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齋:聞人生前世是鬼王的祖父,來向鬼王求情,結果目睹鬼王割肉

聊齋:聞人生前世是鬼王的祖父,來向鬼王求情,結果目睹鬼王割肉

《考弊司》是《餓鬼》姐妹篇,畫的是學府。讀書人在虛肚鬼王所轄的考弊司下生活,和在“餓鬼”式學官管理下一樣。“考弊司”,顧名思義,是考察弊端的所在,它卻成了魔鬼害人、藏汙納垢的地方。這個司掛羊頭賣狗肉,司中所作所為和它自己的門面宣傳完全背道而馳。

聊齋:聞人生前世是鬼王的祖父,來向鬼王求情,結果目睹鬼王割肉

小說開頭,有個書生來找聞人生,求他去考弊司給自己講情,為什麼求他?因為考弊司有個特殊規定:凡前來晉見鬼王者,除了交了許多錢(“豐於賄”)的人可以免除外,鬼王一概要從學子身上割下一塊髀肉。也就是從大腿上割下一塊肉。這當然是個隱喻了,割你的肉,就是要你的錢。聞人生前世是鬼王的祖父,這個將要被割肉的書生認為,祖父來說情,肯定能透過。聞人生到了考弊司,先看到考弊司高高大大的堂前,有兩個石碑巍然而立,上寫著笆斗大的綠字:一邊是“孝悌信”,一邊是“禮義廉恥”。堂上的大匾是:“考弊司”。兩邊是一副對聯:曰校,日序,日庠,兩字德行陰教化;上士,中士,下士,一堂禮樂鬼門生。

聊齋:聞人生前世是鬼王的祖父,來向鬼王求情,結果目睹鬼王割肉

這副對聯是宣傳學府的教育人的責任。古代的學校,夏代稱“校”,殷代稱“序”周代稱“庠”,在這些學校裡,講究用“德行”這兩個字來教育學生;上士、中土本來是周代的官名,後來指各類讀書人,這些讀書人都是來向鬼王學習禮儀的。

這副對聯說明,考弊司這個陰間學府最講究道德品質,也就是堂邊的“孝悌忠信”、“禮廉恥”,各類讀書人都在鬼王管轄下學習禮樂。考弊司自己做的這個廣告,當然很高尚。但是它到底是什麼貨色?是什麼人活動在這地方?聞人生前世的孫子做了鬼王是個什麼樣兒?

聊齋:聞人生前世是鬼王的祖父,來向鬼王求情,結果目睹鬼王割肉

原來是個一頭骯髒捲髮、前雞胸後駝背、鼻孔撩天、嘴唇外傾,包不住牙齒的傢伙!他的隨從更可怕:虎首人身、獰惡得像山裡的妖怪。這些人不僅面目可憎,行事更令人憎恨。不是講“孝悌”嗎?祖父講話你聽不聽?如果連祖父的話都不聽,還談什麼孝?不是講“廉恥”嗎?像割肉這樣的公開索賄還有什麼廉恥?聞人生替秀才求情,請求不要割肉,鬼王擺出公事公辦的樣子,說:這是按規定辦事,就是親爹來了,也不能破規矩。(原文:“此有成例,即父命所不敢承!”)“氣象森凜似不可入一詞”。嚴肅極了。

聊齋:聞人生前世是鬼王的祖父,來向鬼王求情,結果目睹鬼王割肉

實際上,割肉是什麼?就是要錢。秀才沒有錢行賄,被割得哇哇亂叫,喊得嗓子都啞了。考弊司的外表和實質天差地別。外表是封建統治者,莊嚴的道德說教實質是封建統治者殘酷的吃人生涯。聞人生目睹鬼王割髀肉的慘狀,去找閻王告狀,殘暴的鬼王被抽去善筋,抽得像殺豬一樣慘叫。《考弊司》“慘慘如此,成何世界”這句話,一直被研究者作為《聊齋志異》最典型的語言引用。

聊齋:聞人生前世是鬼王的祖父,來向鬼王求情,結果目睹鬼王割肉

《考弊司》寫鬼王,當然是向壁虛構,是幻想,這種幻想貌似荒誕卻格外真實,它對現實的揭露比起任何對現實生活中的真實事件照相式實錄更刻骨而盡相。鬼王割髀肉,就是封建統治者對人民敲骨吸髓的怪誕形式,是現實裡學官敲榨讀書人的變形,但是鬼王割秀才髀肉的奇異情節比起日常生活中貪官汙吏對良民的“比”(也就是打著板子催稅)對社會的揭露更典型,更驚心動魄,幾乎把封建吏治剖入骨髓了聊齋鬼故事有深刻的現實性,也有鮮明的封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