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將護主而死,皇帝安置他的家人:女兒嫁給朕,孫女嫁給太子

在明朝初期,圍繞著皇位,建文帝朱允炆與叔叔燕王朱棣展開了激烈的鬥爭,這就是靖難之役。最終,偏居一隅的朱棣奇蹟翻盤,成功登頂。然而,明成祖朱棣贏得也不輕鬆,多次化險為夷,死裡逃生。其中最危險的一次是在東昌之戰,朱棣被重重包圍。幸好張玉等人及時趕到戰場,將他救走。

大將護主而死,皇帝安置他的家人:女兒嫁給朕,孫女嫁給太子

但是,張玉卻在這次戰役之中,護主而死。要知道,當時張玉是燕軍的中軍主帥。他的犧牲,對燕軍是一次巨大的打擊,就連常年在刀口舔血的朱棣,也淚流不止地說:勝負常事,不足計,恨失玉耳。艱難之際,失吾良輔。

大將護主而死,皇帝安置他的家人:女兒嫁給朕,孫女嫁給太子

後來朱棣攻入南京,奪取天下之後,將張玉定為靖難第一功臣。除去一系列的哀榮之外,張玉還得到了一個殊榮,那就是讓他的女兒張氏入宮成為了朱棣的嬪妃。

說這是殊榮,還一點都不過分,在當時的封建社會,能夠嫁給皇帝,是莫大的恩典,這也是張家滿門忠烈所換來的。但是,張氏最開始進入皇宮的身份卻很尷尬,沒有一點名分。

大將護主而死,皇帝安置他的家人:女兒嫁給朕,孫女嫁給太子

因為當時有徐皇后,張氏當不上皇后是肯定的,為什麼沒有嬪妃的名分呢?原來,朱棣為了顯示徐皇后獨一無二的地位,竟然沒有封任何後宮女子。也就是說,雖然後宮數量龐大,但除了徐皇后以外沒有一個是有名有份的。

除了沒有名分,當時的後宮女子還面臨一個困惑。徐皇后一共生了三男四女,而這也幾乎是朱棣全部的孩子。只有一位公主和一位存在與否存在爭議的皇子是其餘後宮嬪妃所生。關於這個原因,在本文不作探討,但也說明當時的後宮女子過的是什麼鬼日子!

大將護主而死,皇帝安置他的家人:女兒嫁給朕,孫女嫁給太子

直到徐皇后在永樂五年去世後,莫名空虛的朱棣這才開始陸續給後宮名分。永樂七年時,張氏被冊立為貴妃。此後,正史中對於這位女子的記載就全然中斷了,關於她後來的生活經歷、死亡時間都沒有記錄下來。甚至,在很多資料中說她死後獲得了一個很好的諡號“昭懿貴妃”,其實也是文人編造出來的。

有人曾說,明太祖的實錄像紀實小說,明仁宗的實錄像短片小說,而明成祖朱棣的實錄則像是推理小說。因為明成祖不僅得位不正,後來宮廷還發生了多次血案,以至於實錄也被大幅度刪改。既然是推理小說,小珏大膽猜測,張貴妃很有可能捲入宮廷的是非,而失寵平淡度過了一生,這才沒有後來的記錄。

大將護主而死,皇帝安置他的家人:女兒嫁給朕,孫女嫁給太子

為了表達對於張玉的足夠尊重,除了將張貴妃娶進門外,朱棣還讓太子朱高熾娶了張玉的孫女。為了敘說方便,本文暫且稱呼她為小張氏。大小張氏其實是姑侄關係,小張氏也沒有當朱高熾的髮妻,而是成為了一名小妾。

等到朱高熾即位後,小張氏被封為了敬妃。看起來,也算熬過了頭。沒想到,做了幾十年太子的朱高熾,竟然在當上皇帝后短短八個月,就駕崩了。喪夫之痛還沒有消退,張敬妃又面臨一個巨大的危險。

原來,中國的人殉制度,在漢朝時劉邦手上已經廢除了。後來雖然有零星的現象,但都被視為野蠻和不人道的。不過,朱元璋卻恢復了這項已經中斷千年的殘酷制度。在明朝初年,天子過世,曾經服侍過他的人幾乎都要殉葬。

除非一些極為特殊的情況,比如為朱元璋生下小女兒的王美人,就得到朱元璋特意關照,讓她照顧小公主,不必殉葬。明仁宗雖然命短,但也是皇帝,還得有後宮女子為他殉葬。然而,張敬妃卻僥倖逃過了這一劫。因為她是功勳之後,所以新老皇帝都其免於陪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