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國祚276年,有16位皇帝,為何明十三陵中只葬了13位?

公元1644年,崇禎皇帝看著跟隨自己來到煤山上的親信,他心中感慨萬千,自太祖開國以來,已經過去276年,沒想到大明基業即將要葬送在他手中,帶著對先祖無窮的愧意,崇禎皇帝選擇在煤山自縊。

明朝國祚276年,有16位皇帝,為何明十三陵中只葬了13位?

算上崇禎皇帝,大明王朝正統皇帝共有16位,然而在北京的明朝帝陵卻只有十三座,也就是著名風景區“明十三陵”,既然只有13位皇帝長眠於此,那麼其他3位皇帝又被葬在哪裡了呢?

一:明太祖朱元璋陵墓在南京

明太祖朱元璋是大明王朝的開國皇帝,他的一生波瀾壯闊,簡直像是開掛了一般,從底層放牛娃成長為唯我獨尊的開國帝皇。朱元璋推翻元朝統治,建立我國曆史上最後一個漢家王朝,歷史評價其位最正。

明朝國祚276年,有16位皇帝,為何明十三陵中只葬了13位?

朱元璋早年參加郭子興的紅巾軍,由於作戰勇猛、屢立戰功,朱元璋很快成為郭子興陣營中不可缺少的一員大將,僅僅三年時間,朱元璋就攻下了應天府(即現在南京)。攻下南京城之後,朱元璋聽取身邊謀士的建議,以南京為根據地發展自身勢力,逐步圖謀天下。經過十多年的艱苦奮戰,相繼戰勝陳友諒、張士誠,之後在南京稱帝建立新朝,國號為明。

不過,人都有生老病死的那一天,皇帝也不例外。與普通人不同的是,皇帝對自己的陵墓修建工作則十分重視,畢竟皇陵中會陪葬大量金銀財寶,這難免會引起一些人的貪婪之心,進而偷盜皇陵。皇帝自然不希望自己去世之後,會有不速之客“造訪”他的安眠之地,所以皇帝的陵墓大多都修建在比較隱蔽的地方,墓內也會設定重重機關,防止盜墓賊進入。

明朝國祚276年,有16位皇帝,為何明十三陵中只葬了13位?

朱元璋去世後葬在位於今南京紫金山的明孝陵,明孝陵從1381年修建至1405年完工,歷時25年之久,先後呼叫民夫多達10多萬人,其建造規模在我國現存歷代帝皇墓中都首屈一指。

二:建文帝下落不知所蹤

在太子朱標去世後,朱允炆就被朱元璋帶在身邊作為大明第二任皇帝培養,為了能讓孫子順利上位,朱元璋甚至將開國功臣們盡數誅殺。不過,很顯然建文帝沒有學會多少祖父朱元璋的治國之道,剛上位便迫不及待削藩,導致宗室離心,燕王朱棣更是起靖難。

明朝國祚276年,有16位皇帝,為何明十三陵中只葬了13位?

建文帝高估了自己的能力,同時心軟也是他失敗的一大重要因素。在伐燕過程中,建文軍隊有很多次機會能夠誅殺朱棣,但建文帝不想揹負上弒叔的壞名聲,於是給前線下令不準傷害自己的親叔叔,這也讓朱棣數次化險為夷,逃離險地,最後朱棣率兵攻進南京城。

關於朱棣拿下南京城之後建文帝的下落,至今仍是一個謎,更不說其陵墓所在了。雖然在史書上記載建文帝在城破之時已經在大火中死亡,但也有很多傳言說建文帝在侍衛的保護下逃出了南京,後來朱棣曾經多次暗中派人尋找建文帝的下路,據說連鄭和下西洋也是朱棣懷疑建文帝逃亡海外,派鄭和去尋找。

明朝國祚276年,有16位皇帝,為何明十三陵中只葬了13位?

據《明史》記載:“宮中火起,帝不知所終。燕王遣中使出帝后屍於火中,越八日壬申葬之。”

建文帝的一生令人唏噓不已,一手好牌打得稀爛,朱元璋在自己這位皇孫身上花費了很大的心血,但建文帝從小就接受儒家思想,人格已經被限制在君子之道中。朱棣則不然,他弓馬嫻熟,一直領兵在戰場上馳騁,早已成為一名優秀的軍事家。

以建文帝的能力,當一位守成之君還是綽綽有餘的,但顯然他選錯了對手,親叔叔朱棣沒有給他機會。朱棣算不上是一個好人,但他卻是一位好皇帝,將父親創立的大明王朝帶上一個新的巔峰,打造出永樂盛世。

三:明景帝朱祁鈺陵墓在北京西山

明景帝朱祁鈺是明朝的第七位皇帝,他的陵墓也不在明祖陵當中,要知道崇禎皇帝朱由檢在十三陵中都有陵墓,由此可見朱祁鈺地位有多尷尬,不過他不被葬入皇陵有極其特殊的原因。

朱祁鈺的父親是明宣宗朱瞻基,他和哥哥朱祁鎮都是大明朝的皇帝。原本朱祁鈺與皇位根本不沾邊,但耐不住朱祁鎮作死,在大太監王振的蠱惑下竟然領兵親征瓦剌,結果由於指揮失誤葬送了大明20萬精銳,本人更是被瓦剌所俘,這場被稱為“土木堡之變”的大事件差點導致大明王朝基業不保。

明朝國祚276年,有16位皇帝,為何明十三陵中只葬了13位?

一時間,大明朝廷人人自危,不少人都準備南逃,值此危難之際,于謙等人擁立朱祁鈺為皇帝,以穩定人心,於是在公元1449年,朱祁鈺登基稱帝。朱祁鈺上位之後,對內清除大太監王振黨羽,對外則與于謙等臣子一起抵禦瓦剌進攻,不管怎樣,朱祁鈺上位之後的確挽救了大明王朝的危機。

《明史》英宗前紀:“甲子,京師聞敗,群臣聚器於朝,侍講徐珵請南遷,兵部侍郎于謙不可。……九月癸未,郕王即位,遙尊帝為太上皇帝。”

雖然後來迎接回朱祁鎮,但朱祁鈺顯然不會輕易放棄皇位,於是將哥哥朱祁鎮幽囚在南宮當中。接下來,朱祁鈺又廢掉侄子的太子位置,準備將親子朱見濟扶為繼承人,但不幸的是朱見濟於次年夭折,四年之後,朱祁鈺也病重垂危。

明朝國祚276年,有16位皇帝,為何明十三陵中只葬了13位?

見此情形,朱祁鎮親信石亨聯合徐有貞等人發動“奪門之變”,迎接明英宗朱祁鎮復位。朱祁鎮重登帝位之後,先是下令處死於謙等提議朱祁鈺上位的大臣,然後又廢除朱祁鈺的帝號,下旨申斥其不仁不義,最後將其軟禁在西苑。

《明史》景帝:“壬午,武清侯石亨、副都御史徐有貞等迎上皇復位。二月乙未,廢帝為郕王,遷西內。皇太后吳氏以下悉仍舊號。癸丑,王薨於西宮,年三十。諡曰戾。毀所營壽陵,以親王禮葬西山,給武成中衛軍二百戶守護。”

與朱祁鎮忍辱負重六年幽禁生活不同,朱祁鈺在被關押在西苑囚禁半個月後就暴斃身亡。對於弟弟朱祁鈺,朱祁鎮明顯心懷怨恨,即使朱祁鈺已經去世,他還是下令搗毀了朱祁鈺生前為自己修建的陵寢,然後以親王規格將其下葬在北京西山。

參考資料:《明史》

(圖片來源於網路,侵刪)