人數都過百人,康有為“分日夜之,往各會宣講。”康毅然在大開保會,他的大無畏勇氣,愛國精神,使不少人深受感動和折服。

例如參加過兩次大會的李宣龔在給丁文江的信中說:“、梁諸公乃犯嚴,成此異舉,實在不能不佩。”保國會的活動深深刺痛和激怒了頑固派,徐桐在保國會召開前夕,把發起人之一的李盛找到府邸,“深申之”,致使李在第一次大會時就藉口有事而到。

隨後又“受榮祿之戒,乃除名不與會”。榮祿還對人說:“康有為立保國會,現放許多大臣未死,即使亡國尚不芳他保也。其僭越妄為,非殺不可。你們如有相識入會者,令其小心首領可也。”竭盡威脅恫嚇之能事。頑固派紛紛跳出來“交章彈擊”,造謠誹謗,吏部主事洪嘉與指使浙江舉人孫浩,於4月26日上《駁保浙會折》,攻擊保國會顯幹憲典,妄冀非分,務在搖動民心,形同叛逆。“言亂政,莫此為甚。御史潘慶瀾於5月2日上《請飭査禁保國會片》,攻擊保國會“聚眾不道”。“

全臺諸子亦翻然欲與康敵”,李盛鐸見勢不妙,怕禍及自己,馬上於次日上《會黨日盛,宜防流弊折》,參効保國會,“以求自免”。剛毅要査辦保國會,藉以鎮壓日益高漲的維新運動。光緒帝有意保護,他說:“會能保國,豈不大善,何可究耶?”

為了駁斥頑固派無中生有的惡毒攻擊,澄清謠言,康有為將《保國會章程》於5月7日在《國聞報》全文刊登,隨後又登於《知新報》,使世人瞭解保國會的宗旨。5月14日刊登《京城保國會題名記》。為避攻擊,以梁啟超、麥孟華領銜,康名列在第129位。

該報5月19日發表《書保國會題名記後》,讚揚康有為成立保國會,“集謀保國之策”,“不奉朝旨毅然引國事為己任”而且有數百人參加,是前所未聞的盛舉。

維新變法是在怎樣的時代背景中推進的?康有為為其做了哪些事情?

▲麥孟華

參加保國會的人本來就比較複雜,在此惡劣形勢下,大都人人自危,不敢再去參加大會,一些商號中人,怕貽害商業,更是提心吊膽。所以保國會開過三次大會之後,便名存實亡,等於無形解散。康有為也因“謗言塞途,賓客至交皆避不敢來,門可羅雀,與三月時成兩世界矣”。

保國會雖無形解散了,但它播下的愛國維新種子,卻在各省落地開花。

康有為認識到要實現維新變法,必須得到官僚士大夫的同情和支援。他積極開展社交活動,廣泛結交官僚士大夫。長老豪傑,必再三研詰,取西洋鉛筆,一一錄其名,儲夾袋中。

…傾身結納,終日懷刺,汲汲奔走若狂。”京中有愛國心的中小官僚土大夫,尤其是各省來京應試上子,也“爭交康先生”。

他接見來訪人土,“日以數十,戶外履滿”。小小的汗漫舫“座客填塞,應接不暇”。在保國會被効的逆流中,雖一時門前冷落車馬稀,但時間很短,百日維新開始,康有為被光帝接見後,南海會館又熱鬧起來,來訪者比過去更多,“見客益忙”,

透過“傾身結納”官像士大夫,向他們宣傳維新思想,把越來越多的人吸引到維新運動中來。

頒佈《明定國是詔》

1898年夏,經過長期醞釀維新變法的時機已經成熟,具備了由宣傳進入實踐、由零星改革進入全面開展的條件,主要有如下四方面。其一,民族矛盾和階級矛盾激化,政治危機和經濟危機併發,非變法無以擺脫困境。

甲午戰後,不但民族危機日益嚴重城鄉人民的反抗鬥爭也此起彼伏,既有農民、會黨、回民起義,及孫中山為首革命派領導的廣州起義,又有廣泛的反教會鬥爭。

維新變法是在怎樣的時代背景中推進的?康有為為其做了哪些事情?

▲孫中山

正如康有為在第五次上書中所說:“亂民動,……亂機遍伏,即無強鄰之逼,揭竿斬木,已可憂危。”使衰朽的清王朝搖搖欲墜。嚴重政治危機的併發症是嚴重的經濟危機,大量賠款,使清政府財政匱乏,民生凋敝,度日維艱。

這一切在客觀上都對變法起了催化作用,險惡的處境使越來越多的人產生變法的緊迫感,“於是國人大譁,志士憤起,痛論變法之不可緩”,推動帝黨試圖從變法中尋找出路。

其二,維新運動起高潮,形成不可止的洪流。維新運動的主帥康有為、從1889年第一次上書開始,竭盡全力發維新變法,至1898年,整整10年、尤其甲年戰後三年。由於他皇持不解,不怕挫折、不安危,勇往直前,透過不斷上書爭取光緒帝轉向變法,廣泛聯絡官僚士大夫,爭取他們的支援,寫變法理論批判守舊思想,創辦學校培養維新志士,發行報刊傳維新思想,

成立學會團結維新力量等卓有成效的工作,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地發動相結合,爭取了越來越多的人同情和支援變法,推動維新運動一步步走向高潮,變法呼聲一浪高過一浪。

至戊成年春夏間,維新浪潮勃發展,不但維新派及其追隨者竭力鼓吹變法,洋務派甚至頑固派的許多人,也相繼提出某些改革的具體建議。據軍機處隨手登記檔記載,從戊戌年初至百日維新前的四個多月中,內外臣工所上有關變法的折片累計達百餘件。在此期間康有為自上奏摺五件,均由內務府錄存於《傑士上書匯錄》卷又代宋伯魯、

楊深秀、陳其璋、徐致靖、文悌、李盛鐸等擬折片10餘件,這些折片反映了康有為這個時期的主要主張。其中最重要的有代宋伯魯擬《請設議政處折》,請學習泰西議院之制,設議政處議行新政,所謂議政處實際上等同於制度局。

維新變法是在怎樣的時代背景中推進的?康有為為其做了哪些事情?

▲楊深秀

有代楊深秀擬《請定國是,明賞罰,以正趨向而振國祚折》,代徐致靖擬《請明定國是折》,一再要求明定維新變法為國是,大明賞罰,“宣佈維新之意,痛斥守舊之弊”,明示從違,藉以大力推行變法。還有借進呈《俄彼得變政記》和《日本變政考》、上折請學習俄國彼得大帝和日本明治維新,以君權力行變法等等。在康有為動影響下,言官大臣紛紛上奏,提出各種改革建議。

如支援變法的御史王運上《需才孔請傷速設京師大學堂片,御史陳其上《鐵路礦務請廣為等辦折》,給事中國秀上《現錢缺乏,請鑄小銀元折》,出使大臣伍延芳上《請講求西法以備參的片》,道員容上《請承辦津鎮鐵路折》。

務派的廣總督張之洞上《湖北鐵廠歸商辦,請飭各地方官保護折》、《湖北自強學堂廣儲譯才折》及《變通書院章程片》等,河南巡撫劉樹堂上《豫省礦務請歸商人自借洋款承辦折》,順天府尹胡上《請各省設學堂片》、《請撥款添設永定門外電線片》,陶模上《變通武科敬抒管見折》。

甚至連守舊的慶親王奕也上《建立輔學堂折》,總署上《請各省內河均準行駛小輪船片》。

雖然上折的人不一定都贊成維新派變法,甚至反對變法,這些奏摺所提新政建議也大都集中在經濟,文教和軍事方面,基本上沒有超出洋務運動的範圍,但至少他們承認祖宗之法在某些方面是需要改革的,這些改革的具體主張也和維新派的主張一致,在當時是有進步意義的。重要的是有這麼多各種不同政治態度的人,上這麼多奏摺,不斷提出各種改革建議,是前所未有的。它反映了維新變法已成為人們普追關注的中心問題,成為一種不可抗拒的社會潮流。

李提摩太形象地比喻說:“維新的運動象是一條融化了的大冰河,或者是開了凍的黑龍江,把巨大障礙的冰塊衝到海洋。

其三,帝黨與維新派結合,形成領導變法的基本力量。儘管帝黨和維新派的認識有差異,變法的動機、辦法和目的也有所不同,但積極要求變法,並企圖透過變法改變國家積貧積弱的現狀,求富強,則基本上是一致的。帝黨需要聯合當時十分活躍、頗有社會影響的新生力量維新派,壯大自己的勢力,以對抗後黨的壓制;維新派則要援引帝黨作為進身之階,和實現變法夙願的依靠力量,於是,它們在愛國、變法的大前提下,從甲午戰後一步步結合起來了。

其中帝黨的中堅和主將翁同和與康有為之間的相互瞭解、彼此信任,是兩派結合的關鍵。其四,光帝破沉舟決心變法。

維新變法是在怎樣的時代背景中推進的?康有為為其做了哪些事情?

▲張之洞

因為變法要依靠皇權自上而下實行,故光帝的態度是能香進行變法的決定因素。如前所述,光帝早在1895年即已擬行變法,由於太后為首的後黨的反對而流產。三年來,上述三方面的變化,出現了“臣民想望,有不可不變之心外,有不能不變之”。

在這樣的形勢下,他在翁同和、康有為的啟迪下,對時局和變法的必要性認識更加深刻。“謂舊法只可治前日之天下,不可治今日之天下”。

不變法就沒有出路,已到了非變法不可的地步。正在北京考察時局的容說:“中國政治上當存亡危急之秋,適維新潮流澎湃而來,侵入北京,光緒帝受此奇異力之激動,遂奮起提倡維新事業。”真實反映了當時的情景。

光緒帝認識到要變法就要學習西方,因而銳意講求西學,所收集新書“內殿為滿”,“遂決變政”。當他受到守舊大臣阻撓時,曾念地說:“你們我講西法,我將要改變(行)西法,汝等共我何?”

1898年1月16日,光緒帝召見軍機大臣時,“頗詰問時事所宜先,並以變法為急”。恭親王為首的軍機大臣們都沉默不語表示對變法的漢視和反對,只有翁同和“頗有敷對,謂從內政根本起”。

光緒帝不顧守舊大臣的阻撓,在翁同和的輔佐下,根據臣工的奏議,逐步試行某些改革。

維新變法是在怎樣的時代背景中推進的?康有為為其做了哪些事情?

▲光緒帝 畫像

結語

梁啟超更具體述了此詔書的重大歷史意義,說它“斥墨守舊章之非,著託於老誠之謬,定水火門戶之爭,明夏葛冬裘之尚,以變法為號令之宗旨,以西學為臣民之講求,著為國是,以求眾向,然後變法之事乃決,人心乃ー,趨向乃定。自是天下向風,上自朝廷,下至人土,紛紛言變法,蓋為四千年撥舊開新之大舉,聖謨洋洋,切維新,基於此詔,新政之行,開於此日。”從此轟轟烈烈的變法運動全面展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