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酒席的“原始味兒”,你還記得嗎,高興還是心酸?

說起農村大席,我真是“一番感慨湧上心頭啊”,小時候經常跟著爸爸去“坐席”,

不僅肚子撐得鼓鼓的,還能“吃不了兜著走”。

農村酒席的“原始味兒”,你還記得嗎,高興還是心酸?

爸爸掏出手絹,

把省下的半盤炒黃豆小心翼翼地包了起來

我出生在黑龍江省依安縣依龍鎮的一個普通村子裡,那裡很窮,每家都是家徒四壁,但那裡的人很熱情、很友好。

每當有紅白喜事的時候,全村人都會去幫忙的,主人也會擺上幾桌清淡的酒席,表示對大家的感謝吧。

當然了,去的人也會“隨禮”。

至於隨多少“

分子

”,以及當時都吃些什麼,我都不記得了,唯一讓我忘不掉的是:每桌酒席上都會有一盤炒黃豆。

那個時候,在那樣偏僻的村子裡,即便是你有錢,也是買不到花生米的,

所以只好用黃豆來“湊數”了。

農村酒席的“原始味兒”,你還記得嗎,高興還是心酸?

每次跟著爸爸去坐席,等到大家都下桌了,爸爸就會掏出事先準備好的小手絹,

把剩下的炒黃豆包起來揣進我兜裡,留著我回家後慢慢品嚐。

這一包“別人吃剩下的炒黃豆”,是我小時候為數不多的美食之一了。

今非昔比,如今的農村酒席,甚至比高階酒店裡的還要豐盛很多

十一期間,有幸參加了表叔兒子的婚禮,同樣也是感慨頗多,這種場面,的確出乎了我的意料之外。

表叔家在鄉下,依山傍水,一條“細河”從門前穿過,

而這次大席,就擺在了河邊。

現在的農村,幾乎顛覆了所有人的認知,低矮的平房不見了,取而代之的都是窗明几亮,都是現代化的裝修,與城裡的樓房沒什麼兩樣。

我挑選了一個靠近河邊的位置坐下,

秋風襲來格外的清爽,我還沒享受夠自然美景,菜就上來了。

先是一波冷盤:一盤豬爪、一盤自制的蛋腸、一盤肘子肉、一盤大蝦、一盤河蟹,再就是過油的雞柳、麻團之類的兒童菜,標準的東北實惠菜。

農村酒席的“原始味兒”,你還記得嗎,高興還是心酸?

冷盤還沒吃幾口,隨著一聲“油嘍”,熱菜接踵而至,

小雞燉蘑菇,這道既實惠又美味的湯菜,是農村大席必不可少的。

之後就是魚類,魚的選擇性很大,有黃花魚、大王魚,也有用活鯉魚的,早些年用大王魚的比較多,如今也沒那麼多講究了,你想用啥就用啥吧。

表弟這次用的就是鯉魚。

雞魚過後再就是一些“毛菜”了,當然了,如今的毛菜也都不“毛”了,青菜幾乎都成了配菜,而主角都是肉類。

排骨、扣肉、肥腸等等都會陸續而來,你只管甩開腮幫子“造”就可以了。

農村酒席的“原始味兒”,你還記得嗎,高興還是心酸?

不管有多少道菜,不管你能不能吃“光碟”,總之,有一道菜是必須要上的,常坐席的人都知道,這道菜一上來,就代表菜上齊了。

這道菜就是四喜丸子,

有人開玩笑說這是“滾蛋”的意思。

究竟是不是取“滾蛋”之意,這個也無從考證了,但終歸有一點:那就是你該下桌了,趕緊給後面的人讓地方吧。

農村酒席的“原始味兒”,你還記得嗎,高興還是心酸?

吃飽喝足了,我的好奇心也上來了,看看究竟有幾道菜,逐一數了一下,不多不少正好20個盤子。

這就是如今的農村大席,經濟實惠,主要是能讓你吃飽。

所謂的“經濟實惠”,我覺得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吧:

首先,勞動力成本低,

我們都知道,農村擺大席,都是左鄰右舍親戚朋友來幫忙的,是不需要花錢的,這與城裡的酒店是完全不同的,酒店後廚一堆人,服務人員也不少,現在工資又高,羊毛出在羊身上,這些費用都需要顧客買單的。

其次,場地不花錢,

以表弟這次婚禮為例,就在家門口的河邊擺席,收拾一下衛生就可以了,不用花一分錢,而大家都知道,現在房租是什麼價位,酒店老闆會自己掏腰包付租金嗎?

最後就是菜便宜,

自己辦酒席,自己直接去批發市場買菜,價錢肯定會低很多,另外,香腸之類的菜都是自己在家裡“灌”的,這同樣會節省資金的,尤其是辣椒、胡蘿蔔之類的配菜,直接去地裡摘就可以了,根本用不著買的。

農村酒席的“原始味兒”,你還記得嗎,高興還是心酸?

其實個人覺得,如今農村人在家裡辦酒席,真正的目的也並非是為了省錢,很多人這樣做的目的也很明確:

紅事情圖個熱鬧,白事情圖個方便。

我們的歷史淵源複雜而漫長,積累了很多傳統,而能“辦大席”就是其中之一,

能夠傳承下去,保留一絲原始的味道,不是更好嗎。

農村大席,既經濟實惠,又保留了傳統風味,同時也顯得更熱鬧,如果條件允許,

我覺得應該主動回到農村,而不是選擇在城裡的酒店,你說呢?

你有過類似的經歷和感慨嗎?不妨說出來跟大家探討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