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視基地,持久生命力從哪裡來

【文創視域】

光明日報記者 李慧

今年6月,首屆上合組織國家電影節在青島東方影都大劇院開幕。作為上合組織國家電影節主會場,東方影都展現青島百年電影歷史,匯聚各國電影文化,積極向世界點亮城市電影新名片,閃耀著獨特而燦爛的文化風采。

隨著影視行業發展的持續升溫,我國影視基地建設高歌猛進,大大小小的基地園區總量已有數千家。與少數執行成功的影視基地比,多數基地的運營狀況並不樂觀,如何破解可持續發展困境是多數影視基地面臨的一大難題。

一個影視基地的橫空出世

【案例】今年4月,歷時4年零7個月建設,總投資500億元的青島東方影都在青島西海岸新區竣工落成。作為在中國電影工業化道路上的“生力軍”,青島東方影都不僅硬體設施一流,還營建了全產業生態鏈。在業內看來,這一專案填補了我國重工業電影的空白,對青島市建立國際影視文化產業基地、打造國家級特色文化產業示範區,以及推動我國電影產業走向世界具有重要意義。

為這一宏大專案提供設計服務的則是中廣電廣播電影電視設計研究院。

“這一基地涵蓋了世界最大的1萬平方米攝影棚和室內外合一的水下攝影棚,製作區規劃49個高科技攝影棚,成為中國首個能為全球電影製片人提供全方位製作服務和首個唯一符合國際標準的影視製作基地,獲得英國松林認證,將成為青島市影視經濟發展的載體、世界級影視產業專案。”中廣電廣播電影電視設計研究院副院長何建平介紹說。

近年來,中國電影市場已成為全球電影市場增長的主引擎。資料顯示,今年一季度中國電影票房高達202。17億元,重新整理紀錄。然而正向世界第一大電影市場邁進的中國,電影工業化水平仍處於初級階段。

目前,電影工業的粗放以及技術的滯後,嚴重製約了我國電影產業未來的發展格局,加速中國電影工業的現代化程序,已成為業界共識。由此,東方影都給中國電影工業帶來的提升顯而易見。

“如果說2008年落成的國家中影數字製作基地是中國新影視基地的開山之作,奠定了第一代影視基地的標準和規範,那2018年落成的東方影都,則是中國影視工業的全面升級和進步,成為第二代產品的代表作。”中廣電廣播電影電視設計研究院建築一所副所長康玉清指出,這一專案標誌著我國影視製作基礎設施,在規模數量、完整度、規劃理念、技術標準等各個方面,全面領先於世界。

在中國電影工業化的道路上,從“製造”到“智造”,科技的更迭和智慧的升級,離不開技術和藝術的雙劍合璧。“目前中國電影相對偏粗放的模式已難以滿足當下的精細化生產。工業化通俗講就是專業化、標準化、規模化,透過引入各行各業的專家型人才,建成一條運轉平穩的流水線,進而帶動影片生產效率和品質的提升。”清華大學教授、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副主席尹鴻說。

影視基地,持久生命力從哪裡來

無錫國家數字電影產業園。資料圖片

中廣電廣播電影電視設計研究院建築一所副所長黃淑明介紹,東方影都包含了40個標準攝影棚、世界最大固定水下攝影棚、世界最大水面拍攝水池以及世界最大的2萬平米後期製作設施,“更為關鍵的是,很多技術和標準都是我國自主設計研發出來的,具有中國自主智慧財產權”。

“電影產業資源是需要聚集的,東方影都建成以及青島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評為‘電影之都’後,青島會成為繼北京、環上海地區之後另外一箇中國電影產業的聚集區。”中廣電廣播電影電視設計研究院建築一所所長潘國林說。

用設計讓基地有“形”也有“神”

【故事】驚蟄是《畫皮》《尋龍訣》《戰狼2》等影片的水下攝影團隊,在團隊負責人賈浩看來,在東方影都這樣一個大型的專業水池拍片,比租用泳池或者其他的水池拍攝更加便捷高效。“我們接下來好幾部水下戲都會在這裡拍,包括《封神三部曲》我們也正在談。這個池子的規格、水迴圈系統、加溫系統等都很健全,還是比較方便的。”賈浩說,“比如泳池裡面演員是睜不開眼睛的,要戴泳鏡,但這個水池已經調好了酸鹼度,演員在水下更方便睜眼,而且會保持30多度的恆溫”。

而這樣的最大水下拍攝設施,設計起來卻並不輕鬆。

“水下攝影棚對水質的要求、防腐的要求、滑軌固定等要求很高,技術設計經過三個多月的反覆打磨,最終通過了松林公司的認證,目前全球僅有4家影視基地獲其認證。”黃淑明說。

作為一種與文化、旅遊和城市建設相結合的產物,近年來影視基地的建設正在急速擴張。由於大部分影視基地在建設之初就缺乏明確的定位和完整的發展模式,尤其在如何運用當地資源發揮自身特色方面缺少切實可行的計劃,因而出現了不少影視基地內的人造景觀和基礎設施高度雷同的現象。

“其中,能不能用創意和設計提高中國影視基地建設的標準,是我們在設計中要著重思考的問題,從浙江橫店影視產業基地到河北大廠影視小鎮,我們的設計都參與其中。正是有著獨特的設計理念和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才讓我們院展現了影視設計的‘國家隊’的實力。”何建平說。

專家指出,在激烈的競爭中,走差異化道路、打特色牌是眾多影視基地脫穎而出的制勝法寶。很多影視基地的高投入未能換來高收益,建成的場景全年接待的攝製組數量屈指可數,偌大的基地彷彿成為擺設。可以說,這樣的發展方式只學到了影視基地的“形”,而忽略了以文化內涵為根基的影視基地的“神”。

“影視基地建設應堅持差異化,避免風格雷同,以滿足不同場景需要。各地方政府和企業在規劃建設影視基地的場景時,更應採取互補式發展的策略,避免同質化帶來的重複建設和資源浪費。”潘國林說,東方影都走了一條既不同於好萊塢,也跟橫店、懷柔等國內影視基地錯位競爭的路子。它以電影業上下游貫穿的方式,試圖用大手筆打通全產業鏈。在東方影都專案中,運營公司在設計中提前介入,就基地未來執行定位進行了提前謀劃,這對專案日後的運營意義重大。

在業內人士看來,影視基地屬於高投入、回收週期長的行業,很多影視基地建成後,由於缺乏後續資金投入,長期沒有改造,也沒有進行相關旅遊產品的開發,對劇組和遊客的吸引力不足,最終陷入發展困境。

“實現中國電影工業化需要更多的類似於東方影都製作區專案的引領。只有政府、國有大型影視集團和有實力的民營影視製作公司一起努力,中國電影才能真正走出一條中國特色的工業化之路。”潘國林說,中國電影工業化和影視基地的發展光有硬體還不夠,軟體也需要跟上,當然這需要漫長的過程。

實現多元經營和聚焦主業的平衡

【資料】近年來,中國影院和銀幕數保持較高增速,院線規模不斷壯大。據國家電影局釋出的資料顯示,截至今年3月底,中國內地影院9965家,銀幕總數達到54165塊,位居世界第一。隨著我國影視行業的不斷成熟,目前已形成包含劇本創作、拍攝製作、宣傳營銷、播出發行和衍生品開發的完整產業鏈。在此背景下,影視基地的功能不再侷限於單純提供場景,而是要形成向產業各個環節延伸的全產業鏈。

在這種背景下,影視基地不僅要著力於為影視劇作品的生產製作提供全面服務,如道具、服裝、影視器材和群眾演員等,更開始在發行渠道、金融服務、企業註冊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

有分析人士指出,與迪士尼、環球等影視娛樂綜合體相比,中國電影產業鏈的中後端開發還缺乏“長尾效應”。目前,國內並不缺乏影視基地,但大半影視基地缺乏資金而且收益欠佳,其中產品單一、沒有形成完整的產業鏈是最大的硬傷。

對此,曾在美國拍攝《唐人街探案2》的導演陳思誠頗有感觸。他認為,美國電影市場是全球市場,票房收入在電影產業總收入中只佔一小部分。中國電影人應該思考,如何利用電影IP價值,做好更大外延的內容,那是真正的藍海。“隨著票房天花板離我們越來越近,下一步應該考慮如何利用電影的工業化,讓電影產業更加蓬勃發展。”陳思誠說。

基於此,東方影都影視產業基地同時主打國際影視基地和數字後期製作兩張王牌,在影視製作全產業鏈上下功夫。

“針對目前國內創客氛圍越來越濃的現狀,東方影都還建有集影視文化金融、影視藝術交流、影視製作技術三大平臺和影視文化培訓、影視創業創新兩大中心的創客中心,該新型創客中心不僅服務影視製作、後期類企業,也將吸引眾多動漫、遊戲等中小型企業入駐,培養和構造更具多元性的泛娛樂影視文化生態圈,著力建成影視創新企業的加速器。”黃淑明說。

“要大力提升中國電影工業化水平和市場運營能力。透過透明、高效的影視工業流程進行加工生產,透過健康規範的影視市場體系進行資源配置,從而促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最佳化產量規模,提升經濟效益。”中國廣播電影電視社會組織聯合會副會長張丕民說。

中廣電廣播電影電視設計研究院高階工程師高偉認為,為延伸產業鏈,影視基地可以從製作環節向兩端延伸,“向上”可以將影視基地建成內容研創基地,並搭建融投資平臺;“向下”可以建成節目交易平臺,以尋求盈利模式的多樣化。此外,還可以整合各種資源,共同構築資源共享、互補的產業環境,也可以與周邊地區的影視基地聯合成為產業共同體,共同做強區域影視產業。

“電影工業化最終是要營建一個全產業生態鏈。”何建平表示,一流的技術平臺,完善的產業鏈條,專業的製作流程,國際化的服務水平,這四方面平衡發展,中國才能出現真正意義上的東方好萊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