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高原,奔波在沙海深處”

本文轉自:人民日報客戶端

趙風斌 陶一中 張世鐸

深秋季節,地處柴達木腹地的錫鐵山已經冷風刺骨。10月7日早晨7時許,工程車上,格爾木電務段格東訊號車間錫鐵山訊號工區工長黃連山緊了緊工服,開始安排當天的工作。

“司機報告,6805訊號機綠燈顯示有點暗,今天必須要徹底處理好,隧道內行走時,大家一定要小心腳下,防止摔倒。”黃連山說。今天,他們將要完成對錫鐵山隧道內6805訊號機顯示距離的調整和錫鐵山站訊號裝置的“天窗”檢修兩項任務。

地處沙海深處,錫鐵山氣候乾燥異常,年平均降雨量只有84毫米,蒸發量卻達2100毫米,地區平均海拔3200米,晝夜溫差超過20攝氏度,空氣含氧量只有內地的七成。鐵山訊號工區的14名“90後”,平均年齡只有25歲,他們常年駐紮在荒無人煙的戈壁,用默默的堅守,呵護著高原鐵路的暢通無阻。

“我在高原,奔波在沙海深處”

7時30分,工程車穩穩停在了錫鐵山隧道西口的路基下,經過緊張的準備,7點45分,“天窗”命令下達,黃連山帶著司丙強和李增成快速走進隧道內,剛進隧道,一陣寒風從隧道深處迎面狠狠襲來,大家不禁打了幾個寒顫。

迎著徹骨的冷風,3人徑直走向6805訊號機。開啟箱盒、檢查後蓋、擦拭透鏡、測試電壓,小夥子們的操作行雲流水。細心的司丙強發現訊號機燈座稍有偏移,調整好燈座後,黃連山快步來到距離訊號機前方200米左右的地方,配合司丙強進行燈光除錯除錯。寒風呼嘯的隧道里,他們對講機裡面的交流聲此起彼伏,經過5分鐘左右的除錯,6805訊號機綠燈顯示距離完全恢復正常。三人收拾好工具材料走出隧道,和在車內等待的同事一起趕往錫鐵山站。

10時30分,錫鐵山站“天窗”命令下達,黃連山將小夥子們分成兩組,一組在訊號機械室核對組合櫃配線,另一組在西咽喉進行裝置日常養護。

在訊號機械室,張銀國和李增成對照圖紙,仔細核對每一個組合櫃從第八層到第二層的每一根配線,“天窗”點內,他們要測試核對500餘根配線,兩人一上一下分層進行檢查,引數稍有偏移的,他們反覆進行測試核對。

“我在高原,奔波在沙海深處”

與此同時,在西咽喉,胥纏龍和楊正宏正對28號道岔的密貼情況進行檢查調整,胥纏龍拿著測試片,來回放置於尖軌與基本軌間進行道岔密貼測試,楊正宏手握一把管鉗,在對密貼調整螺絲左右進行調整,兩人的配合天衣無縫。

“錫鐵山晝夜溫大,做好季節性調整,才能確保裝置安全入冬。”楊正宏說。

12時30分,2個小時的“天窗”準時結束,小夥子們收拾好工具材料返回到車上,開始吃早晨帶來的午飯,午飯是簡單的榨菜就白餅,午飯後,他們將要進行下一個“天窗”作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