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4.4:苟志於仁矣,孔子一生的理想全繫於此

4.4 子曰:“苟志於仁矣,無惡也。”

孔子的理想不但不被人知,不被人識,還被人罵,這樣的事情也只有發生在西學東進的時代。

是典型的劣幣驅逐良幣。只是因為中國的經濟曾經積弱貧苦,被西方的繁華一時迷住了雙眼。就開始罵中國的文化,文明,甚至歪曲貶低了。

可惜的是,很多國人不但中招了,而且還中毒了。

已經深入骨髓,非僅僅疾在腠理也。這樣的頭腦,讀再多個國家的書,也還是個糊塗蟲。

孔子的理想很簡單,也很大。

以一人而言,是簡單的。以人人而言,則很大很大。

論語4.4:苟志於仁矣,孔子一生的理想全繫於此

由一人而到人人,就是孔子的理想,也是儒家的理想,是君子的理想,也是聖人的理想。

若人人皆志於仁,則人人為君子。則儒學之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則可實現也。

苟,如果也。假設之詞。言外之意是有人不能志於仁。

人之所以不能志於仁,皆在於人心惟危也。人之性被情所矇蔽,本性不彰顯,則人志於情慾了。

而且,人蔽於情慾容易,志於仁則難也。

一個苟字,道出了儒學的不易,孔子的不易。

但正因為不容易,才能彰顯儒學的價值。

若人人皆能志於仁,則儒學無需存在了。孔子也不是聖人了。也不會被人罵了。

而志字,則言此志於仁很不容易。是言人要善始善終,一以貫之。才能稱為志。

若今天打魚,明天曬網,打兩天,曬三天的,不能稱為志。

即中庸所言時中之道也。至誠之道也。

至誠即可以稱之為志也。堅守為志。故志這個音近於易經中的貞字。

而仁則是整個儒學最最基本最最核心的概念。整個儒學的義理無不是從這個仁字推演出。

論語4.4:苟志於仁矣,孔子一生的理想全繫於此

亦如整個周易,無不是從乾卦出,從健字出,從乾元之元出。

由此,若是志於仁,達於至誠之道也,即《大學》所謂止於至善之義也。

至善則無惡也。至善非僅言善,乃至善也。而善則與惡對,有善則有惡。故至善則無善惡,乃至善也,純善也。

亦如乾卦三爻皆純陽也。亦如太極乃至純至粹也。

若人人皆有志於此仁,天下平則亦如反掌之間。

孔子乃至儒學之理想皆可容易實現也。

這,是一定而且必然的。西學之上帝與儒學比,有高下之分的。

一個簡單的道理他們還在爭論,人性本善還是本惡。一個簡單的東西他們都沒有,修身。

而易經對於人性本善還是本惡的問題早在五千年前就給出了答案。明乎太極則可知也。

有人會說,中國不也是在爭論人本性善惡的問題嗎?

當然,若是不爭論,也沒人罵孔子了,罵儒學了。

人還是有智愚賢不肖之分的。但中國的文明早已經給出了答案,只是人不識不悟耳。

此乃本章之真旨所在也。

論語4.4:苟志於仁矣,孔子一生的理想全繫於此

論語4.4:苟志於仁矣,孔子一生的理想全繫於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