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安七子中最有才華的王粲,為何偏偏喜歡聽驢叫?

驢鳴送葬

《世說新語》中有個很著名的典故,世人稱之為“驢鳴送葬”。

王仲宣好驢鳴。既葬,文帝臨其喪,顧語同遊曰:“王好驢鳴,可各作一聲以送之。”赴客皆一作驢鳴。

其大意為,王仲宣(王粲)生前喜歡聽驢叫。他病逝後,魏文帝曹丕參加葬禮,回頭對參加葬禮的人們說:“王仲宣喜歡聽驢叫,各人應該學一聲驢叫來送他。”於是來弔喪的人們,一一學一聲驢叫。

建安七子中最有才華的王粲,為何偏偏喜歡聽驢叫?

▲曹丕

“驢鳴送葬”盡顯曹丕和王粲的深厚友誼,還展現曹丕不拘一格敢於破常規和很有人情味的另一面。通常音痴唱歌之時,旁人稱之為“像一頭驢在叫”,由此斷定驢叫肯定不是很動聽的旋律,那麼有人好奇,大才子王粲為什麼偏偏喜歡聽驢叫?下面逐步瞭解一下。

才華橫溢

建安七子中最有才華的王粲,為何偏偏喜歡聽驢叫?

▲王粲

王粲山陽高平(今山東微山)人,荊州牧劉表老鄉,其祖父司空王暢為劉表的老師,曾祖父王恭官至太尉,父親王謙為大將軍何進長史。王粲既是貨真價實的名門望族子弟,又是建安七子中最有才華的人,與才高八斗的曹植並稱為“曹王”。

年少的王粲因才華橫溢,十七歲就經司徒王允推薦,被皇帝徵召為黃門侍郎,但當時長安局勢不安而沒有赴任。古時候,數年齡都按虛歲,不像現在都數週歲,虛歲十七歲按現在就是剛進入高中的高一學生,未到成年的大孩子,卻讓他擔任皇帝侍從,做傳達詔命的重要事情,不言而喻其才華絕對出類拔萃。

建安七子中最有才華的王粲,為何偏偏喜歡聽驢叫?

▲蔡邕

蔡邕是東漢末年,在文學、書法、經學、音樂方面樣樣精通,集於一身的大咖,可謂東漢末年第一大名士,故此經常家門前車馬盈門、家裡賓朋滿座。如此名聞天下的大咖,聽聞年少的王粲登門拜訪之後,“倒屣迎之”。

大名士蔡邕不顧自己臉面,倒穿鞋子出門迎接少年,還在滿座的賓客面前鄭重地宣佈“此王公孫也,有異才,吾不如也。吾家書籍文章,盡當與之。”

建安七子中最有才華的王粲,為何偏偏喜歡聽驢叫?

▲周不疑

對於文人來說,書籍如同“掌上明珠”,一般不會割捨與人,當時紙張還未普及(雖公元105年,蔡倫發明造紙術),更加顯珍貴,蔡邕果真不食言,送王粲萬卷書。古代人只有對那些特別欣賞的人,才給與自己“掌上明珠”,嫁女或者送書籍,如曹操曾想嫁女於周不疑。

蔡邕有書近萬卷,末年載數車與粲。>>> 《博物記》

王粲有過目不忘本領,令人讚歎不已。有次,他與友人行走中發現路旁古碑就地朗讀,或許朋友早聞王粲具有超強記憶本領,為辨別真偽,讓王粲轉身背誦碑文,結果背得一字不差。

建安七子中最有才華的王粲,為何偏偏喜歡聽驢叫?

▲曹操

另外,有次王粲觀別人下圍棋時,有人不小心碰亂棋子,在旁的王粲就地幫人家重新擺好棋子。下棋的人不可思議,覺得是僥倖成功,於是用手帕蓋住棋盤,拿來另外一個棋盤,讓王粲重擺,結果讓人瞠目結舌,一道誤差也沒有。

王粲擅長寫文章,一揮而就,從來不必修改,故此人們常誤會他事前寫好;人們煞費苦心、反覆精心構思,撰寫的文章也無法超越其文章,王粲一生撰寫詩、賦、論、議近六十篇。

博聞強識、滿腹經綸、才華橫溢的年輕王粲,應該錦繡前程,仕途一帆風順,然而事實絕非如此,想象很豐滿,現實很骨感,世事本來沒有想象中完美。

懷才不遇

建安七子中最有才華的王粲,為何偏偏喜歡聽驢叫?

▲劉表

初平四年(193),十七歲王粲跟族兄王凱一同避難至荊州,投奔家族故交荊州牧劉表,本來劉表把女兒想嫁給王粲,但見面王家倆兄弟之後,馬上改變主意招王凱為女婿。

其貌不揚,身體孱弱,還不拘小節的王粲,怎能入篤信中庸之道的劉表法眼,不但沒有成為劉表的乘龍快婿,劉表還在事業上也不重用才華橫溢的王粲。

王粲在荊州一待就是十幾年(公元208年,歸附曹操),最美好、最年富力強的時光就在懷才不遇的鬱悶中度過,期間其撰寫的《登樓賦》中也窺見一斑。

建安七子中最有才華的王粲,為何偏偏喜歡聽驢叫?

▲陳琳,建安七子之一

文章中寫到,“冀王道之一平兮,假高衢而騁力。懼匏瓜之徒懸兮,畏井渫之莫食。”期望王道平易,在太平盛世施展自己的才能。擔心像葫蘆瓢一樣徒然掛著不被任用,害怕清澈的井水無人飲用。

文章末尾還寫到,“心悽愴以感發兮,意忉怛而憯惻。循階除而下降兮,氣交憤於胸臆。夜參半而不寐兮,悵盤桓以反側。” 心情淒涼悲愴而且感傷,心中也充滿憂傷和悲痛。於是沿著臺階走下樓來,心中卻氣憤難平。一直到半夜還不能入睡,惆悵徘徊翻來覆去睡不著。

文章抒發作者王粲,自己在荊州未能被劉表重用,不能施展聞名於世的才華而感到鬱悶、悲傷甚至憤憤不平的心情,但是金子總會發光,只是時機未到而已。

發洩途徑

建安七子中最有才華的王粲,為何偏偏喜歡聽驢叫?

▲曹植

通常人要把心中鬱悶情緒發洩出來才行,不然積憂成疾,從而造成身體上傷害,甚至會丟失性命。發洩情緒的方法,一千個人有一千種,有的人玩命購物、有的人大哭一場、有的人使勁喝酒,酩酊大醉、有的人拼命運動等等。

鬱悶至極的王粲,畢竟也是凡夫俗子,他也需要發洩情緒。王粲既不是“酒鬼”又不是“剁手黨”,所以肯定另有發洩情緒途徑。

故此,大膽推測,王粲是到荊州之後,喜歡聽驢叫聲,還學驢叫聲,發洩鬱悶情緒。為何這麼說呢?其一,大家有沒有聽過“嗯昂,嗯昂”的驢叫聲,它雖然不怎麼動聽,但其響亮的聲音能讓人立馬提神兒。

其二,驢叫之時,它是用盡全身之力,使肚子明顯地一漲一癟,人學驢叫就是深吸氣,快速吐氣的過程,連續重複幾次,感覺心裡很舒暢,精神倍爽。

總結

建安七子中最有才華的王粲,為何偏偏喜歡聽驢叫?

▲曹操

建安十三年(208),歸附曹操之後,千里馬王粲終於碰到伯樂曹操而大受重用,其官至侍中,封為關內侯,建安七子中唯一被封侯的人,與曹丕、曹植關係也甚好,總算沒有浪費王粲滿肚子墨水。

王粲隨曹操南征孫權失敗之後,建安二十二年(217)正月,返回鄴城中途病逝,享年四十一歲。魏王世子兼副丞相曹丕,即國家級領導親自主持王粲的追悼會,足以說明王粲在曹魏政權的地位及威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