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瀏陽古樂與湘鄉曾國藩結緣的瀏陽舉人賀祥麟、賀宏勳叔侄

與張之洞、李鴻章、左宗棠並稱 “四大名臣”的晚清“中興第一名臣”湘軍統帥湘鄉人曾國藩跟湖南的瀏陽頗有淵源。他曾為道光十四年同科舉人瀏陽鄒焌傑(道光二十年進士)的母親劉氏六十、七十、八十三次大壽贈作壽序。他提拔重用的瀏陽人李興銳,後官至閩浙總督署兩江總督。因為瀏陽古樂的關係,曾國藩還與瀏陽舉人賀以南(改名祥麟)、監生賀宏勳(字雲舲)結緣。

因瀏陽古樂與湘鄉曾國藩結緣的瀏陽舉人賀祥麟、賀宏勳叔侄

曾國藩

瀏陽賀祥麟、賀宏勳與曾國藩

道光十六年(1836年)曾國藩會試失利,身為舉人的曾國藩到瀏陽與瀏陽舉人賀以南(後改名賀祥麟)等諮考聲音律呂的源流,在瀏陽待了兩個月,與賀祥麟結下了深厚友誼。據《曾國藩年譜》道光十七年(1837年)載“公聞瀏陽文廟用古樂,詣瀏陽縣,與其邑舉人賀以南等諮考聲音律呂之源流,留兩月乃歸”。

到咸豐十一年(1861年)官居兩江總督、以欽差大臣身份督辦皖南軍務的曾國藩邀請瀏陽邱之稑的弟子及次子邱慶籥前往安徽安慶演奏古樂,對其極重視,讚歎不已,曾題“雅淡和平”、“精探正樂”匾額贈給瀏陽禮樂局,派人來瀏陽學習古樂、聘教習傳樂。曾國藩的兒子曾紀澤將古樂推薦給了皇帝。瀏陽古樂名聲大噪,曲阜孔府派人到瀏陽觀摩古樂,仿製了全套古樂器。

因瀏陽古樂與湘鄉曾國藩結緣的瀏陽舉人賀祥麟、賀宏勳叔侄

《邱氏族譜》載:曾國藩贈“精探正樂”匾

光緒癸卯重修《邱氏族譜》:同治元年曾文正公克復金陵,留意文治,聘廉泉公(邱慶籥)率子弟數人,教習樂舞於安慶幕府,贈額二“精探正樂”、“雅淡和平”。

《曾國藩日記》咸豐十一年十一月廿七日,《悟音律之妙用》有“賀宏勳帶瀏陽精於古樂者邱慶籥等六人來。邱系谷士先生之子,六人者皆承谷士之教,講求古樂。帶來樂器,琴一,瑟一,凰蕭一,洞蕭一,匏一,壎一,篪一,笙一。因令奏樂以鼓節之,音節清雅,穆然令人想三代之盛!古昔聖王修己治人之術,其精者全存乎樂,而後世之獨闕者,乃首在樂。餘因古人治兵之道,作詩之法,皆與音樂相通,而懵然不知,深以為恥!思訪尋谷士先生之徒黨,相與講求一二。故招集六人者,自瀏陽來皖。兒子紀澤粗曉音律,明年當令來營,究心茲事。”的記載。

賀宏勳的父親賀廷笏(榜名賀壽嵩)是賀以南的胞弟,賀以南是賀宏勳的胞伯,三人的大名都可見於《瀏陽縣誌》選舉志。

因瀏陽古樂與湘鄉曾國藩結緣的瀏陽舉人賀祥麟、賀宏勳叔侄

同治《瀏陽縣誌》選舉志 舉人賀以南(賀祥麟)、賀壽嵩

同治《瀏陽縣誌》選舉 道光八年戊子科舉人賀以南,改名祥麟,壬午優貢,正藍旗教習,期滿以知縣用,選直隸高陽縣,歷署慶雲、無極、昌黎等縣,調補完縣知縣,以卓異升雲南雲龍州知州。

道光十五年乙未恩科舉人,賀壽嵩,順天鄉試中式。

因瀏陽古樂與湘鄉曾國藩結緣的瀏陽舉人賀祥麟、賀宏勳叔侄

同治《瀏陽縣誌》選舉 優貢賀以南,改名祥麟,道光二年壬午科,見舉人。

賀祥麟

,原名以南,號麓樵,清乾隆五十六年(1791年)生,嘉慶十三年(1808年)考上秀才,道光二年(1822)壬午科優貢,次年考取八旗官學漢教習,道光八年(1828年)戊子科舉人,道光十二年(1832年)補正藍旗漢教習。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九月任高陽縣知縣,二十九年(1849年)調署慶雲縣知縣。咸豐元年(1851年)十月,補授完縣(今河北順平)知縣。十年(1860年)調署無極縣知縣。同治元年(1862年)十二月回任完縣知縣。四年(1865年)調署昌黎知縣,次年正月回任完縣知縣,同治六年(1867)六月卸任,升直隸即用同知,以卓異升雲南雲龍州知州。退休未赴任,執教完縣燕平書院。直到同治十一年(1872年)才返回故鄉瀏陽。六年後,賀祥麟逝世,享年八十七歲。

賀祥麟著有《有真意齋詩集》六卷,《香奩二十四詠》一卷,清同治六年(1867)桐蔭書屋刻本;清同治七年(1868)瀏陽賀宏勳等刻本;清光緒八年(1882)南昌縣署重刻本。劉人熙雲:先生官縣令三十年,解組歸田,年大耋矣。重與縣誌之役,餘昕夕襄事,如見古人。蓋巍然靈光殿也。宏獎士類,口不言人過,少負才名,多鏤金錯采之作。遂初以後,近體多似放翁,皆不及入是集。《香奩二十四詠》,少年遊戲之作,亦其贅也。

賀祥麟家世系:

賀昇平——

賀善舉

、賀世燦、賀世泰——賀祥麟——

因瀏陽古樂與湘鄉曾國藩結緣的瀏陽舉人賀祥麟、賀宏勳叔侄

同治《瀏陽縣誌》選舉 封贈

賀昇平,以孫祥麟晉贈奉直大夫,妻鄒氏贈宜人。

賀善舉,以子祥麟累贈奉直大夫,妻餘氏贈宜人。

賀世燦,以侄祥麟貤贈奉直大夫

賀世泰,以侄祥麟貤贈奉直大夫,妻韓氏贈宜人。

同治四年(1865年)三月十九日,曾國藩給老部下、時任直隸布政使的唐訓方的信寫道:“同鄉賀麓樵兄祥麟,品學俱優,駢文與詩尤為時所罕覲。在直隸州縣日久,年已老矣,意欲得署一缺,稍足潤色暮景。頃有書至弊處,請為函致臺端,可否量予善地,伏候裁酌。”同治八年(1869年)初,任直隸總督的曾國藩到達保定,日記中有“請賀麓樵來閱文”、“賀麓樵談甚久”等記載。

賀祥麟挽曾國藩聯:

海內外福宇偕依,入操廟算,出掃欃氛,斡旋拓中興,允武允文資藎畫;

江西南停雲相望,我值懸弧,公傷弭節,去來同寸晷,一生一死慟交情。

因瀏陽古樂與湘鄉曾國藩結緣的瀏陽舉人賀祥麟、賀宏勳叔侄

同治《瀏陽縣誌》選舉 軍功文職 賀宏勳

賀宏勳

,號耘苓,一作雲舲,生於道光十七年(1837年),同治四年(1865年)被題補為江西萬安縣知縣。同治五年冬,丁憂去職。九年起復,十一年署鄱陽縣知縣。同治十三年六月,補萍鄉知縣。光緒二年(1876年)調廣豐知縣,後歷署鉛山縣、樂平縣。六年調鄱陽知縣,七年署南昌知縣,九年署豐城知縣,次年卸署,回鄱陽縣本任,十三年被保舉大計卓異,卸任,赴京引見。次年二月奉旨:“賀宏勳著回任,準其卓異加一級,仍註冊候升。”十六年又被保舉卓異。同年九月以拿獲江晥交界地方會匪出力,安徽巡撫沈秉成奏保,奉旨“著俟補同知後,以知府仍留原省儘先補用”。十八年七月,升補饒州府景德鎮同知。不久,因查獲鄱陽縣會匪,江西巡撫德馨(字曉峰,滿洲鑲紅旗人)奏保:“花翎、江西儘先補用知府、準補景德鎮同知、鄱陽縣知縣賀宏勳,請俟歸知府班後,賞加道員銜。”十九年四月赴景德鎮任,十月請諮引見。二十年十一月回景德鎮同知任。二十一年四月署饒州通判,六月赴任。光緒二十二年(1896年)七月病逝,享年六十歲。

賀宏勳家世系:

賀駿聲——賀朝援——賀廷笏(榜名壽嵩)——賀崇禧、賀宏勳——

因瀏陽古樂與湘鄉曾國藩結緣的瀏陽舉人賀祥麟、賀宏勳叔侄

同治《瀏陽縣誌》選舉 封贈賀宏勳父母、祖父母

賀廷笏,榜名壽嵩,以子宏勳封奉直大夫,妻彭氏贈宜人。

賀崇禧,試用巡檢,以弟宏勳貤贈奉直大夫,妻劉氏封宜人。

因瀏陽古樂與湘鄉曾國藩結緣的瀏陽舉人賀祥麟、賀宏勳叔侄

同治《瀏陽縣誌》例納文員 賀鴻恩,監生,直隸候補主簿。賀崇禧,監生,山西候補巡檢。

賀鴻恩是賀宏勳的堂兄,賀崇禧是賀宏勳的哥哥。由於暫時沒有找到賀氏家族的族譜,從同治《瀏陽縣誌》看,賀宏勳的父親賀廷笏跟賀祥麟並不是同胞兄弟,可能只是同曾祖的堂兄弟。因為縣誌上記載的賀廷笏的父親叫賀朝援,祖父叫賀駿聲,而賀祥麟的父親叫賀善舉,祖父叫賀昇平。

賀宏勳與曾國藩

下面是同治元年曾國藩面試當時的江西候補縣丞、在善後局當差的賀宏勳的履歷:

因瀏陽古樂與湘鄉曾國藩結緣的瀏陽舉人賀祥麟、賀宏勳叔侄

賀宏勳履歷

賀宏勳,號耘苓,行三,向隨胞伯直隸無極完縣任所辦理書啟事件,咸豐十年由監生報捐江西候補縣丞,於十一年六月二十三日到省,旋奉江西總理糧臺李憲委解軍裝赴東流大營投交,當蒙憲恩,留營差遣。於善後局當差。曾祖賀駿聲,祖賀朝援,父賀廷笏(榜名壽嵩,乙未舉人)。胞伯賀祥麟(壬午優貢,戊子舉人,前在直隸完縣任內保舉卓異,調補正定府無極縣),堂兄賀鴻恩,候選河工主簿。

曾國藩對賀宏勳的評價:聰明、謹慎、有條理、矮肥團臉、精樂器。

因瀏陽古樂與湘鄉曾國藩結緣的瀏陽舉人賀祥麟、賀宏勳叔侄

賀宏勳履歷

注意看賀宏勳的履歷表,在胞伯賀祥麟名字旁標註“七十二”,同治元年(1862年),乾隆五十六年(1791年)出生的賀祥麟剛好七十二歲。由於早在道光十七年因瀏陽古樂,曾國藩與賀祥麟結下了深厚友誼。賀宏勳也曾於咸豐十一年帶瀏陽古樂者邱慶籥等到安徽給曾國藩表演,正因有此淵源,曾國藩將賀宏勳視為世侄。據曾國藩的兒子曾紀澤的日記、家書,賀宏勳與曾紀澤兄弟也是交往甚密。賀祥麟、賀宏勳叔侄二人都長期任職知縣,一個在完縣(今河北順平),一個在鄱陽。

晚清林紓的《鐵笛亭瑣記》中,有曾國藩和賀宏勳的軼聞趣事一則:賀宏勳者,江西知縣也。方曾文正收復金陵時,江西尚未知狀,而賀為上司飭令解餉至江寧。江寧適於昨日克,而賀以明日至。文正見賀手版,名日宏勳。宏勳者,大功告成而來賀也。無心竟中文正之懷,即令入見,加以褒詞。且謂左右,此人誠愨可用,即草一書授賀,令投之藩司,敘賀品學佳處。時文正方封侯,行即入相,藩司奉令惟謹,即授臨川,歲入可七萬金。賀本庸才,以名姓為鉅公符瑞,竟得美缺,宜乎滿人皆以吉祥為字也。

曾國藩在同治二年四月二十七日《雨花臺解圍出力員弁請獎折》所附請獎單中寫道:“江西分缺先用縣丞賀宏勳,請免補本班,以知縣仍留江西補用”。在同治三年五月二十七日《官軍會克高淳溧水東壩各城之水陸員弁請獎折》所附保單中寫道:“同知銜江西補用知縣賀宏勳,請賞戴花翎。”在同治五年十月二十四日回覆時任江西巡撫劉坤一的信中寫道:“萬安賀令宏勳久在敝營,赴任時曾諄囑其勉作好官,渠亦自矢願為良吏,近日政績何若?此二人能陶鑄有成否?”

南昌曾文正公祠建成後,賀宏勳撰寫對聯,表達感恩、懷念之情:

公去定朝天,應知當軸處中,讜論對揚先帝座;

我來親酬酒,猶似摳衣侍側,瓣香敬奉雅言時。

賀宏勳與曾國荃、劉坤一、李鴻章、李興銳

曾國藩的弟弟曾國荃去世後,賀宏勳曾輓聯:

讀中興棠棣紀功之碑,望半壁東南,肅清力同,坐鎮德同,庸器千秋,吏筆天然成合傳;

痛今歲竹林當閏而厄,只百旬間隔,蘭芷春萎,梁木秋萎,靈輿一路,楚些愁絕共招魂。

同治十三年十二月十五日,江西巡撫劉坤一上《保舉賢員折》,奏保賀宏勳:“贛縣知縣崔國榜、萍鄉縣知縣賀宏勳,該二員心地樸誠,吏事通敏,所至政平訟理,不事虛飾矜張,亦似無異於眾,及其詰奸禁暴,奮迅直前,不憚煩,不惜費,是以屢破重案,地方賴以保全。”如今的滕王閣景區大門口掛有同治十一年(1872年)江西巡撫劉坤一主持重建滕王閣賀宏勳所撰對聯一副:

閣中歌舞已塵埃,問何人克副子安才名,對霞騖齊飛,潤色江山當一序?

劫後樓臺新結構,喜此地依然滕王故跡,記雪鴻印爪,送迎冠蓋又經年。

光緒四年三月十七日,同為曾國藩弟子的直隸總督李鴻章回信給賀宏勳,稱讚其政績:“就審政猷卓越,履候增綏,引企吉暉,允符臆頌。樂平械鬥之案層見疊出,固由民風獷悍,亦因地方官姑息已久,積重難返。執事履任以來,力求整頓,新舊鬥案審結九起,從茲治理勤求,帶牛佩犢之風可以復見,欣慰曷任。奉撥營哨,駐縣彈壓,頑梗之民,當知儆畏。執事精力過人,素所稔悉,久於其任,必能挽此頹風也。”

同治九年五月十五日(1870年6月13日),瀏陽李興銳由彰儀門(廣安門)進北京。進京後第一件事就是找同鄉探路,據日記載:“至戶部譚敬甫(順治門外北半截衚衕內庫堆衚衕廣和居對過,即瀏陽新會館)。晤賀雲舲大令宏勳,瀏陽人;畢醇齋戶部大琛,善化人,敬甫西席。”

參考資料:《瀏陽縣誌》、《邱氏族譜》、《曾國藩日記》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