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人”探店受傷起訴足道店索賠

“達人”到足道店探店,把人給“探”傷了?今年 6 月末,探店博主李女士應邀到沙河口區一足道店拍攝推廣影片,在體驗技師服務時胳膊受傷。就事件的處理,雙方經協商未能達成一致。此後,李女士在影片平臺連發七條影片講述受傷過程,並於日前向法院提交訴狀索賠。在這場風波中,她和商家共同陷入了輿論漩渦,一場探店活動發展成雙輸局面。業內人士表示,這或是行業首起因探店發生人身健康糾紛的案件,為探店經濟規範有序發展帶來了法治啟示。

“達人”探店受傷起訴足道店索賠

“達人”拍攝時胳膊被技師拽傷

市民李女士是一名探店“達人”,在某影片平臺擁有 1。4 萬粉絲。今年 6 月末,李女士受到邀請來到沙河口區某足道店探店。探店為有償形式,店方給付探店博主“車馬費”,還有銷售團購產品的提成。達成意向後,她來到足道店,體驗服務並拍攝推廣影片。李女士說,當時由一名技師對她的身體進行手法操作,有人站在旁邊拍攝。就在技師拉拽胳膊時,她突然感覺左臂疼痛不已,便示意技師停止操作。

隨後,店裡又來了一名技師為李女士按摩,但不適感並沒有緩解,“只要一抬胳膊就疼得不行。”沒辦法,探店拍攝只能中止。當天,她和店方工作人員來到了一家中醫機構,可經過治療後疼痛感仍然存在。於是,雙方一起來到了市內某三甲醫院檢查。“醫生說有軟組織損傷,開了藥後囑咐回家養傷。”

從醫院走出來,李女士向店方工作人員提出,由於技師把自己拽傷了,看看事情該如何解決。“足道店的答覆是,可以給付一定的費用。”不過,李女士卻沒有收下這筆錢。按照她的說法,“錢是次要的,把人弄傷了,起碼應該道歉,事情也就過去了 …… ”李女士認為店方的態度值得商榷,不應只拿錢來解決問題,所以她有點生氣,就沒有接受。

協商未果起訴商家索賠

李女士在家養傷一個星期後,發現左臂仍有痛感。於是,她自行來到大連醫科大學附屬一院進行檢查,查體為尺橈骨分離試驗陽性。核磁報告單寫著:左肘關節積液、左側橈骨頭骨髓水腫、旋後肌水腫徵象、損傷可能。李女士說,醫生開完藥,讓她繼續養傷。休養了近兩個月後,李女士的疼痛症狀明顯好轉,但左肘偶爾還是有不適感。李女士說,因為手臂受傷,她在兩個月時間裡沒有開工,收入受到影響。

其間,李女士在影片平臺的賬號上,連續釋出七條影片講述受傷過程。據她統計,影片合計流量有五六百萬次。就事情的處理,足道店店長和李女士進行了協商。微信聊天記錄顯示,李女士要求為她按摩的兩名技師及店長在影片平臺發影片道歉,並把後續的醫療費用報銷。“誤工費、陪護費等就不追究了,我不要錢,要錢幹啥,也不差那點錢。”不過,足道店店長則在交流中稱,事情發酵導致店裡損失很大,道歉可以,但要雙方相互道歉。

由於雙方未能協商一致,近日李女士委託律師向法院提交訴狀。她要求商家賠償包括醫療檢查費、誤工費等各項費用。

“達人”探店受傷起訴足道店索賠

從合作共贏變成“雙輸”

在網際網路 + 時代背景下,探店博主在商家和消費者間,架起了資訊的橋樑。博主透過探店推廣,有力緩解了商家的“流量焦慮”,也讓消費者更為直觀地瞭解到商家的產品和服務。探店博主和商家之間,相互存在著天然的利益需求,可以透過合作達到共贏目的。不過,在這場風波中,李女士和商家共同陷入了輿論漩渦,一場探店活動發展成雙輸局面。

“碰瓷不成改敲詐”“要飯沒要明白” …… 各種難聽的字眼,出現在李女士影片賬號的評論區。對此,她委屈不已,“明明是受邀探店受傷,發影片講述受傷過程、表明維權態度,咋就變成要飯和敲詐了?”她說,探店博主中,確實有少數人的不良行為給整個探店圈抹了黑,但不代表所有博主都是這樣。“網友把對不良博主的負面情緒宣洩到我個人身上,這公平嗎?”事發後,她一直沒有更新探店影片,而是在身體好轉後開始“談店”,成為類似於中介的角色。她談下一家店後,根據店方的推廣需求,再組織探店博主拍攝、釋出影片。

涉事足道店的店長也正為此事發愁。“不少老主顧都刷到了李女士釋出的影片,給店方的形象和聲譽帶來了負面影響。”店長說,足道店是為了正面宣傳才邀請博主探店的,現在卻被髮了負面影片,換成誰不上火呢?按照她的說法,當初店方找到第三方機構進行推廣合作,李女士是經對方介紹前來拍攝的。李女士自稱受傷後,店裡很重視,陪同她輾轉多家醫療機構進行治療,且墊付了前期醫療費用,足以說明誠意。“在這種情況下,她一再公開發布影片,是否有藉此博眼球炒作的嫌疑呢?”

粗放式合作仍有提升空間

此前,已有網友提出疑問,涉事博主是否在為了流量炒作。對此,李女士苦笑一聲,“誰會拿自己的傷情去炒作呢?再多的流量也換不來健康啊!”而足道店的店長則表示,以和為貴是商家的經營之道,不願意把事情鬧大,所以店方一直盼著能與李女士協商達成和解。“她想尋求法律途徑解決,那麼將來法院怎麼判,我們就怎麼執行。”店長說。就探店合作事宜,李女士並未和店方直接簽訂相關協議。

記者發現,商家與探店博主合作時,有的只是口頭協議,有的雖然簽署了協議,但約定內容只限於推廣業務和價格,沒有就可能出現的糾紛予以明確約定。還有商家與流量中介簽署了協議,但後者在組織博主報名時,往往只是把業務內容“在群裡一喊”,沒有風險提示。一旦真的出了問題,也只能多方協調,盡力化解糾紛。

對此,遼寧宏展律師事務所主任律師劉萬昕表示,具體到本案,若李女士有證據證明胳膊是被技師拽傷的,她有權要求店方給予賠償。同時,李女士在影片平臺講述受傷經過時,也應確保影片內容真實、準確,否則會對足道店構成侵權。劉萬昕建議,商家和探店博主在合作前,應該把潛在風險、爭議事項、解決方式明確約定,做到未雨綢繆、有的放矢。“探店經濟剛剛起步,關聯行業內的合作模式還略顯粗放,仍有較大的提升空間。”劉萬昕說,這種提升不僅是協議等細節方面,還體現在探店經濟的整體發展水平上。例如,從內容創意到品鑑能力,從拍攝技巧再到後期製作,是否還有潛力可挖,不再千篇一律?

為行業發展帶來法治啟示

對此事業內人士表示,這或是行業首起因探店發生人身健康糾紛的案件,為探店經濟規範有序發展帶來了法治啟示。他說,探店熱潮中確實出現了各種亂象:從探店博主方面看,創作水平良莠不齊、內容同質化,甚至還有人被爆出給錢就誇、索取特權、流量造假等問題,在社會上引發爭議;從商家來看,只注重營銷而不關心產品服務的情況並不鮮見,雖然宣傳很賣力,但消費者實地體驗後卻失望而歸,商家實在是得不償失;在網際網路語境下,各種水軍、“托兒”屢屢出沒,給探店生態圈正常發展帶來干擾。

這位人士說,探店經濟的出現,是時代的客觀產物,要充分肯定關聯行業從業人員的積極作用。同時,整治行業亂象,引導探店經濟良性發展,也是不能忽視的問題,關鍵是要把行業納入法治軌道上來。“一起案件的發生,使得社會用法治鏡頭重新審視行業現狀,為良性發展補齊短板,這就具有了現實意義。”

業內人士說,加強探店經濟的法治環境建設,需要體系化的治理。近年來,國家透過加強立法、健全機制等多種措施,形成了行之有效的治理體系。同時,各新媒體平臺也在加大管理力度,對使用者虛假宣傳、博眼球炒作、虛假交易、虛假評價等違規行為予以嚴厲打擊。某種程度上,探店經濟也在影響著城市服務業的發展。採訪中,業內人士提出了一個設想,有關部門可否考慮出臺行業管理規定,更有針對性地加強引導和治理。

半島晨報、39 度影片 首席記者滿文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