菏澤市定陶區“林長制”築牢古樹名木“保護傘”

近年來,菏澤市定陶區積極探索“林長制+樹長制”管理機制,多措並舉保護古樹名木,實現了古樹名木“一樹一檔”“一樹一策”精準化管理,對弘揚和豐富定陶的傳統民俗文化、增強各界人士崇尚自然、愛綠護綠、保護古樹名木的意識起到了促進作用。

定陶區位於山東省西南部、 菏澤市中部,有天下之中之稱,是千年古城,境內古樹名木資源豐富,現有古樹名木264株,被稱為距今600餘年的側柏古樹,“鏤空”皂角樹等都生長在定陶境內,極具研究價值和觀賞價值。

定陶區深化“樹長制”管理機制,探索建立“樹長制”,對縣域內的古樹名木進行全面排查,逐一對古樹名木的檔案資訊、保護措施、保護資金、保護單位和責任人等資訊再次確認,全面掌握保護現狀。“樹長”由縣級林長擔任,對其中具有重要保護價值的“七股子”柏由區總林長、區長擔任樹長。

在定陶區張灣鎮一千王村王氏始祖墓地旁,有一棵距今600餘年的側柏古樹,這株側柏高17。5米,樹幹粗大,需三個成年人合抱才能圍起來,在樹主幹1。6米處發出7股分枝,且每股長勢都很旺盛,被稱為“七股子”柏。側柏樹主幹1。6米處發出7股分枝。

據定陶區張灣鎮黨委書記、鎮級林長朱慶民介紹,在明永樂年間(公元前1403年)王氏先祖王良從山西洪洞縣遷徙至此,因當時帶著一支紅纓槍,被人們戲稱為“一槍王”,後來演變成“一千王”。在王良死後,後人為紀念他就在此地種植側柏樹。據說,側柏樹七股分枝,而王氏先祖正好有七個兒子,每個分枝恰好代表先祖一個兒子,守護一千王村王氏族人。

菏澤市定陶區“林長制”築牢古樹名木“保護傘”

在定陶杜堂鄉裴河村的明朝皂角樹,有民間林長裴繼堯護管樹高18。6米,樹幹1。4米處以成“鏤空”狀態,從西北部望去,會看到好像磨盤一樣的球形樹瘤,但皂角樹枝葉卻很茂盛,以其頑強的生命力繼續見證定陶的風雨歷程。據瞭解,此株皂角樹是明朝野生樹,年代久遠,相傳,當年土匪頭子王子傑曾在樹下建廁所,後老樹發神威,讓土匪惡疾纏身,懲罰他們,至今這個故事仍在杜堂廣泛傳頌。

定陶區按照“分級負責、屬地管理、各司其職、各負其責”的工作思路,給全區古樹名木統一編號、登記造冊,將古樹名木保護納入林長職責範圍,逐一落實管護責任單位和具體管護責任人,確保樹樹有人管、保護經常化。去年以來,定陶又完成了26餘株重點保護古樹和亟須救助古樹的修復保護施工。透過對古樹名木的修剪、病蟲害防治、樹幹防腐、空洞修補、架設支撐和土壤改良等保護復壯措施,確保古樹健康生長,再現枝繁葉茂景象。(王瑞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