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起來!游上海游出詩意鄉愁

走起來!游上海游出詩意鄉愁

澱山湖公園連片的粉黛猶如秋天的粉色童話,吸引市民和遊客前來拍照遊玩。 本報記者 趙立榮 通訊員 王湧 攝

在家門口街角公園找一張空位、點一杯醇厚咖啡,悠閒地暢想“詩與遠方”;在“一江一河”濱水空間,你在岸上走,船在水上行,水上岸上互為風景;在散落於城市各處的博物館、美術館、創意園區,回望本來瞻望未來;在藍天白雲下的郊野稻田花海中,期待豐收感恩自然……

這個國慶黃金週,上海市民大多選擇足不出“滬”就地出遊。據市文化和旅遊局相關監測平臺顯示,長假前三天,在提倡預約出行、不扎堆不集聚、落實各項防疫舉措的前提下,上海市A級景區、郊野公園和文博場館接待遊客總量增長。市文化和旅遊局表示,今年上海旅遊節期間推出的“上海人游上海”十大主題,整合全市優質文旅資源,提供更精準的高質量供給,讓游上海游出詩意鄉愁。

家門口的好去處感受“小而美”

10月1日清晨去濱江騎行,上午去幸福驛站學非遺刺繡,下午和閨蜜在復興路喝咖啡,晚上看一場《萬里歸途》;10月2日去百代小樓聽國旗頌講座……家住徐彙區的張芸這個假期日程排得滿滿當當。

“家門口的好去處,讓市民出門轉角就是景,隨處找到喜歡上海的理由。”市文化和旅遊局資源處處長朱國建說,本市近年圍繞“15分鐘社群生活圈”,以“深度遊、微旅行、慢生活”打造100個“家門口的好去處”,推動了城市文旅公共空間開發開放。今年將再打造50家升級版“小而美”的好去處。

同時,推動都市文旅資源迭代升級,持續豐富文旅消費供給。而“上海人游上海”正是將都市文旅資源和人民的幸福生活連結起來,游出詩意與鄉愁。

郊野公園成為特色IP

足不出“滬”樂享田園生活、體驗農事樂趣,這是李清和家人的假日安排。帶上帳篷和美食,他們一家四口帶著愛犬驅車趕往金山廊下郊野公園參加郊野生活季系列活動。

需求的旺盛讓假日裡郊野公園露營一“帳”難求,像崇明玉海棠、奉賢風箏放飛場、金山農民畫村等露營地假日期間早早訂滿。不少營地安排了特色體驗,以秋日豐收等為主題,在充滿鮮活生命力的氛圍中,大人和孩童都可以充分發揮想象力與創造力,參與農作或者藝術創作。部分露營區,還有適合親子互動的遊戲器材,令人驚喜的是還有夜間煙火表演,這在城市裡是看不到的。

來自平臺預訂資料顯示,今年國慶期間選擇上海郊野遊的出遊人次同比增長200%。市文化和旅遊局也透過對郊野公園所在地域的民俗文化、歷史文化和景觀元素文化進行梳理,指導鼓勵各郊野公園引入專業化旅遊策劃機構,加強農村民俗、節慶活動的組織和開發,打造了上海郊野公園的一系列IP。浦江郊野公園舉辦“花園生活節”,包括藝術畫展、戲劇演藝、研學探秘、體育休閒等在內的20餘項主題活動。嘉北郊野公園圍繞“吃稻”“看稻”“聽稻”“知稻”“玩稻”,將自然生態和市民喜聞樂見的生活方式、休閒元素融為一體。

游上海品上海,更加愛上海

《2022中國城市休閒化指數》顯示,上海綜合指數排名前三。當前文旅需求端呈現出的變化之一,就是以近處風景和在地生活為導向的休閒特徵更加突出。《中國城市休閒化指數》課題組首席專家、上海師範大學特聘教授樓嘉軍認為,如何把更多的都市資源轉化為文旅資源,讓市民遊客在游上海、品上海中更加愛上海,建立與這座城市更深的情感連結,值得持續思考和探索。

市文化和旅遊局持續升級“喜歡上海的理由”、“一江一河”遊覽、“建築可閱讀”“演藝大世界”“家門口好去處”“海派城市考古”等上海文旅大IP,不僅為“上海人游上海”帶來流量新入口,也在深化文旅融合、提升市民遊客體驗度等方面,有了創新舉措。“上海人游上海”正日益成為助推上海文化和旅遊高質量發展的新動能。

今後,市文化和旅遊局還將結合“道路+”“公園+”“生活圈+”,打造更多的演藝新空間、人文新景觀、休閒好去處,為“上海人游上海”提供更豐富的內容和產品供給,充分彰顯城市美的追求、高的顏值、暖的表情,讓這座城成為上海人眼中暖意的原鄉。

作者:何易

編輯:施薇

*文匯獨家稿件,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