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鑾殿原來有把椅子,宰相可坐在上面,為何宋朝宰相將椅子弄丟了

宋朝時期,有一位著名的宰相,此人雖然在政壇上毫無建樹,但是他的一個“拍馬屁”行為,卻讓後來的宰相們把椅子都混丟了,從而也被後人笑話了千年。此人是誰?又為何會混丟椅子?如果您想知道,就讓小編來為您揭秘:

金鑾殿原來有把椅子,宰相可坐在上面,為何宋朝宰相將椅子弄丟了

(本文所有圖片,全部來自網路,感謝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權利,請聯絡本號作者刪除。圖片與內容無關,請勿對號入座)

古代封建王朝建立的理論基礎,其實是源於儒家文化思想的根深蒂固,孔孟之道啟發了人們的心智,同時也給人的思想加上了一層禁錮。不過孔孟思想桎梏觀念的發端,應該來源於宋朝。換句話說,宋朝是封建皇權被大大加強的朝代,其思想固化之嚴重,對後世的影響極大。

金鑾殿原來有把椅子,宰相可坐在上面,為何宋朝宰相將椅子弄丟了

在唐代之前,君臣之間的等級觀念實則並不森嚴,甚至朝廷內推崇一種“坐論”的觀念。孔子曰“坐而論道”,講的就是在道理面前人人平等,每個人都可以自由談及屬於自己的思想,雖然身份等級存在差距,但是思維卻是保持在同一水平線上的。在“坐而論道”的思想緯度中,古人的思想愈發繁榮,以至於出現了春秋時期“百家爭鳴”的景象。當然,當時的“坐”也與現代人眼中的“坐”是完全不同的,唐代之前並未發明凳子,所以“坐”的方式基本上都是跪坐,而自宋朝之後,凳子的發明,就開始讓君臣之間的等級有所分化,從而弱化了“坐論之禮”的存在感。

在唐朝之前,作為一朝主宰,宰相在朝堂上與皇帝議事的時候,是有權利擁有座位的,甚至還可以喝一口清茶。不過自從北宋成立之後,宰相範質卻徹底把朝堂上屬於宰相的椅子混丟了。範質字文素,是五代後周時期至北宋時期的宰相。幼年時期的範質聰明好學,長大成人後成為後唐戶部侍郎,後周建立之後,範質更是官至於兵部侍郎、樞密副使等職位。後來周世宗病重,更是對範質表現出了更多的器重,甚至還將皇子託孤於此人。可惜的是,在趙匡胤陳橋兵變之後,範質居然開始極力擁護,完全忘記了前主的委託。也正是由於範質的擁立之功,趙匡胤才在北宋成立以後,將其任用為宰相。

金鑾殿原來有把椅子,宰相可坐在上面,為何宋朝宰相將椅子弄丟了

僅僅從上述範質的履歷來看,我們就應該清楚範質的為人。此人一生數易其主,卻始終能穩居高位,無疑說明他的確擁有不凡的能力。不過從另外一個角度來看,範質似乎也是一個徹頭徹尾的小人,因為他的忠誠度實在太低,如同三國時期的呂布一般,可以毫無原則的在利益面前出賣前主,棄託孤之重而不顧,力捧趙匡胤為皇帝之事,足可見此人的奸詐。

範質在成為北宋宰相後,曾一度以自己是前朝老臣的身份提出辭呈,不過尚未得到太祖趙匡胤的允許。範質此舉,看似是淡泊名利的做法,歷史學家卻認為,此人完全可能是以退為進,祈求在朝廷內穩居第一宰相寶座。談到這裡,我們也應該瞭解一下範質對於皇帝心思的揣摩。

金鑾殿原來有把椅子,宰相可坐在上面,為何宋朝宰相將椅子弄丟了

趙匡胤作為宋朝的開國皇帝,其實心中一直是存在嚴重戒心的,因為他的皇位就是從幼主手中奪來的,自然不希望手下臣子會效仿自己。也正是因為如此,趙匡胤才會在日後上演了一部“杯酒釋兵權”的戲碼。毫無疑問,範質已經徹底弄清了皇帝心中所想,於是便為皇帝精心編排了一出“好戲”,以此來向皇帝示弱。

金鑾殿原來有把椅子,宰相可坐在上面,為何宋朝宰相將椅子弄丟了

在朝堂之上,範質公然提出,要將自己的座位撤換掉,宰相在朝堂之上與皇帝議論國事,絕對不可以僭越端坐,而是要保持站立的姿態,以此彰顯君主的權威。自然而然的,範質的做法得到了趙匡胤的認可,甚至宣佈從此以後,朝廷內再不設座位,以此明確君臣之分。也就是從此刻開始,宰相在朝坐著議事的時代再不復返,皇權與相權的對立,最終以皇權的完勝結束。此後的元明清三朝,即便是身居高位的宰相,也要在上朝時或站或跪,完全沒有了之前的優待。

金鑾殿原來有把椅子,宰相可坐在上面,為何宋朝宰相將椅子弄丟了

範質的做法,的確惹得了皇帝的歡心,為自己贏來了諸多的信任。不過遺憾的是,後世卻一直以此人為恥,認為他溜鬚拍馬無所不用其極,是宰相中的奸詐之人,終得一世臭名。

參考資料:《古老的歌》

李偉同著

湖南出版社出版

文瀾海潤工作室主編文秀才,本文撰寫:特約歷史撰稿人:常山趙子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