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是滿格“戰神”,如今吃肉拉肚……不愧是你

可愛、慵懶、憨態可掬,提到大熊貓,滿屏都是軟萌畫風。但大熊貓真的像我們看到的那樣,只是一隻會撒嬌賣萌的鐵憨憨嗎?

科學家推斷,大熊貓已經在地球上生存了至少800萬年。《史記·五帝本紀》中曾記載,“軒轅教熊羆貔貅貙虎,以與炎帝戰於阪泉之野”,翻譯過來就是,軒轅黃帝曾組建一隻猛獸部隊,與炎帝在阪泉大戰。而這支猛獸部隊當中,就有大熊貓的祖先。志怪古籍《山海經》將大熊貓的祖先稱為“食鐵獸”,而在很多神話傳說中,大熊貓的祖先更曾是蚩尤的坐騎。

雖說好熊不提當年勇,好貓賣萌不怕冏。但我們真的很想知道,遠古時代的大熊貓究竟是什麼樣子的?真的是勇猛無敵,橫掃沙場嗎?

曾為肉食動物,何為大熊貓的真實戰鬥力?

中科院動物所國家動物博物館研究館員 張勁碩:大熊貓我們叫孑遺物種,非常古老,它那個時代的話有披毛犀,有猛獁象,有劍齒虎,特別是在北京周口店,過去還出土過大熊貓的化石。當然更早的話800萬年前甚至更早的時候,大熊貓祖先很小,它就跟今天的一個鬆獅(犬)或者一條狗那麼大。

雖然體型不大,但研究表明,遠古時期的大熊貓可是純粹的肉食動物。且作為最古老的一種熊,大熊貓堪稱戰鬥力滿格。

曾是滿格“戰神”,如今吃肉拉肚……不愧是你

中科院動物所國家動物博物館研究館員 張勁碩:它的頭頂上的這個矢狀嵴,還有它腦後勺的人字嵴都非常突出,就像食肉類動物,食肉類動物人字嵴、矢狀嵴,包括它的顴弓這些非常突出,為什麼?就是因為它要附著很多的肌肉,利於附著肌肉,這樣的話它有很強的上下頜的咬合力。

從吃肉到食素,大熊貓為何如此畫風突變?

如此看來,大熊貓的祖先果真是戰鬥型選手,那後來它又為什麼改走偶像路線了?特別是為什麼放著香噴噴的肉不吃,改吃素了呢?

專家解釋,大熊貓從食肉改為食素,一方面是受第三紀冰川和人類活動的影響,另一方面則是物種進化的選擇。選食竹子可以避免與同時期的劍齒虎等大型猛獸競爭,更易獲得食物。且大熊貓體內還發生了基因突變,原本香噴噴的肉對它來說變得索然無味了。

曾是滿格“戰神”,如今吃肉拉肚……不愧是你

中科院動物所國家動物博物館研究館員 張勁碩:大熊貓它為熊很低調,它過去的話可能跟黑熊、棕熊也要爭奪肉,因為它過去就是食肉的,但是的話它後來基因的突變,它就不能夠接受肉了,它發現吃肉無味,它不愛吃了,它覺得吃完(肉)以後它反而拉肚子,反而難受。所以在這種情況下,那它就成功地轉了一個方向,它跟熊也好,跟其他的那些動物,它沒有激烈的競爭,反而它也生存下來了。一頭熊貓佔一個山頭,這山頭竹子歸它,那個歸它。

本世紀初曾在廣西出土過200萬年前的大熊貓頭骨化石,研究顯示,那時候大熊貓已經變成愛吃竹子的“素食主義者”了。而為了能夠更靈活地抓握竹子,大熊貓的腕骨上,還特化出了第六根手指。

除了吃就是睡,如此竟是生活所迫?

食素帶給大熊貓的另一大變化,就是將它們從原本的“戰神”,變成了現在的“宅熊”,每天一動不動,除了吃就是睡。每當有人說它又饞又懶,大熊貓都會一臉委屈地表示,怎麼能賴我呢?都是生活所迫呀。

中科院動物所國家動物博物館研究館員 張勁碩:大熊貓沒必要那麼勤快,因為它太勤快就意味著它要消耗很多能量。它基本就是往竹林一躺,就開始吃,吃完了以後就往那一睡,睡醒了再吃它這種慢節奏的生活方式反而它就才能生存下來,所以這也是一種生存的策略。

也真難為了大熊貓,竹子作為粗纖維食物,本身就沒什麼營養,而僅有的那點營養成分,還不見得能吸收。

曾是滿格“戰神”,如今吃肉拉肚……不愧是你

中科院動物所國家動物博物館研究館員 張勁碩:實際上我們俗話叫“直腸子”,吃進去以後幾乎沒吸收什麼就出去了,所以它熊貓糞特別清香,是竹香味……甚至你看很多大熊貓保護區的工作人員撿了大熊貓糞幹什麼?可以把它做成熊貓紙,熊貓紙作為這種文創產品賣出去以後,它獲得的這些錢還可以再支援大熊貓的保護,特別好。

“親戚”30萬年不來往,我國有兩種大熊貓?

說到這兒,來跟大家玩兒個找不同的遊戲。現在大螢幕上出現的這兩隻大熊貓,您能看出有什麼不一樣嗎?肯定不是一個笑了一個沒笑啊。告訴大家,畫面左邊,張嘴揮手的這一隻,是四川大熊貓;而畫面右邊的這一隻是陝西秦嶺大熊貓。它們絕不只是老家不同,而是兩個亞種。也就是說,我國不光有大熊貓,還有兩種大熊貓。

曾是滿格“戰神”,如今吃肉拉肚……不愧是你

主要區別在哪兒呢?大家仔細看一看,四川大熊貓,頭比較大,頭型偏長,長得更像熊;而陝西秦嶺大熊貓,頭圓嘴短,長得更像貓。雖說是近親,但DNA研究顯示,四川大熊貓與秦嶺大熊貓已經30萬年沒有過來往了。

除了黑白相間,大熊貓還有其他顏色嗎?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在秦嶺還存在著棕色的大熊貓。因為更加稀有,秦嶺大熊貓被稱作是“國寶中的國寶”。

曾是滿格“戰神”,如今吃肉拉肚……不愧是你

陝西佛坪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高階工程師 黨高弟:從1985年三月份發現第一隻棕色大熊貓到目前,總共在秦嶺區發現了九隻棕色大熊貓。到目前為止,多數科學家認為棕色的出現是隱性基因純合導致的。

曾是滿格“戰神”,如今吃肉拉肚……不愧是你

通俗地說,可能就相當於我們人類社會出現的白化病,其實白化病不是病,就是一種出現的個體。但是為什麼在秦嶺這個種群裡面發現了棕色大熊貓,其他種群還沒有發現過棕色大熊貓,這個與地域有很大的關係,都要進一步研究。

外交使者,這工作大熊貓究竟幹了多少年?

眾所周知,大熊貓在我國外交史上扮演著重要的角色。據日本史料記載,早在唐朝,武則天就曾送給日本天武天皇兩隻“白熊”和70張“白熊”毛皮,而這白熊指的就是大熊貓。據專家估算,當時贈送的就是秦嶺大熊貓。

陝西佛坪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高階工程師 黨高弟:從地理位置和區位優勢來看,應該是秦嶺大熊貓,為什麼呢?那個四川大熊貓分佈的海拔又高,而且唐朝首都當時在長安(今西安),所以秦嶺大熊貓分佈的海拔區域人容易發現。

據統計,1957年至1982年間,先後有23只大熊貓被贈送給蘇聯、朝鮮、美國、日本、法國、英國、墨西哥、西班牙、德國等9個國家。而從1982年開始,我國停止贈送大熊貓,轉向“租借”方式。如今,大熊貓旅居海外已經步入了第三個階段:合作研究,並且明確規定,大熊貓3歲後必須歸國參與繁殖,且其產下的幼崽都歸我國所有。

身為傘護物種 大熊貓都在“罩”著誰?

目前我國每十年進行一次大熊貓普查,最新結果顯示,截至2013年,我國共有1864只野生大熊貓。到了2019年,圈養大熊貓達到600只左右。雖然在2016年,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已將大熊貓從“瀕危”物種降級為了“易危”物種,但專家表示,針對大熊貓的保護工作絲毫不能鬆懈,因為這對整個生態系統具有重大意義。

中科院動物所國家動物博物館研究館員 張勁碩:你想保衛大熊貓,你就要把周圍的我們叫伴生物種你要保護好,所以跟大熊貓一起生活在保護區裡的,包括什麼金絲猴、羚牛、朱䴉,包括甚至有一些微小的昆蟲,大一點的無脊椎動物都要保護好。所以大熊貓它是一個旗艦物種,它也是叫傘護物種,它就像一把傘支撐了一片天似的。它的生態系統的價值遠遠超過大熊貓本身的價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