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年前“中俄列車大劫案”搬上熒屏——“演員”夏雨講述警察故事

【環球時報記者 範凌志】25年前,一列北京開往莫斯科的國際列車在俄羅斯境內遭四夥匪徒洗劫,震驚中外。“中俄列車大劫案”是中國警察第一次跨境緝拿兇手,正在上映的電視劇《莫斯科行動》,正是以這起案件為原型改編,夏雨飾演的中國警方小組組長陳爾力是該劇最大亮點。《環球時報》記者13日專訪夏雨時,連軸轉的宣傳工作讓他顯得有點疲憊,但拍照、短影片錄製的請求他卻配合得很爽快。談到表演,夏雨的回答從容坦率,“我更喜歡當演員,而不是藝人”。

25年前“中俄列車大劫案”搬上熒屏——“演員”夏雨講述警察故事

黑幫和警察,男演員的愛

環球時報:最近幾年你參演的電視劇很少,似乎在電影方面更活躍。這兩者對你來說有什麼偏愛嗎?這部戲是哪點打動了你?

夏雨:

沒什麼偏愛,拍電視劇實在太累。拍《莫斯科行動》前,大概五年沒出演電視劇了。這部戲打動我的主要還是題材——是警匪片,又是真實事件改編。男演員大概都會喜歡兩種角色,要麼演警察,要麼演黑幫,可能這兩種角色更容易展現男性各個層面的特質。

環球時報:你與劇中“陳爾力”的原型程亞力警官是怎麼溝通的?他給你留下什麼印象?

夏雨:

程亞力警官跟我講他所理解的警察,有三句話讓我印象深刻:“文能為師,武能為匪,出汙泥而不染。”為了破案,他們在黑白兩道之間穿梭,一定要有非常強的自律,非常強的價值觀才能把工作做好。我認識很多警察朋友,警察為了辦案需要跟三教九流都能搭上話,所以必須得有表演天賦才行。

環球時報:聽說你在俄羅斯連續拍了三個月,能講講這期間的事嗎?

夏雨:

首先當時莫斯科很冷,另外跟當地溝通也會有很多問題。所以整個拍攝進度比大家預料得要慢很多,每天都要處理很多突發的事情,比如車送錯了現場、到了現場找不到人、拍到一半不讓拍等等。拍戲第一天,我在訓練時就把右手食指打骨裂了,因為拍戲不能打石膏,所以也造成右手食指反覆受傷,到現在都還沒好利索。

25年前“中俄列車大劫案”搬上熒屏——“演員”夏雨講述警察故事

“如果沒有《陽光燦爛的日子》,我可能不會當演員”

環球時報:現在輿論熱衷探討“演技”。在你看來,什麼樣的才是好演技?

夏雨:

學校裡會把表演來理論化,其實我覺得表演是“教”不出來的。演技主要依靠兩方面,一是理解力,二是表現力。表現力就是該哭的時候哭,該笑的時候笑,而且都要能感染人。其實演員最終拼的是理解力,同樣是演“陳爾力”,可能10個演員演得都不一樣,最後就是看哪個演員的表演能讓觀眾接受,覺得他的表演是真實的。這種理解力來源於對生活的觀察,以及演員自身的經歷。

25年前“中俄列車大劫案”搬上熒屏——“演員”夏雨講述警察故事

環球時報:25年前你演《陽光燦爛的日子》的馬小軍時還是個“演藝素人”,現在經過科班訓練和實踐,在詮釋角色方面跟當年有什麼不同?

夏雨:

首先是理解力的不一樣。我現在這歲數,再去演馬小軍肯定演不了了(笑)。我覺得自己當年演馬小軍已經是100分了,那是因為很多人幫助我——姜文導演用各種方式調動我,包括拍戲之前的訓練、體驗生活,都對角色有很大幫助。如果不是演了《陽光燦爛的日子》,我應該不會走表演這條路。

現在變成專業演員,我知道要想演好一個角色,就得一步一步從觀察生活、體驗生活做起,這一點,確實在中國的演藝圈是缺失的。現在市場基本被資本綁架,大家都是衝著錢來的,也沒人給你足夠的時間來體驗生活。為什麼《紅樓夢》《西遊記》大家還是愛看老版?人家拍一部戲用三年,你拍一部戲用幾個月,能比嗎?人們總是感嘆好萊塢的片子“人家的戲怎麼那麼好?”我也跟好萊塢團隊合作過,我覺得他們沒什麼訣竅,就是按照規律一步步做,不跳著走,好萊塢的演員們可能真的會用一年半載的時間來體驗生活,才能達到那個效果。

“更喜歡當演員,而不是藝人”

環球時報:聽說你會滑雪、書畫、變魔術,是拍戲臨時突擊還是興趣使然?

夏雨:

我是十八般武藝,樣樣拿的起,放不下(笑)。有些時候是拍戲需要突擊,然後發現挺好玩,就認真學了。比如打快板就是這樣,首先它可以練臺詞,然後可以練節奏感,而且這是咱中國的老玩意兒。七八年前,我曾在土耳其拍過一個真人秀,在街頭打快板賣藝,結果竟然賺了相當於人民幣3000多塊!總之我覺得演員每樣都學一點,很有必要。

環球時報:演戲之外,你顯得很低調,在這個流量至上的年代,少露面就意味著少來錢,如何看這個問題?

夏雨:

這是個人喜好,,每個人有每個人的生存之道。我進這行時,大家還叫你“演員”,演好了大家叫你“藝術家”。現在,大家開始改叫你“藝人”,透著點討好觀眾的意味——“演員”時代不是這樣,那時是一種塑造和表達,可以把自己對世界的認知放到角色中。相比之下,我還是喜歡當“演員”,而不是“藝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