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之後,歷代中國人都在誤解、誤讀、誤會《中庸》的基本意思!

收藏、轉發、點讚的頭友們順手關注:心智玩家——揭秘重疊結構世界、還原中華源頭文化、體驗心智系統轉換

孔子之後,歷代中國對《中庸》的解釋,其實都是錯的,原因就在於,後世中國人都不認識這個「中」字了。

甲骨文是漢字的源頭,《中庸》用字不可能受現代字義的影響,只會受到字義源頭的影響,所以,我們先來看兩個甲骨文:

孔子之後,歷代中國人都在誤解、誤讀、誤會《中庸》的基本意思!

上圖這兩個甲骨文都是「中」字,有所不同的是:

左邊這個甲骨文「中」字,表示的是現實世界裡「中間」的意思。它用兩面旗幟表示兩方不同勢力在對峙時產生的「中間」概念。這個甲骨文「中」字的意思,就是我們今天「中」字的意思。

右邊那個甲骨文「中」字,在字形上與左邊這個「中」字是完全一樣的,所不同的是,中間多了三個小點。

心智玩家在頭條號的文章中多次分享過,甲骨文有一個明顯的特點,就是相同的字形,開放結構加三個點,封閉結構加一個點,加點以後,所表示的就不是現實世界裡的東西,而是另外一個隱性的,我們看不見的世界裡的東西。

我們現代科學認為的世界,是一種「單一結構世界」,而在甲骨文時代,中國人的先賢所認識的世界是一種「重疊結構世界」,包括了顯性部分和隱性部分,而且真正的世界主體、人的主體都在隱性部分中。

所以,這個加了三個點的甲骨文「中」字,表示的是從世界的顯性部分進入隱性部分。在《說文解字》中,還保留著對這個「中」字的解釋:「入內」。

《中庸》裡的「中」字,包括其它所有的「子曰」裡所提到的「中」字,都是這個包含「入內」意思的「中」字。

只是孔子之後的中國人都不太理解,這個包含「入內」意思的「中」字究竟是什麼意思?把這個「中」字代入《中庸》,好像解釋不通。而把表示「中間」意思的「中」字代入《中庸》,《中庸》馬上就變成大家都能理解的意思,幾千年以來,對孔子的誤解、誤讀、誤會就這麼皆大歡喜的延續了下來。

其實,這個表示「入內」的「中」字,用現代語言來說,就是「心智系統轉換」的意思,從「外在的第一套心智系統」轉向「內在的第二套心智系統」。

《中庸》的「庸」是行為的意思,

《中庸》的意思就是,用第二套心智系統的生活、工作

。儒家的《大學》,《中庸》,《論語》以及所有的「子曰」講的都是這個內容:用第二套心智系統的生活、工作。

孔子學問的核心就是教人「心智系統轉換」,《大學》是心智系統轉換的教科書,《中庸》是心智系統轉換過程中的一些原因以及重點問題的講解,《論語》是孔子對弟子練習心智系統轉換的點評以及弟子的練習心得彙總……

孔子之後的中國人都是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政治需要來理解、利用孔子的學說,當大家都覺得孔子的學說是那麼通俗易懂的時候,其實,與孔子的本意已經相差十萬八千里……

回到與我們現實相關的問題,現代人為什麼必須認識、學習《中庸》,也就是學習「心智系統轉換」,用第二套心智系統去生活、工作?

因為現代人類正在面對一個很嚴酷的現實:人工智慧時代到了。我們現在這個社會是一個經濟社會,所以,簡單智慧、體力型的工作將來都會被人工智慧技術所替代,因為人工智慧技術將會帶來更高的工作效率與經濟效益。

在人工智慧時代,一個人如果只會運用第一套心智系統生活、工作,那麼,這個人面臨的現實問題就是失業,或者只能從事很低檔的工作。

那麼怎麼辦呢。最佳的應對策略就是「心智系統轉換」,而且這種心智系統轉換技術就儲存在我們中國的傳統文化中。人在第二套心智系統中,才能獲得人類所真正擁有的智慧,擁有了這樣的智慧,在未來你才有獲得更好工作的可能。比如,《庖丁解牛》中庖丁的「官知止而神欲行」就是在第二套心智系統中才有的神乎其技。

對「心智系統轉換」有興趣的網友可以點選這個連結:導讀:學習「心智系統轉換」

收藏、轉發、點讚的頭友們順手關注:心智玩家——揭秘重疊結構世界、還原中華源頭文化、體驗心智系統轉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