積誠泮群疑,實踐激眾媮——向美而生調研團實踐有感

積誠泮群疑,實踐激眾媮——向美而生調研團實踐有感

朱光潛說

生活美學源於生活。當你擁有了什麼樣的生活,你就活在什麼樣的美學中。

”將非實體性的美學融入在生活中,構建良好的美學氛圍,能夠引導青年一代學習美、欣賞美、創造美。

良好的美學培育離不開學校良好的氛圍營造。中華美育精神把塑造

“心靈美”放在首位。美育的本質,應該超出知識的傳授和技能的傳授,它的目標是引發心靈的自由和創造,引發心靈的淨化和昇華,養成和諧的人格和完滿的人性。在步入社會之前,學生需要在學校中形成社會所需的各類基本素養,其中就包含審美素養、美學創造力、藝術鑑賞力和傳承美學的能力,以及最必不可缺的心靈之美。美育是靈性的教育,而非技能的教育。美育並非直接教人謀生獲利的技能,而是從精神層面教他們認識生命,認識自我,培養對生命、對世界、對自然萬物發自本心的敬畏與愛。在擁有一定的的美學素養後,在物慾翻騰,人慾橫流的物質世界裡擁有雕琢生活的能力與底氣。學校廣博高質的美學教育是學生形成良好美學審美的先決條件。豐富多樣的美學教育引導學生自行探索各類藝術、戲劇、聲樂和傳統美學文化,我們在掌握一定的美學知識後,自覺自發的傳播發揚美學文化,社會就自然而然地形成了良好的美學氛圍。良好的社會美學氛圍鼓勵藝術創作的蓬勃發展。在人文藝術領域,縱觀歷史,文藝復興時期的美學文化繁盛,奠定了人類社會後續各類審美的基石,所有當代的美學藝術創作、建築設計、文化分支全都和當年美育繁盛密不可分。

在此次調研中,我來到了

雲南民族大學附屬中學蓮華校區進行

“向美而生”團隊的美學教育調研。學校正門保留了斗拱飛簷的設計,這扇大門由林徽因,梁思成夫婦在西南聯大時期設計,保留至今,也是學校重要的美學教育資源之一。學校每年春季學期會開展關於生物、化學等科目的建模大賽。相關作品已經收入校史館,

提升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審美素養,

將美學教育與相關學科完美融合。學校提供專門的音樂教室,供學生們探索樂理知識,為學生配備音樂素養良好的教師作為指導,同學們可以在教室裡自由排練、合唱、演奏喜歡的樂器等。每天下午的最後一節課是學校的美育培訓課,學生可以自主選擇相關美育課程進行深入學習,其中包含與中華傳統文化結合的書法,素描與油畫、形體透視課程,瑜伽課,茶藝課等等。

學校開展的體育課中同樣包含豐富的美學知識,

飛盤

課、

塑形課程,結合豐富民族風情的竹竿舞

。學校不同年級有不同的課間操,

結合傣族美學的傣族舞,活力迸發的華爾茲

等。

不同年級間不同美學文化交融,給

學生們

帶來良好的美學教育氛圍。

除卻學校,社會和政府對美學教育的大力支援也是美學蓬勃發展的重要因素。面向全體社會,具有普世性和傳播性的美學薰陶,能在潛移默化中給一代人形成具有時代特徵的美學審美。於公共設施中融入的美學文化,博物館、大劇院面向公眾開設的價格實惠的展演,藉由專業人員的深入講解或演繹,年累月的薰陶,逐漸將美學教育滲透進普羅大眾的心中,形成良好的社會美學氛圍,逐代將美傳遞。

總體來說,審美意識和精神境界的提升指向一種喜悅、平靜、美好、超脫的精神狀態,指向一種超越個體生命的有限存在和有限意義的心靈境界。在這樣的心靈境界中,人不再感到孤獨,不再感覺被拋棄,生命的短暫和有限不再構成對人的精神的威脅或者重壓,因為人尋找到了真正支撐起生命的內在的生命之火、靈魂之光。這束智慧的心靈之光。它可以照亮一個平凡世界的全部意義。它在我們的生命長河中必不可缺,除卻物質條件,是精神層面最珍貴的、伴隨我們一生的財富。(作者

丁文涵

段敬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