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向腦血管“禁區”發起的挑戰——清華長庚神經內科完成椎-基底動脈匯合部支架植入術

【來源:北京市衛健委_基層動態】

8月初,患者老吳(化名)又來到清華大學附屬北京清華長庚醫院神經內科門診,這是他出院後的第一次複診。就在不久前,他剛經歷了一場深入腦血管“禁區”——椎-基底動脈匯合部的手術。“必須親自向張小峰大夫說聲謝謝!”患者說道。

今年剛入初夏時,老吳突然感覺眼前的房子開始“轉了”,說話不利索,右側手腳也變得不靈活。趕緊來到清華長庚,檢查顯示左側枕葉腦梗死,左側椎動脈V4段及基底動脈匯合部重度狹窄合併不穩定斑塊,同時患者的左側椎動脈直接發自於主動脈弓,存在先天發育上的變異,對後續介入的路徑提出了挑戰。

基底動脈負責供應人體“生命中樞”如腦幹、小腦和部分大腦半球的血供,被稱為“生命動脈”。基底動脈管徑長、分支多,支架植入後一旦出現栓子脫落、支架內血栓形成、再通失敗等情況,就會導致嚴重後果。因此,基底動脈支架植入術,被列為神經介入領域高難度複雜手術之一。

經過急性期治療後,老吳眩暈等症狀基本緩解了,但椎-基底動脈匯合部的血管病變尚未解除。那是一顆能夠導致卒中再發的“定時炸彈”,神經內科建議患者在腦梗死病情平穩後,擇期透過基底動脈支架植入術處理病變血管。

在出院的這段時間裡,患者規律用藥,病情穩定。再次入院後,在神經中心主任武劍的組織下,神經內科介入團隊副主任醫師張小峰與醫師徐文燈,認真評估患者臨床特點及影像學表現,反覆梳理手術難點:狹窄處主要位於椎-基底動脈匯合部近端,近90度彎曲,且顱內血管缺乏肌層,血管壁薄,易出現血管破裂等嚴重併發症。最終,在患者和家屬的同意下,張小峰制訂了個性化的支架植入及備用方案,向椎-基底動脈匯合部發起挑戰。

術中,張小峰小心將指引導管放置椎動脈開口,患者卻突然出現血管痙攣,為了避免影響遠端供血,張小峰當機立斷,緩慢回撤指引導管,給予藥物對症處理,很快,血管痙攣得到緩解。隨後,張小峰謹慎使用導絲帶導管進入椎動脈並緩慢上推,微導絲慢慢透過狹窄處,順利到達椎動脈遠端的狹窄段。

為避免出現血管破裂等併發症,在狹窄處,張小峰繼續採用球囊遞進技術緩慢擴張,讓血管逐步適應並達到可放置支架的要求後,小心放置自膨式支架。複查造影提示,椎-基底動脈匯合部狹窄改善,用時15分鐘手術順利結束。麻醉甦醒後,患者沒有出現頭痛、噁心、嘔吐等,術後第2天康復出院。術後1周複查,患者恢復良好。

“支架植入會降低患者的遠期卒中發生風險,幫助他擁有更高的生活質量,這次向腦血管‘禁區’的探索是介入團隊技術上的一次突破。”武劍說。目前,清華長庚神經中心介入團隊可獨立開展包括超急性期取栓、慢性頸內動脈閉塞再通、顱內動脈支架植入、腦動脈瘤栓塞在內的多項介入手術,為更多的腦血管疾病患者造福。

宣告:此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透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絡,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郵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