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第二十三章:聽“老子”講“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原 文

希言自然。故飄風不終朝,驟雨不終日,孰為此者?天地。天地尚不能久,而況於人乎?

故從事於道者同於道;德者同於德;失者同於失。

同於道者,道亦樂得之;同於德者,德亦樂得之;同於失者,失亦樂得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譯 文

不言政令不擾民是合乎於自然的。狂風颳不了一個早晨,暴雨下不了一整天。誰使它這樣的呢?天地。天地的狂暴尚且不能長久,更何況是人呢?

所以,從事於道的就同於道,從事於德的就同於德,從事與失的人就同於失。

同於道的人,道也樂於得到他;同於德的人,德也樂於得到他;同於失的人,失也樂於得到他。統治者的誠信不足,就會有人不信任。

《道德經》第二十三章:聽“老子”講“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悟之所得

“希言自然。故飄風不終朝,驟雨不終日,孰為此者?天地。天地的狂暴尚且不能長久,更何況是人呢?”

希言:字面意思是少說話。此處指統治者少施加政令、不擾民的意思

飄風:大風、強風

驟雨:大雨、暴雨

對百姓“行不言之教”,不去幹預他們的生活才是最好的治國之道,符合自然的規律。狂風颳不了一個早晨,暴雨下不了一整天。為什麼呢?因為他們是受天地所控制的,“天法道,道法自然”。而老子在這裡講述萬事萬物順應天地自然規律,是不會永恆不變的。就如治國一般,強加的干預就如狂風與暴雨一般,不會持久,終會“雨過天晴”。

“狂風暴雨”般的治國之策,我理解為不顧百姓生死,只顧自我滿足。歷史上出名的暴君——商紂王,在位33年,最終自焚於朝歌鹿臺。他的統治加速了商朝的滅亡。

其實歷史上的商紂王是一位能文能武,能言善辯的君主。但由於他將自己的聰明才智全用來壓榨剝削百姓,殘害人民;而他自己卻盡情的揮霍享樂。這樣的做法就如狂風暴雨一樣,不會因為百姓的脆弱而有所改變。最終,商朝被滅,紂王自焚,所有的百姓,無一為他傷心,都在為自己的解脫而歡呼。

老子用“狂風暴雨”形容治國之理,我覺得是非常有特點的。狂風暴雨並非有思想的人,他們不會去考慮別人,只知道狂風要往這裡刮,暴雨要在那裡下。但是,即便他們來勢洶洶,也終會消失。

天地掀起的狂風暴雨都不能長久,更何況人呢?老子在這裡也告誡統治者要遵循道的原則,遵循自然的規律,暴政只會加速國家的衰亡。統治者如果能清淨無為,那麼社會就會出現安寧平和的風氣,統治者如果恣肆橫行,那麼人民就會抗拒他;這裡體現的是老子對立相成的辯證觀思想。

《道德經》第二十三章:聽“老子”講“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故從事於道者同於道;德者同於德;失者同於失。”

從事於道者:按道辦事的人。此處指統治者按道施政

失:指失道或失德

這句話,很多人對他的解釋都是“物以類聚”。修道之人與修道之人同行,相同品行的會互相吸引。老子從“行不言之教”到“物以類聚”,這樣的跳躍看似很大,但其實老子是希望統治者能辨清身邊的人,能將品德好,且能為國效力的人留在身邊,而不是將那些只懂溜鬚拍馬的虛假小人留在身邊。

俗話是“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與什麼樣的人在一起,對你的影響都是不一樣的。不論你們之間的價值觀是不是一樣的,長久的相處也會致使你被他所影響。有研究表明,和一個消極的人待在一起,自我也會產生消極的情緒,甚至是厭世的心態;和一個積極向上的人呆在一起,長久下去自己也會有很明顯的積極向上的情緒。

在我們現實生活中,也總會遇到形形色色的人,我們在交友上也是需要慎重的。並非是歧視什麼樣的人,只是那些明顯能讓你生活變得一團糟的人,為什麼還要去結交呢?

《道德經》第二十三章:聽“老子”講“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同於道者,道亦樂得之;同於德者,德亦樂得之;同於失者,失亦樂得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其實,這幾句話可以從上一句話來理解。從物以類聚講述到精神的聚集。修道之人,道也自然願意接納你,有品德的人,品德自然會想去包容你;失德之人,自然也會被品德所拋棄。就如你是一個沒有誠信的人,自然就不會有人信任你。

你的品行決定了你能受到什麼的“待遇”。老子想告訴世人,做一個什麼的人,就會收穫什麼的人生。品性道德是一個人最重要的東西,失去了這些,你也將被生活所拋棄;就如統治者,失信於百姓,長久以往,百姓自然不會相信他。一個國家的統治者失去了民眾的信任,那他離被拋棄也就不會遠了。

總結一下本章,老子從自然現象沿述到治國之道,最終又歸於人性的品質。最佳的領導者應該先做好自己,讓百姓信任他,而他只需要信任百姓,行不言之教。這樣國家就會處於一種平衡靜和的狀態。

親近能讓你變得優秀的人,遠離那些讓你消極後退的人。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