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中典型的倖存者偏差 你相信嗎?10億中國人沒坐過飛機

航空中典型的倖存者偏差 你相信嗎?10億中國人沒坐過飛機

Andy Xiong /航空透視

前不久,看了一篇描繪未來中國細分市場潛力的文章《8億人沒到過北京,10億人沒坐過飛機,我們都沒想到過的中國經濟縱深現象》,文中提到了各種大家平時並不被關注的資料來說明一些中國經濟的縱深現象,以及中國未來巨大的市場“藍海”。今天的話題就從其中的航空資料分析談起。

01、10億國人沒坐過飛機

2018年,根據中國民航局的統計資料,中國境內註冊成立的公共航空公司全年共搭載乘客6。1億人次,根據民航出行往返為主,商務人群高頻乘坐的特點,按照最保守的方式推算(所有乘客全年僅乘坐2次飛機),全年所實際搭載的乘客不會超過3億人。如果算上為數眾多的“飛行達人” (全年飛機超百次也並不少見)及部分境外旅客,實際運載人數只會比該資料更少。

航空中典型的倖存者偏差 你相信嗎?10億中國人沒坐過飛機

2018年美國航空運輸量創紀錄達到10億人次,考慮到美國3。2億人口總量,乘機人次是總人口的3倍。以此類推,我國6億的乘機人次,實際人數大機率在2-3億之間。資料來源:美國交通部

預測2019全年資料,今年在經濟放緩和局方近年來“控總量,調結構”的大政方針下,2019年的實際客運人數增長應該也不會超過10%。換句話說,雖然沒有經過細緻測算,超過2/3國人未坐過飛機的論斷,在今天看來,也是大機率能夠成立的。

2012年, 東方航空董事長也曾引用過“3/4的國人沒坐過飛機”的論斷來表達國內航空市場的無限潛力。時至今日,7年的時間裡,國內絕對航空乘客人數增長了1-2億,絕對是成就斐然,但在人口比例上來看,並沒有改變大部分中國人沒有乘坐過飛機的現狀。

02、這一現象意味著什麼?為何會覺得驚訝?

我認為是認知的糾偏。多年前,第一次意識到這個事實時,我個人是有點吃驚的。

我也曾將這個事實跟周圍的朋友聊過,很多的反映也是驚訝,這種驚訝的原因主要與自己的實際感知差別巨大。很多時候,我們的生活及周邊環境讓自己有了很多基於個人體驗而產生的認知判斷,而這種認知很容易進行放大解讀。平時很多自己認為習以為常的事情,放大到整個社會的角度卻並非如此。

航空中典型的倖存者偏差 你相信嗎?10億中國人沒坐過飛機

圖片來源:GQ實驗室

曾經有觀點提出過,朋友圈就是大多數人對社會認知的最大維度。朋友圈中的快樂與焦慮,關注與提醒,很大程度上影響著我們對社會的認知。尤其是我們自己每天透過對朋友圈的資訊篩查(分組與不看對方朋友圈),這種現象則體現得更為明顯。

按照以上的思路,我又找到了一些類似的資料:

2017年全年出境人數1。3億,全國申請持有護照人數僅為1億;

全國本科以上學歷人數約4600萬人,占人口總數的4。5%;

2019年初,全國仍有580萬人生活在絕對貧困線下(年人均純收入3000元),如果按照世界銀行人均2美元的貧困標準,全國至少有上千萬人在此標準下;

全國有約3。4億個廁所沒有用上抽水/沖水馬桶,使用的仍是傳統旱廁;

在義務教育保障方面,2019年,全國有60多萬義務教育階段孩子輟學

這些資料,單一個拿出來看,都不能說明任何問題。單就乘機人數指標本身而言,其也並不是直接與經濟社會發展水平掛鉤的。即使在美國,大片的中部群眾,可能一輩子都只活動在自己所在的城市,更別說飛機出行。

在一定程度上,飛機出行人數是與地區商業活躍程度,發展層次以及居民消費層次和生活品質間接相關的指標,畢竟商務和旅遊出行是飛機最為主要的顧客群體。貧困絕對人口對比全國14億的人口基數也是非常小的份額。但以上這些資料結合起來,所勾勒出的全景可能卻是我們所沒有意識到的社會現實,至少可能會認為這應該是十年甚至二十年前的景象。

航空中典型的倖存者偏差 你相信嗎?10億中國人沒坐過飛機

消費力仍是航空市場的強有力的基礎,網點遍佈全球的阿聯酋航空最掙錢航線竟是迪拜-利雅得時長僅2小時的短途航線。該航線在使用空客A380執行的前提下,商務艙仍需要提前至少半年預訂機票。圖片來源:simplefly。

所有的這些資料,其實都指向一個問題:我們對這個國家的認知是否全面準確?這也是今天想從航空話題引申的一點。

如今,

頭部效應

讓目光更多集中在社會的極少數人群的生活工作狀態。媒體中常見的也是“北上廣深”四座一線城市的話題熱點,似乎這四座城市6000萬人口的生活就是當前中國社會的真實寫照。絕大多數的真實中國社會場景的四五線城市卻往往被忽視。近年來突起的“拼多多”和“網路直播”就是這個真實社會群體一種另類發聲。社會中總有一部分人員被稱為“沉默的大多數”,這些人不表達不發聲,但卻默默展現著生活本來的面貌。再加上媒體傾向於正面資訊的引導宣傳,直觀的感受是我們對所處的社會越來越陌生。

今年是改革開放40週年,建國70週年,在慶祝和關注歷史功績的時候,對當下社會的現實剖析,卻變得越來越少。很感慨當年大學時光《南方週末》高品質的陪伴,一篇篇社會深度報道,確實發人深省。針砭時事,不也是另一種“講好中國故事”的形式。

03、中國到底有多富?到底又有多窮?

貧富差距,在經過“重慶模式”的整肅後,近年來越來越成為一個頗具敏感性的話題。公共媒體鮮見關注和報道。官方的靜默,似乎變成有點“人家不說,咱也不敢問”。

基尼係數是國際公認全面客觀展現國家貧富差距的指標,但在國內,2013年之前沒有任何官方渠道予以公佈,即使開始公佈資料後,大家普遍的看法也都是看看就好,並不能作為一個準確及時獲得社會公認的渠道。目前,較為可信的結論大致約在0。45-0。6之間。IMF 2018年一篇關於中國收入分配不公的分析指出,中國基尼係數擴大的原因主要為教育資源的差異以及城鄉發展的差異。如果沒有進一步的政策干預,這種貧富差距在未來仍將繼續擴大。

航空中典型的倖存者偏差 你相信嗎?10億中國人沒坐過飛機

中國基尼係數橫向對比

航空中典型的倖存者偏差 你相信嗎?10億中國人沒坐過飛機

國家統計局的歷年官方資料

為了能夠客觀展現目前國內的現狀,只能從財富管理方的銀行報告中一探究竟。作為國內個人財富管理最“用心”的招商銀行,在今年聯合貝恩公司(BAIN & COMPANY)釋出了《2019中國私人財富報告》(文末提取報告原文),我摘選了部分資料,可以作為一個比較具有說服力的客觀展現:

1。 2018年中國個人可投資資產1000萬人民幣以上的高淨值人群規模達到197萬人,預計2019年年底總量將突破200萬億,年均複合增長率為7%。

2。 2018年末中國的超高淨值人群規模約17萬人,可投資資產在5000萬以上人群規模約32萬人。

3。 高淨值人群人均可持有的可投資資產約3080萬人民幣

4。 佔全國0。14%的人口應有社會總財富的32%,財富的增值速度遠大於GDP增速。

事實資料說明,與我們經常理解的財富“二八法則”不同的是,如今中國社會不到0。2%的人佔據著全社會30%的可投資財富。

同樣也是根據招商銀行的年報公佈資料測算:2018年年報顯示,在12541。44萬(即1。2億人)戶客戶中,50萬元及以上客戶數量為236。26萬戶,佔總客戶數的1。88%。同時,50萬元及以上客戶的總資產佔零售客戶總資產的80。98%。相當於不到2%的人擁有80%以上的社會財富。

這樣的貧富差距水平,確實讓人細思極恐。其實對於大多數中國人來說,真實資料說明所謂的“偉大復興”,至少在目前這個階段,社會各人群間的體驗差別還是十分顯著。正所謂“hand hands, loud louds”(旱得旱死,澇得澇死)。記得高中政治課,經常提到橄欖型的社會結構是最為穩定與合理,強大的中產無論在消費還是財富創造都是最大的源動力。不知道現在還是否提及這樣的觀點。

不久前,在一次閒聊中,一位沙特的同學跟我談及他在紐約學習語言的經歷,當時給他一個感受是,為何有些上學的中國學生會這麼有錢?雖然他很客氣的補了一句:我知道你們中國人不喜歡別人說你們有錢。面對這樣的問題,我能理解他並無惡意,只是好奇。自己只能苦笑後,告訴他,這僅僅是很少的一部分中國人吧。很可能他所遇到的就是這197萬高淨值人群中的一員。

如果從絕對人數上來看,中國如今的富裕階層人口數量已經超過美國,成為全球富裕人數最多的國家。而且這種富裕階層與美國50-60歲的年齡結構不同,年輕化是個非常重要的特點。萬豪集團就曾提過針對中國奢華型酒店年輕化消費群體的特點,在中國所引進的奢華酒店品牌也會傾向於時尚、現代路線。

而在這種富裕現象的另一面,是10億未乘坐過飛機的國人,是上千萬還在為“兩不愁,三保證”攻堅克難的群體(中國之前兩輪扶貧每當貧困人口減到3000萬左右就進入減不動的瓶頸)。一方面,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負責任的大國形象,另一方面,又有著千萬人口生活在世界貧困線之下。

航空中典型的倖存者偏差 你相信嗎?10億中國人沒坐過飛機

航空中典型的倖存者偏差 你相信嗎?10億中國人沒坐過飛機

在解決“兩不愁三保障”突出問題座談會上的講話

大家彷彿進入了一個科幻小說中的“平行宇宙”,生活在同一空間,卻體驗著差別巨大的生活,各自都不能理解或感受到對方的關切。久而久之,社會族群會逐漸喪失聯結的紐帶。由於教育醫療資源,生活層次的差異可能帶來的是階層固化,而階層固化客觀決定了個人努力奮鬥的天花板,所造成的傷害是難以彌補的,或者說我們正走在早期西方社會的老路。

湖南衛視當年的“變形記”呈現了社會變化的一角,在大家關注對“紈絝子弟”改造的過程中,另一位體驗過大城市生活農村學生,節目結束後在心裡的傷害又將多麼巨大。這種生活差異碰撞而產生的無力感,才是最讓人絕望的。央視曾組織過一次讓公司CEO體驗農民工生活的節目,在建築工地的第一天,信心十足的“老闆”就被睡硬板床和房間內的蚊蟲折騰得整宿未睡。很多時候,我們很難體會不同人生活的真實狀態,如果沒有了“感同身受”,缺少了同理心,很容易會給認識這個社會帶上自己的種種偏見。

本屆政府將很大的精力花在了扶貧上,尤其是針對對老少邊窮“三區三州”地區,足以說明當下問題的嚴重性。我們經常用“木桶效應”說明補短板的重要性,對於國家何嘗不是同樣的道理。

04、收入差距探究:寒門再難出貴子

以前,自己一直認為,個人的成就與財富與從小的自身努力密切相關,持之以恆,用功刻苦,再加上一定額稟賦和自律,定能享受到更好的教育,從事更體面的工作,成為所謂的精英階層“人上人”。隨著年齡增長,越來越體會到,每個人的發展方向及可能性有著太多複雜的客觀社會因素,精英也並不意味著個人的成功,很可能是更多地焦慮與更高的慾望追求。自己在習慣性的向上看齊時,越來越忽視社會中更普通的大多數。“先富帶後富,最終共同富裕”的口號,其實只是水中月,鏡中花。還記得,在大學時,一篇名為《我奮鬥了18年才和你坐在一起喝咖啡》的文章紅極一時,如今再次想來,又別有一番滋味。

忽視背景、客觀條件,鼓吹“996是一種福報”以及“我命由我不由天”都是一種非蠢即壞的毒雞湯。2017年北京高考文科狀元熊軒昂一番“寒門再難出貴子”以及今年“北大拒錄低分河南考生“事件又刺痛了多少人的神經。

航空中典型的倖存者偏差 你相信嗎?10億中國人沒坐過飛機

航空中典型的倖存者偏差 你相信嗎?10億中國人沒坐過飛機

航空中典型的倖存者偏差 你相信嗎?10億中國人沒坐過飛機

2017年,關於這場“寒門”爭論中,中國青年報的一篇文章《“寒門難出貴子”怎麼就體現公平了》,我認為正中問題核心:

“鼓勵人人奮鬥,以奮鬥的姿態撬動現實的堅冰,改變人生命運,是一碗濃濃的雞湯。但是,個人成功不只依賴於個人的奮鬥,還有賴於各種社會條件,有賴於一個公平的社會環境。有時候,運氣都可能是個人成功的重要因素。生活在農村或者城市,東部或者西部,人生道路上的起點是不平等的,也不必強求均等。政府為每個人提供均等的基本公共服務,讓每個人公平地享有個人發展所必需的教育資源,公平地享有競爭機會權,更為重要。

選擇性忽視教育資源的不公,忽視不同階層之間經濟文化地位的巨大差異,以及制度安排的缺陷,高喊奮鬥改變命運,試圖迴避社會的制度性不公,是一碗毒雞湯,也缺少良心。

05一點思考

今天的話題從多少人坐過飛機聊起談到社會貧富差距,進而引申到教育資源分配的思考。對於這種宏觀社會話題,其實並沒有什麼信心能夠把握到位。每個人的理解也不盡相同,只能算是分享點個人的體會。如果不是現在以一個“閒人”的角度,估計也很難提筆來聊這些我們無力改變的問題。生活已經如此艱難,還是要樂觀向上。夢想還是要有的,否則和鹹魚有何分別。

這是一次自己的認知糾偏,討論多少偏離了關注航空的主題,但希望這些文字,能對每個人當下的社會現實有更多更全面的認識,“韜光養晦”還是要的。

最後,分享一篇與話題相關,頗有獨到見解的文章《中國社會不能“自嗨”,不妨也多看看他國優點》。文中提到隨著新媒體的發展,傳統紙媒的影響力被稀釋,在輿論界開始出現對中國能力過度溢美,以及對國際事務過於關注的“偏科“趨勢。主要表現為對中國發展現狀的高估,對美國近況認識的分裂,對老牌強國的漠視,對發展中國家的輕視。

對於未來,作者建議既要把中國經驗對外介紹好,也要把國外經驗對內介紹足。好的對外傳播,既要全面介紹中國,也要全面認識世界。而我在這裡想補充的是:有時全面認識我們自己,才能更好的全面認識世界。

前天,一個樸實的美國大叔問過我一個問題:你們中國不是社會主義國家嗎?為什麼有這麼多特別有錢的富豪?很顯然,他並不瞭解中國,也不是想說中國不該有這麼多富豪,只是從自己單純對詞語概念的理解而產生的困惑。但這個簡單直接問題,我自己沒有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