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千萬元讓更多青年走進科研“無人區”

“希望大家在培訓後,都擁有鷹一樣的眼光、狼一樣的精神、熊一樣的膽量、豹一樣的速度!只有與歷史同步伐,與時代共命運的人,才能贏得光明的未來。”身為中國航天科工三院第一期青馬學員,杜雲飛清楚記得院黨委領導在開班式上的殷殷囑託。

年輕的冬奧會特種火炬團隊成功打破“水火不容”的傳說,抗高過載慣導系統研製團隊的青春面龐面壁十年終破壁,“獵鷹”無人機團隊潛心研製最終首飛成功……近年來,中國航天科工三院全面啟動“青年馬克思主義者培訓工程”,該院青年交出了匯聚時代之美的青春答卷。

總師講堂、百名青年精英上講堂、青年微講堂、讀書會、週五團委書記學習沙龍日等活動陸續展開,耄耋之齡的黃瑞松院士緩步走進三院首期“總師講堂”,講述他和三院的不解情緣。

青年科技工作者協會、“青年助理”等青字號品牌活動,幫助一支專業覆蓋面廣的青年骨幹人才隊伍在實踐中鍛鍊被起來。5年中,三院先後有8個青年集體和6名青年個人,獲得國家及中央企業團工委等省部級以上表彰。

“我的創意是人工智慧方面的。”“我有先進材料方面的點子。”“我有一個工藝創新方面的想法。”“我的思路是建立一套創新評價體系。”在三院青年科技工作者協會會員招募面試現場,三院最具活力、最有想法、最具創新潛力的一批青年集聚在這裡。

航天三院團委創立青年科技工作者協會,設立青年創新“金橋”計劃,透過實施“金橋專案”,每年固定提供1000萬元經費用於支援青年開展創新創意研究,強化青年骨幹實踐培養和過程歷練。引導青年出思想、出成果,這是協會成立的初衷。

“我們有很多接地氣的創新專案,可是苦於申報渠道和經費支援太少,有的真的就被‘扼殺’在搖籃裡了,這次成立青科協專業組,還給予專項經費支援,我果斷報了名。”中國航天科工三院青科協會員孫立志在一次專業組交流會上說。

在組織的鼓勵下,這些年輕人勇敢走進“無人區”試水破冰,努力打造原創技術策源地。

5年來,協會共支援立項四批次384個專案,其中重點專案127個,共形成專利、報告、論文、原理樣機等創新成果652項,多項課題獲上級創新課題支援。創新的星星之火已然形成燎原之勢。

“中央企業青年生逢其時,定當不負其時,擔起強國一代的神聖使命,用行動表達感恩,用創新展示力量,用使命扛起責任,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貢獻青春和力量。”中央企業團工委書記姚煥在調研三院時說。

根據統計,航天三院35歲以下青年超過50%,部分單位甚至超過85%。青年在各自的崗位上,先後完成了質量知識圖譜、光纖陀螺訊號處理電路晶片整合化等重點專案的開發和應用。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張渺 通訊員 任雪皎 來源:中國青年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