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末三國時期,真正意義上十萬大軍是一個什麼樣的概念?

演義中的十萬,百萬大軍肯定是嚴重誇大其詞的。只需要一組資料就能知道:東漢末年到三國時期,軍閥割據、戰亂不斷。在這一烽火連天的歷史時代,中國人口數量也經歷了斷崖式的下跌。據資料統計,在東漢中後期,中國尚有近5000萬人口;然而到了三國後期,三分天下的魏蜀吳三國,總人口竟不到800萬,其中魏國443萬,蜀漢94萬,東吳230萬。三國前期,中國總人口在經歷了黃巾起義和瘟疫,天災不斷的情況下,大概在2200萬左右,青壯男人作為戰爭的主力,人數我們取最大值三分之一算,也就是七百萬(可以肯定是沒有這麼多的),這還是總人口,三個國家加起來都沒有百萬大軍。

漢末三國時期,真正意義上十萬大軍是一個什麼樣的概念?

魏蜀吳三國分別有多少大軍呢?我們來看下曹劉孫稱帝時計程車兵數量。曹魏根據史料記載,公元263年,魏國人口有440萬人。曹魏的中央軍,分中軍和外軍及留屯各地的外軍,曹魏總兵力在四十三萬。蜀漢根據史料記載,公元263年,蜀國有108萬人。蜀漢中央軍置軍師將軍一至二人,為全國最高軍事統帥。蜀漢的基層軍隊,有許多不同的稱號,大量以外族為兵,組成飛軍、青羌、白毦、賨叟、夷兵等外族軍隊。劉備稱帝時有兵十萬餘。東吳根據史料記載,公元280年,吳國有256萬人。東吳的中央軍與曹魏、蜀漢相同,有前、後、左、右、中五軍,軍中將領亦有護軍、領軍、典軍、軍司馬等。

漢末三國時期,真正意義上十萬大軍是一個什麼樣的概念?

一旦進行戰爭置大都督總領五軍,各軍置部督等。孫權稱帝時有兵二十三萬。真正意義上十萬大軍是一個怎麼樣概念?真正十萬大軍,不要說在漢末三國這人口低谷時期,放在古今中外任何一個時代都是非常驚人的數目了。三國時期,十萬大軍好像是很平常的數字一樣:韓遂聚眾十萬,劉表坐擁十萬,劉備養兵十萬。至於出兵方面也經常有記載:諸侯討董,赤壁之戰,漢中之戰,石亭之戰,石亭之戰,還有諸葛亮北伐,滅蜀之戰等等,都是號稱率數十萬大軍。按理說,一州之地可以擁兵十萬,那他們有能力出兵十萬嗎?孫子兵法有說:凡興師十萬,出征千里,百姓之費,公家之奉,日費千金;內外騷動,怠於道路,不得操事者,七十萬家。

也就是說要出兵十萬大軍出征1千里,就要有70萬的百姓做後勤,以保證糧草輜重,路途還要花費大量的時間,金錢,糧草物資。由此可見,出兵十萬所需人力財力物力消耗之大。單鎮守四方需要消耗的糧草輜重不多,因此,如果是擁兵十萬的話,魏蜀吳三國都能做到,但是說能真正出兵十萬的話只有曹魏有這個實力。至於那些號稱帶兵百萬的整個古代史都沒有可能實現的。曹魏出兵上限:約20多萬。東吳出兵上限:10萬出頭。蜀漢出兵上限:大約5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