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人“六不說”提高人格高度,做事“一軟一硬”增加人生底蘊

曾國藩被譽為“晚清中興四大名臣”,受到後人很高的評價。他的仕途頗為傳奇,起初七次科舉不中,十年七遷,連跳十級,官至二品。他一生勤儉廉勞,不為官自傲;修身律己,以德為官,在官場獲得了巨大的成功,官運一直很旺。常言道,官場如戰場,旦夕禍福。在官場上的成功,源自他說話時採用的方式方法。他奉行“戒多言”的原則。老人們常說,“病從口入,禍從口出。”有價值的話多說,沒必要的話不說。曾國藩言:“行事不可任心,說話不可任口”。這源於一件小事。

做人“六不說”提高人格高度,做事“一軟一硬”增加人生底蘊

以下是曾國藩自己總結研究出來的為人處世的六句話。

1。不說直話。

說話是一門藝術。說的好是錦上添花,說的不好則是雪上加霜。說話切記不要直來直去。自尊心和虛榮心人人都有,倘若胡亂說話,不顧及他人的情況,極易造成尷尬場面,鬧得大家不快。曾國藩告誡兒子說:“自古以來講凶德致敗的道理大致有兩條,一是長傲,二是多言。”

說話像山間的泉水一樣,沁人心脾,汩汩而流。不能跟大江大河一樣,浩浩蕩蕩,奔騰而流。直截了當的說與輕聲慢語的說,效果是不同的,後者更容易被人們接受。要讓別人聽進去你的話,這才是與人交流的關鍵。倘若說話方式不對,話再真誠、再有價值,對方不入耳也是徒勞的。而委婉的、不生硬的話語既是尊重對方,留給對方一定的餘地,也是穩定對方的情緒,讓對話延續下去。

做人“六不說”提高人格高度,做事“一軟一硬”增加人生底蘊

2。不說閒話。

說閒話的人容易被人討厭,尤其是那種背後說閒話的人。曾國藩在家書中寫道:“常說是非事,必是是非人。”經常愛嚼舌根,一點小事就當大事宣傳的人,必然不是什麼好人。經常去說別人的閒話,總有一天閒話會傳入那人的耳朵裡。真正的聰明人,在閒暇時間裡,總會去學點東西或提升自己,不浪費自己的時間和精力。

3。不說怨話。

在生活中我們總會遇到抱怨的人,他們抱怨自己或者抱怨別人。其實抱怨是在做無用功,對解決問題沒有一丁點好處。人們不願意一直聽你抱怨,反過來看,我們也不願意老是聽別人抱怨。抱怨多了,心情會變糟糕,陷入負能量的漩渦。

愛抱怨、發牢騷的人,意志不堅定,抗壓能力特別差。遇到麻煩事老是抱怨,不斷地去找別人的藉口,抱怨世道不公,讓自己遭遇悽慘。這樣很容易讓你成為懶惰者和脆弱者。因此,我們不要傻傻地再去抱怨了,不妨靜靜思考,我們為什麼會失敗?有沒有解決問題的方法?下次再遇到能不能做得更好?這才是我們需要做的。

4。不說狂話。

與人交往,坦誠第一,狂傲的、自大的話,就不要說了,說了容易招人厭惡。也不要輕易承攬下自己辦不到的事,到最後失信於人,丟失的是別人對你的信任。為了餵飽自己的虛榮心,說了狂話,把自己的缺點暴露給別人,這真是得不償失。

魏晉時期,兩晉名士周伯仁愛說狂話。《晉書》上說:有一回晉元帝宴請群臣,眾人酒喝得很盡興,晉元帝高興地說:“在座的各位都是全國有名的大臣,我們今天共聚一堂,眾位愛卿有沒有覺得我像上古的堯舜禹呢?”眾大臣鼓掌稱是。周伯仁當時喝醉了,只見他大聲說道:“都是皇帝,今天的皇帝怎麼能比得上聖人在的時候呢?”皇帝非常生氣,當即下聖旨,要處死周顗,多日後赦免了他。所以,我們要低調做人,不要像周伯仁一樣太過狂妄,這樣容易招來橫禍。

5。不說胡話。

人活在世,一定要活得明白,明明白白做人,明明白白做事。不要胡言亂語,不知道的咱不說,千萬不要胡說,胡話一旦出了口,就收不回來了。老話常講,“說者無心,聽者有意。”別人聽到耳朵裡,就會懷疑你的人品,對你形象產生負面影響。滿嘴胡話的人,沒人願意親近他,因為句句都摻雜假話,有效溝通程度很低。說話清晰明確,不說胡話,讓聽者覺得你這個人靠得住,這便是高情商的表現。

6。不說惡話。

曾國藩常常在家書中告誡子女,做人要厚道,話不要說死,事不要做絕。多積口德,多尊重別人,這既是包容別人,也是包容自己。惡言惡語,儘量不要說,要學會剋制自己。老話說得好,“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惡話的殺傷力不亞於一顆精神上的“原子彈”。

阮玲玉在遺書中寫道:“我一死何足惜,不過還是怕人言可畏。”惡語給他人帶來的傷害,是我們無法估量的。所以,我們在說話之前,一定要在腦子裡過濾一遍,淘汰掉傷人的惡話。想想你說出口的話有沒有上面那六種。想想你說出口的話是否照顧到了對方,想想你說出口的話是否合乎場合。

無論你是達官顯貴身處高位、鉅富商賈身價過億,還是你是平民百姓碌碌無為,小康之家圓圓滿滿,語言交流都是人們不可缺少的交流工具,完美的運用言語才能達到事半功倍的理想效果,臃腫的話語只有適得其反的表達結果。不講六種話是助你提高自己交際能力的致勝法寶,同時,也是幫助你揚長避短的秘密武器。

或許,上述的“六不說”會讓很多朋友感覺本來很平常的語言溝通反而成為人際交往的最大瓶頸和阻礙,讓人在生活之中無所適從,更難於與人交流,甚至出現不敢與人交流的問題。下面就用一句話概括、衍生出如何說話、做事的真正道理。“低調做人、高調做事”“說話要軟、做事要硬”。

生命是一段旅程,人生是一場修行。修行的境界,直接表現在你的說話和做事上。同時,說話與做事也不能分割,不管在哪裡,跟誰打交道,說話辦事都是必備的技能,缺一不可。說話時,和顏悅色,和風細雨,讓人如沐春風,自然讓人更易接受,溝通效果更好。做事時,當斷則斷,剛毅果決,不搞陰謀小動作,該表現的時候一鳴驚人,自然能成就一番事業。說話和做事的技巧,歸結起來就是:說話要“軟”,做事要“硬”。剛柔並濟,才能所向披靡。

1。說話如水,要“軟”。

說話要軟,首先要注意自己說話的語氣。如果語氣不對的話,說什麼話都白費。一個成熟的人,一定是個善於說話的人。一張會說話的嘴,夏日裡如涼風習習,令人清爽;冬日裡若暖陽高掛,令人舒泰。在生活中,有很多人本是好心,但話一出口就變了味,惹人生氣,這就是說話的語氣出了問題。

曾國藩年輕時脾氣並不好,其在京任職期間與不少人發生過爭執,也得罪過不少人。他與兩位同鄉鄭小珊、金藻都曾發生過口角,所為的也是些雞毛蒜皮的小事,但結果是,“肆口謾罵,幾於忘身及親”。在京期間,曾國藩還“好與諸有大名大位者為仇”,以至於好多人見到他就躲開,更不敢同席吃飯。

最要命的一次,曾國藩還差點惹來殺身之禍。在咸豐皇帝剛登基時,曾國藩不僅寫了一個題為《敬陳聖德三端預防流弊》的奏摺痛批皇帝,還在上朝時當著滿朝文武,將自己痛批咸豐的摺子大聲背出來。下不了臺的咸豐帝,連呼十幾聲“狂悖”之後,讓軍機大臣給曾國藩定罪。後來,還是靠著其他一些忠臣以“主聖臣直”規勸,咸豐皇帝才平息了下怒火,沒有治曾國藩的罪。

曾國藩也多次反思自己:“齟齬之後,我反悍然不近人情。惡言不出於口,忿言不反於身,此之不知,遑問其他?謹記於此,以為切戒。”

所以說,說話要留後路,就事論事,不要人身攻擊,不要得理不饒人,不要把話說得太絕對。硬話也可以軟說,拒絕別人也要給對方一個臺階下,留有迴旋的餘地,不能一句話噎死一個人。再者,說話一定要注意分寸。所謂有分寸,就是要根據不同的時間、人物、事件、地點,相應調整語句的長短、語速的快慢,措辭的深淺,做到點到為止。

曹操曾為立嗣之事猶豫不決,兒子曹丕勤奮聽話,各方面還不錯,按長幼順序應立他為太子,但他的另一個兒子曹植才華橫溢,深得他的寵愛,所以思來想去,不知道到底該讓哪個兒子繼承王位。當曹操徵求賈詡酌意見時,他卻站著一聲不吭。曹操有些生氣了,說:“我問你話,你為什麼不回答呢?”

賈詡說:“我正在想一件事呢,所以才沒理你。”曹操問“你想什麼呢,說來聽聽。”這時賈詡才回答道“我正在想袁紹、劉表廢長立幼招致災禍的事。”

曹操聽後哈哈大笑,立刻明白了賈詡的言外之意,後立曹丕為太子。上述情境中,賈詡要是回答說立曹丕為嗣,曹操肯定會想,賈詡是因為和曹丕關係好,甚至還有營私結黨之嫌。但賈詡又不能不回答曹操的問題。

但賈詡聰明就聰明在恰到好處地把握了語言的分寸,只用一句話就很巧妙地回答了曹操,不僅迴避了曹操對他立場的懷疑,並且把說服重點放到了長幼有序,立誰為王關係到國家興亡上。

透過一個歷史事件恰當地表達了自己的意思,輕重有度,點到為止,賈翊這樣避免了正面回答問題有可能招致的殺身之禍,也給了曹操一個滿意的答案。修身養性,非一日之功。先把這張嘴修好,才是千里之行的第一步。

2。做事如山,要“硬”。

做事要硬,硬在紮實。曾國藩讀書笨,用他自己的話說:“他人目下二三行,餘或疾讀不能終一行。他人頃刻立辦者,餘或沉吟數時不能了”,但曾國藩卻有自己的法子:“一書未讀完,斷不看他書,東翻西閱,都是徇外為人。”“一句不通,不看下句;今日不通,明日再讀;今年不精,明年再讀。此所謂耐也。”讀書紮紮實實,打仗亦是如此。

太平軍因為擅長野戰,善用奇謀,清朝廷多次派軍圍剿不利。然而太平軍遇到曾國藩,就一點辦法也沒有。因為曾國藩只喜歡“結硬寨,打呆仗”。湘軍每攻打一個城市,並不急著跟太平軍開戰,而是修牆挖壕。牆要修一尺厚八尺高,用來防止火炮攻擊。壕要挖一尺深,再在壕溝外埋種花籬,花籬要五尺,埋入土中兩尺。並要設定兩三層,用來防止馬隊攻擊。第二日,往前推進一段路程後,又修牆挖壕。如同巨蟒纏人,用一道一道壕溝把城市困死。就是靠這樣一種方法,纏的太平軍毫無應對之策,以致最後兵敗。

做事不紮實的人,總是試圖尋找捷徑,遇到困難想方設法跳過這一步。但那就像建一座大廈一樣,重要環節鬆鬆垮垮,有點風吹草動就會坍塌下來。做事紮實的人,從不投機取巧,一點一滴,一磚一瓦建起自己的高樓。做事硬,也硬在對原則和底線的堅守。

曾國藩,在官場如魚得水,但他並不是毫無原則的,他始終秉持規則的底線。在任直隸總督後,醇親王奕譞託曾國藩的好友朱學勤轉來一封信,信中對曾國藩大加恭維,意圖結好。醇親王是慈禧的親妹夫,一般人對這樣的核心親貴,主動奉迎唯恐不及,曾國藩卻沒有給他覆信。醇親王不甘罷休,又託曾國藩的另一好友黃倬轉寄詩文,希望曾國藩應和,但曾國藩仍然峻拒。此時的曾國藩早已不是原來的憤青,而是寓清於濁,處世圓融,所以曾國藩此舉令身邊人費解。曾國藩解釋道:此為“避內外交通之嫌”。不管有多少名利誘惑,也不違背親王與外藩之間禁止私下交通的政治原則,此乃曾國藩堅守的原則。

做事如山,就是不做違背良心、為人不齒的事,面對大是大非,勇於任事,敢於擔當;對於小事瑣事,高風亮節,大智若愚。怕事躲事,畏首畏尾,一生沒出息。謀事幹事,勤勉做事,終能成大器。

謹記:你說出口的每一句話,都將決定你人生的高度。每做任何一件事情都要紮紮實實、一絲不苟,因為做事都無不體現你的人生價值和人格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