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苟志於仁矣,無惡也

孔子說:

“如果立志追求仁德,就不會去做壞事。”

楊不敗結合商業解讀:

孔子說,一個人立志做一個仁人,就不會做一個壞人。一個人可能沒有多大成就,當不了大官,也發不了大財,但首先要做到做一個好人,不做一個惡人。也就是說,一個人一定要有是非之心。我們

做生意目的是什麼?大多數小的生意人就是覺得我們賺一點錢養活自己和家裡人就夠了,但是不乏有一些生意人,就是為了給人民創造更多的福利,比如任正非,民族企業家,立志於為國家做出更多貢獻,還有袁隆平,為的就是讓更多的人能不受餓。我們是為了讓自己賺更多的錢,但是

有些人為了賺錢,就願意做一個壞人,一個惡人。這就錯得很離譜。李嘉誠有一句座右銘,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意思也是差不多的,不要做壞事去賺錢。你想要達到一個目的,有壞的路徑,也有好的路徑,一定要找到那個有原則的路徑,也就是讓自己心安理得的路徑,而不是為了目的就說服自己走壞的路徑,或者說苟且一回,其實往往會後悔一輩子。堅持不做壞事,是一個人起碼的修養。

有時候我們在觀察談論一個人時,經常會覺得這個人這裡沒對或那裡不好,有時覺得這個人還不錯,可有時又覺得這個人並不圓滿,其原因在哪兒?就是因為他的價值觀念、價值取向有問題,沒有將自身修養提到議事日程上來。我經常對

學員

說,你們每個人都應當給自己立一個幾年目標,對自己應該有一個具體的規劃,現代企業都會去制定一個近期、中期、長期乃至遠期的目標規劃。那麼這個規劃是什麼?這就叫立志。如果連第一條立志都做不到,又何談煉性?又如何談得上把自己的身心性重新組合並重新最佳化起來呢?因此每個人都應該要

“志於仁”,不管是年輕人,還是中年人,即使是到了老年,也都不能輕言放棄這個目標,不能在這個價值觀念上有絲毫的後退。如果能夠志於仁,就會對我們的言行舉止起到一個約束和規範的作用,那麼在言行舉止等方面就會表現出“無惡也”,就不會釋放出不好的行為。在說話的時候,自己就會想:我是不是說了不該說的話?是不是說了大話、空話、假話、不負責任的話?是不是擾亂了別人的心智,使其不得安靜?有沒有兩舌惡口,是否在搬弄是非,傷害、誹謗別人?志於仁者,就是要把仁義禮智信、忠孝節義、禮義廉恥等等這一整套思想理念融會貫通,並切入實際。有了這些思想理念的存在,用孔夫子的話來說“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在這樣的情況下,你還可能有惡行表現出來嗎?自然就不會有不好的語言和行為表現出來

子曰:苟志於仁矣,無惡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