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在中秋節作的一首詞,流傳了千年,驚豔了世人

蘇軾這個名字,相信不用我多說,大家也是耳熟能詳了。蘇軾,自號“東坡居士”,世人都稱他“蘇東坡”,是北宋著名的散文家、書畫家、文學家、詞人、詩人,也是豪放派詞人的主要代表。

作為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蘇軾,他一生詩詞作品眾多,明天就是中秋節了,本期就來聊一聊蘇軾其中一首關於中秋、已被傳頌千年的名篇——《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吧。

說起這首詞,鄧麗君演唱的《但願人長久》,正是由此詞改寫而來的,收錄於鄧麗君1983年發行的詩詞歌曲專輯《淡淡幽情》裡面。《但願人長久》作為此專輯的主打歌之一,一經發行,便受到極大的歡迎,後被多位歌手翻唱,成為鄧麗君傳世的經典名曲之一。

蘇軾在中秋節作的一首詞,流傳了千年,驚豔了世人

1995年7月1日發行的音樂專輯《菲靡靡之音》中,裡面有一首王菲翻唱的《但願人長久》,也是出自蘇軾這首詞而來的。

蘇軾在中秋節作的一首詞,流傳了千年,驚豔了世人

蘇軾在中秋節作的一首詞,流傳了千年,驚豔了世人

但願人長久

但願人長久

王菲;阿菲正傳

《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

作者:宋代 蘇軾

丙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這首詞的白話譯文是:

丙辰年的中秋節,高興地喝酒直到第二天早晨,喝到大醉,寫了這首詞,同時思念弟弟蘇轍。

明月從什麼時候才開始出現的?我端起酒杯遙問蒼天。不知道在天上的宮殿,今天晚上是何年何月。我想要乘御清風回到天上,又恐怕在美玉砌成的樓宇,受不住高聳九天的寒冷。翩翩起舞玩賞著月下清影,哪像是在人間?

月兒轉過硃紅色的樓閣,低低地掛在雕花的窗戶上,照著沒有睡意的自己。明月不該對人們有什麼遺憾吧,為什麼偏在人們離別時才圓呢?人有悲歡離合的變遷,月有陰晴圓缺的轉換,這種事自古來難以周全。只希望這世上所有人的親人能平安健康,即便相隔千里,也能共享這美好的月光。

這首詞是公元1076年中秋節,作者在密州(山東諸城)做官時所作,那一年,蘇軾39歲。

公元1066年(宋英宗治平三年),蘇洵病逝,蘇軾、蘇轍倆兄弟扶柩還鄉,守孝三年。三年之後,蘇軾還朝為官,此時,震動朝野的王安石變法正在展開,蘇軾的許多師友,包括當初賞識他的歐陽修在內,因反對新法與新任宰相王安石等人政見不合,被迫離京,朝野一片風雨凋零,蘇軾眼中所見的,已不是他二十歲時所見的“平和世界”了。

公元1071年(宋神宗熙寧四年),蘇軾上書朝廷談論新法的一些弊病,王安石知道後非常生氣,於是讓御史謝景在宋神宗趙頊面前陳說蘇軾的過失,蘇軾為求自保,於是請求出京任職,被任為杭州通判。

公元1074年(宋神宗熙寧七年),蘇軾調往密州(山東諸城)任太守,他在任職期間革新除弊,因法便民,頗有政績。

公元1076年的中秋,皓月當空,月華似水,銀輝遍地,蘇軾與弟弟蘇轍自為父親守完孝分別之後,已有七年之久未能團聚(1069年蘇軾還朝後至今未能相見),此刻,孤身一人的作者面對一輪明月,心潮起伏,於是乘酒興正酣,揮筆寫下了這首傳世名篇。

蘇軾在中秋節作的一首詞,流傳了千年,驚豔了世人

此詞是望月懷人之作,表達了蘇軾對胞弟蘇轍的無限懷念之情。作者運用了形象描繪的手法,勾勒出一種皓月當空、美人千里、孤高曠遠的意境氛圍,把自己遺世獨立的抑鬱情緒與神話傳說融為一體,在月的陰晴圓缺當中,滲進濃厚的哲學意味,可以說是一首將自然和社會高度契合的感觸之作。

蘇軾這一生,以崇高儒學、講究實務為主,但他也“齠齔好道”,中年以後,又曾表示過“皈依佛僧”,是經常處在儒釋道的糾葛當中的。

蘇軾每當挫折失意之際,則老莊思想上升,藉以幫助自己解釋窮通進退的困惑。公元1071年,他離京出任杭州通判,是為了避開京城的政爭漩渦。公元1074年調往密州任太守,雖說出於自願,實質上仍是處於外放冷遇的地位。儘管當時他“面貌加豐”,頗有一些曠達表現,但也難以遮掩其深藏內心的鬱憤。

這首中秋之詞,正是他一路宦途險惡的昇華與總結,“大醉”遣懷是主,“兼懷子由”是輔。對於一貫秉持“尊主澤民”節操的蘇軾來說,手足分離和私情,比起廷憂邊患的國家形勢來說,畢竟是屬於次要的。

蘇軾是一位性格豪放、氣質浪漫的文學家,當他抬頭遙望中秋明月時,其思想情感猶如長上了一雙翅膀,天上人間自由的翱翔,反映到詞裡,則形成了一種豪放、灑脫的風格。

此詞通篇詠月,卻處處關合人事,上片借明月自喻孤高,下片用圓月襯托別情,由中秋的圓月聯想到人間的離別,同時感念人生的離合無常。“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這裡既指自己懷念弟弟的深情,又可以泛指那些中秋佳節因不能與親人團圓以致難以入眠的一切離人。

詞的最後說:

“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嬋娟”是美好的樣子,這裡指的是嫦娥,也就是指明月。“共嬋娟”就是共明月的意思,既然人間的離別是難免的,那麼只要親人長久健在,即使遠隔千里也還可以透過這個普照世界的明月把兩地聯絡起來,把彼此的心溝通在一起。“但願人長久”,是要突破時間的侷限;“千里共嬋娟”,是要打通空間的阻隔,讓對於明月的共同的愛把彼此分離的人結合在一起。

蘇軾在中秋節作的一首詞,流傳了千年,驚豔了世人

古人有“神交”的說法,就是要好的朋友哪怕天各一方,不能見面,卻能以精神相通。“千里共嬋娟”也可以說是一種神交了,

這兩句並非一般的自慰和共勉,而是表現了作者處理時間、空間以及人生這樣一些重大問題所持的態度,充分顯示出作者精神境界的豐富和博大。

王勃有兩句詩:

“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意味深長,傳為佳句,與“千里共嬋娟”有異曲同工之妙。另外張九齡的《望月懷遠》說: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

也是可以互相參看的。但願人人年年平安,相隔千里也能共享著美好的月光,

表達了作者的祝福和對親人的思念,表現了作者曠達的態度和樂觀的精神世界。

不得不說,此詞立意高遠,構思新穎,意境清新如畫,最後更是以曠達的情懷作收束,是作者真實感情的自然流露,情韻兼勝,境界壯美,通篇構思奇特,畦徑獨闢,極富浪漫主義色彩,具有很高的審美價值,實屬上上乘之作。

蘇軾在中秋節作的一首詞,流傳了千年,驚豔了世人

最後,祝各位中秋節快樂,閤家幸福!

本文所用圖片,除特別說明外均來自網際網路,如有侵權煩請聯絡作者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