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是這4個姓氏之一,可能你並非炎黃子孫,而是上古蚩尤的後代

我們中華民族往往自稱是炎黃子孫,因為根據我們史書記錄的上古時期,由先人炎帝和黃帝統治,故我們是炎帝和黃帝的後裔。在一眾強大的部落裡,關中地區的炎帝和中原地區的黃帝一統了華夏,成為了中華始祖。但其實細究的話,有四隻黎(犁)、鄒、屠、蚩氏族,可能並非炎帝和黃帝的部落,即非“炎黃子孫”,而是另一隻九黎部落首領蚩尤的後代。

如果是這4個姓氏之一,可能你並非炎黃子孫,而是上古蚩尤的後代

蚩尤傳說中有八隻腳,三頭六臂,銅頭鐵額,刀槍不入。而這樣的一個怪物,在上古時期就會製造刀、斧、戈等兵器,並熟練掌握,勇猛無比。如果和希臘神話相比的話,就是華夏神話裡的戰神阿瑞斯。而這樣的蚩尤並非獨一人,他的部落裡有八十一個和他一樣的兄弟,所以說他的部落其實是驍勇善戰,戰無不勝。

其實關於蚩尤的傳說有各個版本,不過總的來推測,都是相傳他面如牛首,背生雙翅,代表的是牛圖騰和鳥圖騰。本來是炎帝部下的氏族,不過由於炎帝待他畏懼而謹慎,他就從炎帝屬下分離了出去,組建了自己的部落。

而他率領的九黎部落聯盟生活在黃河和長江的中下游一帶,面向大海。憑藉當地適宜的環境和溫度,他們的物質文明飛速發展,發明了穀物種植。

如果是這4個姓氏之一,可能你並非炎黃子孫,而是上古蚩尤的後代

相對於當時由採集、漁牧為主的其他部落,可以說是一個科技非常優越先進的部落。而物質的充足也讓他們在和黃帝、炎帝並稱的三大部落聯盟中最為強大。與糧食獲取技術並肩發展的,還有先進的金屬冶煉技術,這對於農耕文明的誕生和壯大都起到了重大的推動作用。

學會了金屬冶煉,才有了更實用、堅固的工具用於農業。同時,金屬武器也接踵而至。可以說,蚩尤的九黎氏族“興農耕、冶銅鐵、制五兵、創百藝、明天道、理教化”,為中華文明的出現都做出了不可磨滅的傑出貢獻。

當然,部落氏族的強大總會產生摩擦和碰撞。九黎氏族的壯大嚴重威脅到了黃帝和炎帝為核心的華夏部落。蚩尤首先聯合夸父部落,一舉擊敗了炎帝,並佔領了他們的領地。落敗的炎帝只得向黃帝求援,兩人聯手對抗蚩尤的大軍。

史書對於他們軍隊的記載,是“銅頭鐵額”、“威震天下”。由於糧食充足,個個都勇猛善戰。且冶金技術高超,具有精良製作的武器。炎帝求助於黃帝,其實也是黃帝抱著同一聯合體互幫互助的想法,畢竟蚩尤如果真合併了炎帝,自己也將迎來滅亡。

如果是這4個姓氏之一,可能你並非炎黃子孫,而是上古蚩尤的後代

於是根據《山海經·大荒北經》的記載:“蚩尤作兵伐黃帝,黃帝乃令應龍攻之冀州之野。應龍畜水,蚩尤請風伯雨師,縱大風雨。”這場兩個部落族群的大戰發生在涿鹿,打得整個天下都黯然失色。

分外激烈的戰爭也因此留下了許多神話傳說,比如說黃帝屢戰屢敗,節節敗退,蚩尤施法作大霧瀰漫軍隊三天三夜。黃帝的得力助手風后夜觀天象,在北斗星座的啟示下發明瞭指南車,率領軍隊衝出了大霧的重圍。

而又有說黃帝軍隊被困,祈求玄女的幫助,製作了80面以東海神獸夔的皮做的鼓。夔是東海中的神獸,傳說“狀如牛,蒼身而無角”,“入水則必風雨,其光如日月,其聲如雷”。黃帝用這樣的皮來蒙鼓,又用雷獸的骨作鼓槌,打出來的聲音“聲聞五百里,以威天下”。

可見最後黃帝和炎帝的聯軍獲得戰蚩尤的勝利是非常艱辛的,許多聲色浩蕩的傳說故事都來源於這場曠日持久的戰爭。最終決戰在於冀州之野,雙方也是經歷了幾輪巫師作法,用自然之力對抗。最後黃帝略勝一籌,一舉將蚩尤軍隊拿下。而甚至這場戰爭的施法為地上留下了大旱數年的災難。

如果是這4個姓氏之一,可能你並非炎黃子孫,而是上古蚩尤的後代

隨後關於蚩尤的下落有眾多說法,有言蚩尤被黃帝所殺,屍首異處。他的屍體倒在地上化成了一片紅色的香楓樹林。他的氏族和親屬落隱而遠去,將蚩尤的故事傳向了大江南北。而後黃帝將他的形象畫在軍旗上威懾天下“天下鹹謂蚩尤不死,八方萬邦皆為弭服”。

最後由黃帝、炎帝成為核心誕生了華夏一族,也就是我們自稱炎黃子孫、華夏後裔的由來。

不過蚩尤在戰爭中敗北,他所率領的九黎族就受到了黃帝一族的融合,他留下的很多直系親屬四散於炎黃的部落,所以說他某種程度上也算是華夏民族的祖先之一。但根據後來的眾多史學家研究,黎(犁)、鄒、屠、蚩這四個姓氏的人就有很大可能性是來源於蚩尤的後裔。

如果是這4個姓氏之一,可能你並非炎黃子孫,而是上古蚩尤的後代

“黎”姓是一個古老的姓氏,一直可以追溯到遠古九黎族的後裔,即用先祖的名字為氏。“九黎之後”指的就是這個意思,蚩尤又被稱為“九黎之君”,因此也可以從側面證實“黎”姓人,就是蚩尤的後裔。蚩尤倒了之後,九黎族與炎黃族進行了融合,一部分南遷的族人就保留著自己原始的姓氏“黎”。

而第二個“鄒”姓,在中國姓氏中排名十六位,是個人數眾多且源遠流長的姓氏。對於“鄒”姓的來源眾說紛紜,大體有四種可靠的推測。但其中一種就與本篇所講的蚩尤有關。

東晉時有個著名的歷史學者王嘉曾就有寫下一本《拾遺記》,其中提到\\\“帝嚳妃鄒屠氏之地,惡者於有北之鄉。其先以地命族,後分鄒氏\\\”。同樣“屠”氏也是這樣的由來,人的遷移到了不同的地方,分別就以“鄒”、“屠”為姓。

最後一個姓“蚩”也是最為明顯的。根據史書《明倫彙編·氏族典》的記載:“蚩氏,蚩尤氏之後也。”就正是指以“蚩”為姓的人是上古傳說蚩尤的後裔。

如果是這4個姓氏之一,可能你並非炎黃子孫,而是上古蚩尤的後代

這個姓氏非常罕見,由於蚩尤的形象並不光彩,飽受藝術作品的妖魔化,所以以“蚩”為姓的人很少。

除開這幾個姓氏,其實蚩尤後代的腳印還一直走到了很遠。一說現在人口不少的苗族就是從先秦開始被認為是蚩尤的後代,羌族和藏族也和蚩尤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絡。

所以說雖然蚩尤的傳統形象一直是一位狂暴的戰敗者,但其實他也是華夏民族的祖先之一。而且他不僅僅只是作為血統的源頭,引領的農耕文明,開創的科技先河都為我國古代文明做出了卓越的貢獻。後來華夏文明能夠繁榮昌盛,與得天獨厚的地理環境,以及蚩尤引領的九黎族農業水平發達是分不開聯絡的。所以說華夏族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局面,是上古時代造就的結果。

開創中華文明輝煌歷史的,其實不止有黃帝、炎帝兩人,只是蚩尤作為戰敗者未能登上正面的歷史舞臺,但他及其部落做出的貢獻是無可爭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