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臺市芝罘區:掃淨背街小巷裡的“回家路”

凌晨的西山路小區,亮燈的住戶寥寥無幾,遠處路燈下一個正在清掃的身影格外引人注意,他就是負責該區域小巷道路保潔的環衛工人丁新亭。

煙臺市芝罘區:掃淨背街小巷裡的“回家路”

居民在夢中,他在路上

凌晨4點多,記者前往丁新亭的家。他租住在一個居民樓旁邊的儲物間,進門有一張桌子,上面擺了鍋碗瓢盆,屋內有一張床、一張桌子、兩把椅子,這就是他所有的家當。

記者趕到時,丁新亭已經收拾妥當,穿上他那件亮眼的紅色工作服,記者看到,他左手手套破了一個大洞,他不以為然地笑著說:“走吧,可以開始幹活了。”拿起掃帚和垃圾袋就奔向他負責保潔的區域。

路上,丁新亭的話不多,時不時會停下來撿拾散落在路面的垃圾。記者起初以為這就是他負責保潔的地方,後來發現並非如此。“我負責的區域是西炮臺東路老舊小區裡的四條小巷,經過的這條路衛生雖然不歸我管,但是看到垃圾就掃一把,順手的事,也累不著。”他樸實的話語裡透露出對保潔工作的責任感。

到達區域後,他開始了一天的清掃保潔工作。此時遠處天邊剛剛泛亮,道路上偶爾經過幾個早起上班的居民,路燈下他忙碌的身影,有點孤單,但又顯得那麼踏實。

一包泡麵,撐起半天活兒

清掃完一半區域之後,到了吃早飯的時間,丁新亭熟練地走向路邊的一家小超市,買了包泡麵。“這個點太早了,很多超市還沒開門,就這家開門早。”丁新亭邊付錢邊向記者說道。

回到家,燒水泡麵,不等面涼他迫不及待地吃起來。似乎是看出了記者的疑惑,他解釋說:“已經習慣了,吃一包就能頂一上午了。”趁著他吃飯的空隙,記者跟他聊了起來。丁新亭幹環衛工人時間其實不長,以前是開車拉貨的,今年已經64歲,眼神和反應各方面也慢了,不適合開車了,就來幹環衛工人。

“我以前開車也是凌晨起來,時間上還算習慣,也是自己一個人悶頭幹,沒個人說話,所以沒感覺多麼辛苦。”雖然幹環衛工人才半年多,但丁新亭適應得很快。說話間,他就已經吃完早餐,繼續清掃保潔。

背街小巷保潔工作“更難”

與主幹道相比,背街小巷的保潔沒有車輛高速來往,工作安全性要高一些,但是任務顯然更重一些。

在一棟居民樓的後面,丁新亭在一個牆角掃了很久,記者走近才看到,石頭縫裡卡了一個菸頭,他掃幾下發現掃不出來,乾脆蹲下用手去摳,但是縫隙太窄,他又找了樹枝去摳。“其實我們只清掃的話算不上很累,但是這種縫隙裡的垃圾就比較麻煩。”摳出菸頭後,他向記者展示了一下。

丁新亭負責保潔的區域有個難題:坡多。每個巷子口都是坡,有大有小,垃圾袋裝滿要下坡找垃圾桶倒掉,再回來……每天來回跑的趟數他都數不清。

三個小時後,他終於將自己負責的轄區清掃完一遍,臉上的汗已經幹了好多回。此時太陽已經升起,路上趕著上班的居民絡繹不絕,他也可以在路邊休息片刻。“這是第一遍,我們一天保潔來回至少三四遍,小區路上隨手丟垃圾的情況還是有的,必須要及時清理才行。”丁新亭望著剛剛清掃完的區域說道。

從凌晨到夜晚,迎接太陽昇起,目送太陽西下,這是無數像丁新亭一樣的環衛工人一天工作的縮影。在背街小巷,在不起眼的角落,他們一遍又一遍不厭其煩地走在保潔的路上,為城市環境的整潔貢獻著自己的力量。對於我們來說,多走一步,將垃圾隨手丟進垃圾桶,就是對他們工作最大的支援,也是對我們城市文明最好的詮釋。

壹點號看芝罘

新聞線索報料通道:應用市場下載“齊魯壹點”APP,或搜尋微信小程式“齊魯壹點”,全省600位記者線上等你來報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